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九原郡(后改为五原郡)从战国时设立至整个秦汉时期始终处在北边军事重镇的战略中心地位。九原郡见证了汉、匈两族互相征伐以及汉王朝和匈奴、鲜卑的兴盛以及秦、汉朝代的更替、嬗变。随着汉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加深,其功能也由防御向和平、和亲、边贸等多极化转变。  相似文献   

2.
敦煌太守云中裴岑纪功碑,系清雍正七年大将军岳钟琪远征西塞,在巴尔库尔城西五十里石人子地方发掘,移置敦煌。碑文: 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逐呼衍王等斩首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武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按上述碑文所载年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西征一事,史书中未见有相同的记载。《后汉书·西域传》卷七十八末段云:“顺帝阳嘉四年春,北匈奴呼衍王侵后部,帝以车师六  相似文献   

3.
阴山,乃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总称。《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徐广云,阴山,“在五原以北”。此地曾是汉族与匈奴族必争之地。作为伟大防御建筑的长城,布满了戈壁、沙漠和草原。1985年8月——9月,中国秦汉史学会组织的古长城考察队重点考察了阴山地区的长城。本文拟就以长城筑造的特点作些分析,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4.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占有突出地位的传记名文。实际上,这位深受后人尊敬的李将军,有名将 之称而无良将之实。准确地说,李广是一个怀有精湛武功与异常勇敢的冲锋陷阵的个体性的勇士,而并没有指挥千 军万马、攻城破敌的大将之才。这一位“饮食与士卒共之”的李将军也并非人们所想象的一个仁德之将。李广为右北 平太守的几年,正当汉武帝发起的反击匈奴的河南、漠南之战的数年间.在这次战役中,李广几乎自始至终不在主战 场上。李广担任的是固守右北平,牵制匈奴军力,策应主力作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衡传     
一公元78年(东汉章帝建初三年),我国古代杰出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字平子)诞生在南阳郡白河之畔的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境)。张衡的祖父张堪担任过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很会用兵打仗,曾多次率兵击败侵扰地方的匈奴军队,并且注重发展生产,曾组织人力开辟了大片的稻田。张堪是名闻当世的人物,但到张衡出世时,他早已病故了,家里的生活很贫寒,有时不得不接受亲友的救济。张衡读书非常刻苦,求知欲特别旺盛,学习的热情极其饱满,“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在这个大家庭里互为依存。秦汉时期匈奴族与中原汉族在政治、经济、风俗文化等方面相互交融,彼此影响。西汉盐铁会议记录由汉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整理,以《盐铁论》为文本流传至今,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盐铁论》六十篇论中,有二十四篇直接论及汉匈关系问题。汉匈关系的主流是和平相处、互通有无,争斗仅是局部、暂时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活了半辈子,听过无数人唱山西民歌,包括山西歌王辛礼生和当红歌坛王子阿宝的歌,然而,最打动我的莫过于在五原听到的一位老人的歌声。五原是内蒙古的一个县,这里发生过著名的五原战役。据史载,1940年3月,抗日名将傅作义率所部及友军在五原和侵华日军血战一场,光复失地。战事惨烈,战果辉煌,史称"五原大捷"。这次西行路上,我恰好经过五原,便特意拐到隆  相似文献   

