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爱·摩·福斯特(1879—1970)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印度之行》被公认是福斯特最成功的作品。与以往作品相比,这部小说的社会背景更复杂,更为广阔,因此这本小说常被作为对1914—1918年大战  相似文献   

2.
E·M·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长期以来被作为反殖民的经典文本来阅读,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兴起,人们对它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的发表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角度,作为一个二十世纪初的英国作家,福斯特未能避免西方集体意识的影响。对《印度之行》的重新解读证实了小说描写中存在着明显的东方主义话语,西方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体现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3.
爱·摩·福斯特(1879~1970)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印度之行》被公认是福斯特最成功的作品。与以往作品相比,这部小说的社会背景更复杂,更为广阔,因此这本小说常被作为对1914~1918年大战前后英、印形势的批评而加以阅读。  相似文献   

4.
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约瑟夫·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这部篇作品中,以其对象征手法独具匠心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意蕴。通过对小说中几个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作者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及其表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约瑟夫·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这部篇作品中,以其对象征手法独具匠心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意蕴。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黑色、白色以及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作者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及其表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后来扩及到整个欧美国家。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后期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和心理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Young Goodman Brown》就属于"心之寓言"部分的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他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7.
传统乡村社会向都市化、工业化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爱·摩·福斯特(E·M·Forster)立身于自身的生长环境,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流于笔端,书写了他最成熟、最优秀的早期作品——《霍华德庄园》。在这部作品中,他对象征这一修辞的把握恰到好处,通过这一表现工具,他深刻地透析了工业文明时期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所带来的两难处境,人与自然日益疏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冲突……只有走“融合”的道路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人们连接起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正是作品所追逐的理想化世界,也是作者爱·摩·福斯特(E·M· Forster)所构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高剑嵘 《文教资料》2007,(21):86-87
康拉德是一位承前启后、伟大而深刻的作家。他在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尤其他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赋予小说丰富深刻的含义。《吉姆爷》是他的最伟大小说之一,象征主义手法在此小说中运用得淋漓尽致。从大海到丛林,再从白与黑到戒指与火光使得象征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无处不在;更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得到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蒂凡尼店进早餐》中,杜鲁门·卡波特创造性地使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关注作品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作家设计了很多象征符号来创建自然主义的场景。作品的自然主义内涵产生于作家与众不同的象征主义手法。回顾关于象征主义的批评并深入地分析文本中不同的象征物,阐明其由象征而产生的自然主义内涵,可以揭示卡波特这部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文蓉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2):65-68
福斯特(E.M.Forster,1879—1970)是英国爱德华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最漫长的旅程》被称为是福斯特的"英国小说",同时也被认为是福斯特作品中"最灿烂、最有戏剧性、最动情"的一部。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本文力图揭示这部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即福斯特对真、善以及友爱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人们对他作品不断的研究引起了经久不衰的"福斯特热".福斯特不仅以其小说的独特艺术特色而著称,而且还以其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而蜚声世界文坛.<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所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勃朗特姐妹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其中的二姐艾米莉·勃朗特堪称是三姐妹之中最才华横溢的一位,其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获得了全世界读者及评论家的极高赞誉。小说集动人心魄的畸恋与残酷冷漠的复仇于一体,用诗意的文字和狂野的激情演绎出了一部融合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生态主义、存在主义、超自然元素等诸多要素的旷世奇书,勾勒出一幅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变革的全景图。本文主要聚焦于小说中所折射出的法律现象,探析当时的不动产抵押制度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命运的重大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情况,并且给这部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引起评论家和读者广泛关注的《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出版后,评论家对此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这部作品带给读者的文学价值。《德伯家的苔丝》中存在的大量的象征给予了这部作品生命力,也表达出了主人公悲惨的结局。从象征主义分析这部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更深刻的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俯瞰美景的房间》(ARoomWithAView,1908)是爱·摩·福斯特的早期作品之一,描写了英国上层社会人物与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在这部小说中,他将现实主义色彩和象征主义技巧融为一炉,深刻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冲突、两种精神力量之间的较量。本文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小说《俯瞰美景的房间》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文章中一些象征手法的意义,以便加深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文学批评家的高度关注。《维莱特》是夏洛蒂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文学批评家从多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学者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文章旨在以小说文本为基础,结合夏洛蒂·勃朗特所处时代背景,从典型女性人物形象比对、女主人公情感经历、小说开篇与结尾的巧妙设计三方面探究夏洛蒂·勃朗特在《维莱特》中传达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印度之行》(1924)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惟一一部以殖民地印度为题材的小说。在小说中,福斯特对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和种族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对受压迫的印度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但是他的无法摆脱的帝国意识使小说叙述不时地流露出今天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倾向。然而在"殖民"意义之外,这部小说所体现的构建和谐而平等的人类新秩序的理想则更加显示出小说的永恒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者,作者》是戴维·洛奇于2014年出版的传记小说.小说以亨利·詹姆斯为传主,描写了其中年时期转战戏剧写作的曲折经历和他临终时的生活.通过查阅发现,这部小说的学术探讨多以形式研究为主.针对这一现状,尝试借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中的狂欢广场和脱冕仪式两个概念,对这部小说的狂欢因素、情节机构进行分析与解读,指出《作者,作者》描写的是狂欢化的作家生活,反映了作者戴维·洛奇狂欢化的世界感受.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1):34-35
《印度之行》是E·M·福斯特的经典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从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的视角剖析该小说,并分析福斯特的文化帝国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9.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评论家们称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折射出英国爱德华时代的历史语境,同时也显现了福斯特在跨文化语境中对当时英国中产阶级迂腐道德准则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时福斯特小说《可以看到风景的房间》进行文本层面的分析,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上时生活进行阐释,暴露出当时英国社会迂腐的道德准则与观念,从而揭示出小说中生活与反生活的深刻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