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极富个性的一类。大学时代是成就知识女性最关键的一个时期。作为高校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内涵、功能、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不断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这对她们健康成才,走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其中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不断扩大。而女大学生在女性群体中是极富个性的一类,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与男生相比,她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和机遇。一方面,她们受传统民族文化及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的束缚,背负着男尊女卑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她们同样跻身于生存空间的竞争和拼搏。她们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和失衡可能比男生更为复杂、强烈和隐蔽。因此,了解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英美文学中,有很多很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用自己的作品一次次地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在英美女性文学中,总是有那么一两位女性作家显得是那么地出类拔萃,她们有非常显著的女性主义和女性价值观。我们虽然不是与这些著名的作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她们的作品,她们的思想同样影响着读者,特别同样身为女性的当代女大学生们,虽然时代不同,但同样都是女性,在很多问题上,英美派女性文学都能提出一些颇有建树的意见,让女大学生能够随时借鉴和反思,特别反映在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上,该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深度剖析英美派女性文学与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是女性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有较高的知识修养,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追求事业的成功;但同时她们又受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习惯势力的束缚,背负着"男尊女卑"的沉重包袱。女大学生如何来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女大学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她们的主流是好的,具有远大的志向、自尊自爱、奋发向上。但她们中一部分人的思想方面存在缺乏进取心,依赖性强、恋爱心理不够成熟、心理不健康等问题,文章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 ,女大学生是未来女性群体的中坚力量。在高等学校中 ,针对女生群体开展“四自”精神教育 ,帮助她们克服弱点 ,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自己 ,树立自信心 ,提高成就期望 ,为参与社会竞争 ,实现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女性高知群体,她们对性的认知及性行为影响着新形势下中国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女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应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新形势下的背景与现状,综合多方面思考对策采取措施。文章分析当代女大学生性行为及性教育现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性教育发展规律、方向、途径等,从而进一步引导高校女大学生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她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性别角色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注意问题产生的心理来源,更注意问题产生的社会来源,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文化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女大学生生活背景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且从高校的实际来关注、分析、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女性员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感情细腻,自尊心强,同时又比较敏感脆弱。作为我校职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她们的成长关系着稳定人局。随着我校女工队伍的不断壮大,统一女工思想、凝聚女工人心已经成为一件推进我校继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女工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关心女工生活和健康,切实维护女员工合法权益,提高女工整体素质,使女员工在有效地促进我校的稳定发展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她们是大学生中的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但女大学生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这对女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分析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并研究其对策,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素质,促进女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鲜活的个性、观照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等方面。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极富个性的一类,具有鲜明的群体素质特征。以人为本视域下女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要突出其主体地位,要注重管理的艺术性,要创新课程教育形式,要注重其心理发展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培养她们的道德价值辨析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女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其强弱与深浅影响着她们的成长和发展。借助有效的统计分析工具对样本高职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描述和解释,试图从价值观念层面上探讨高职女生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态,以认知与时俱进的健康的社会性别观的建构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等教育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13.
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她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从性别角色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注意问题产生的心理来源,更注意问题产生的社会来源,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文化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女大学生生活背景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且从高校的实际来关注、分析、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7-142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最为繁盛的时期,诗人群体汹涌庞大,而女性诗人的女性意识也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以薛涛和鱼玄机为代表,她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方式,展现出爱情中女性细腻的生活图景,为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女性意识的觉醒引发了女性诗人自主抒发爱情的社会契机和自身要求,薛涛和鱼玄机的爱情诗创作中蕴含着二人不同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爱情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转换。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女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男生相比,她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一方面,她们受传统民族文化的束缚,背着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智女愚、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包袱,另一方面在现代生活中,面临如何挣脱各种羁绊,跻身于生存空间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她们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和失衡可能比男生更为复杂、强烈和隐蔽,加之女性对于压力更加敏感等自身心理特点,如不及时疏导,势必会影响她们身体、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因此导致女性的犯罪率也在逐年攀升。探讨其犯罪原因不难发现,导致女性犯罪的原因,除一些封建和旧的思想因素存在以及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变以外,女性本身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个人主观原因,包括生理和心理等原因等等,无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给她们的心灵以重创,在她们心理承受不住时,就会走向极端,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女生不适合学理工科的思维定势,她们通过刻苦与努力,证实了自己的专业学习成绩和能力;然而,面对就业市场中广为存在的性别歧视,以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社会环境,她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是否会有所变化?她们在专业学习中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她们与性别歧视的抗争之路到底能走多远?最后将要终于何处?本文通过对几百名理工科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以理工科女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困境为主线,描述了理工科女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变化过程,探讨了在学习的动力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她们专业学习困境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 《教育艺术》2009,(10):39-39,4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女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较深精神修养和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群体.是女性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在现代化的节奏中.受各种文化观念和社会矛盾的交叉冲击影响.社会对女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女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一直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她们深受着族权、父权、夫权、神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受的苦难是最深重的。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  相似文献   

20.
冯祥斌 《教师》2008,(22):3-5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后,大学毕业生尤其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解决的难点。女性就业面临的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女大学生作为潜在的就业人群,她们对自身今后的职业规划还缺乏严格的职业指导,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模糊状态。因此,对女性职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