8.
匈奴人在中国最早建立了游牧政权,并统一北方草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对匈奴历史的研究长期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由于史料相对缺乏,近年来匈奴史研究的开拓性较为有限。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李春梅研究员撰写的《匈奴政权及相关制度研究》一书,在悉心研读史料的基础上,认为匈奴出现于中国历史并与诸侯国接触的时间应该在战国时期,匈奴的贵人会议是单于的附属机构而不是原始民主制下的决策机构,匈奴的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构成“四角”,“四角”下各有六个万骑长,构成了匈奴的“二十四长”等。作者以匈奴政权及其相关制度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价值的观点,推进了匈奴政治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对李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的诗题渊源进行了讨论,通过诗歌本身及有关地理名词的历史沿革分析,辅以丰富史材料,指出此诗原题为《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本指古五原丰州,后人以唐盐州辖五原县而将五原易为盐州。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对李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的诗题渊源进行了讨论,通过诗歌本身及有关地理名词的历史沿革分析,辅以丰富史材料,指出此诗原题为《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本指古五原丰州,后人以唐盐州辖五原县而将五原易为盐州。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代,频繁的战争和交易活动敞开了鲜卑民族之道德生活。群婚习俗使其婚姻道德规范与汉人的迥然不同。对功利主义道德原则的过度奉行,不但使他们常常偏离民族间交往的正义原则,而且使他们在肆意欺凌弱者之时,又对强者妥协逢迎,北匈奴消亡后,民族成分变化了的鲜卑民族尤其如此。东汉后期,对勇健、智略以及公正诸美德的推崇使鲜卑民族建立了空前强大的政权,但对这些美德的偏离和疏忽使该政权又迅速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匈奴冒顿单于首次统一大漠游牧区、公元前100年左右汉武帝首次统一农耕区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若干个汗朝,它们或与中原王朝遥遥相对,或进入中原立国,或一统天下,既开创了古代中国长达一千数百年南北朝格局,亦肇始统一大漠与泛农耕地带或一统整个中国陆疆的伟业。"大漠游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代表一种理想与源头,两汉社会政治生活的饱胀代表理想与源头的实际伸展过程,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有待于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伸展方才达到圆满。在此中间,秦末楚汉之际的九年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春秋战国开放环境的短暂再现,它造就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政治新局面的产生.也造就了秦汉之际人文精神的一次较小规模的勃发。秦末楚汉之际的文化与观念是两汉思想史的一个“极早期状态”,在先秦与两汉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晋末期,匈奴族受汉族的影响,逐渐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i其社会组织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西晋王朝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使其政权统治摇摇欲坠,汉人和少数民族起义不断。匈奴贵族刘渊乘“八王之乱”,打出了“宗汉立国”的旗号起兵反晋。从历史学和民族学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实及刘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生经历,其中包含刘渊所具有的对汉文化强烈的认同倾向。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元朔四年汉匈河南地战役后扼黄河渡口置西河郡以强化北部边疆纵深防御,将其经营为集结军队的军事基地和重要产粮区。东汉时西河郡为北疆防御北匈奴的前沿和监护归附南匈奴的军事机构,北匈奴势力消失后,东汉因国力衰退西北疆土内缩而内迁西河郡。西河郡的设置变迁与两汉王朝军事实力变化及奉行的边疆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16.
汉代货币私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两汉时期,货币私铸风行。货币私铸表现出连续性、广泛性、多样化等鲜明特点。汉代私铸现象长期存在,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高额利润的吸引;其次是因为汉代货币制度变化无常。严重的货币私铸给汉代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民族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匈奴民族,它的发展、消亡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历史的巨轮辗过四百年后,匈奴民族被中原汉族所吸合,消失在历史的穹空下,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公主作为两汉皇室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婚姻颇受统治阶级重视。一般而言,汉代公主的初婚年龄大致在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之间,其择婚对象多为列侯和世家豪族子弟。由于汉代公主的婚姻常被作为皇帝联结主要社会势力的手段,故而大多带有浓重的政治意味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木公年谱     
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个时期的纳西族诗人、丽江第八世土司木公,在治理地方、推动汉文化传播及民族文化融合、汉语诗歌创作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他与当时著名文士多有交往唱和,张志淳、杨慎、张含、李元阳等曾为其诗集作序或作评点,杨慎还为之编辑了《雪山诗选》,《列朝诗集》《明诗综》《御选明诗》《滇南诗略》《滇诗丛录》等总集亦有其传、其诗。由此可见木公在当时和后世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汉代,以“三合”及“生旺”等为代表的五行理论已完全成熟,这一理论成为包括择吉术在内的传统术数的理论基础。由于择日办事世风之炽烈,两汉时期出现了建除家、五行家、堪舆家等多家择吉流派,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择日专历,最后导致择吉日书与历书相结合,使汉代成为我国择吉黄历草创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