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究式教学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新型课堂教学体系。它契合时代特质,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作为物理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本文拟从机会和原则两方面具体阐述其操作方法。      创新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1.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物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定律,它们的发现与完善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创造…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双基”为依托,以教材为线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一、营造宽松环境,培养创新精神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关系同时确定了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自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从实际出发,自…  相似文献   

4.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便成了教师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新课程计划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此提供了极好的契机.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具有扎实基础、创新精神、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从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起点的现代教育观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实践活动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让创新教育走进课堂,在求异、求变、求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必须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才能充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显现出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活动,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郝建英 《小学生》2010,(5):35-36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具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韦渊 《中国教师》2004,(12):41-4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下面仅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基本的想法。一、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革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因为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才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郝新社 《考试周刊》2010,(48):125-126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运用创新的教法实施创新的教育。本文作者阐述了在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运用创新教法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及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   首先,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 ,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瑶 《现代语文》2008,(6):48-49
“双师协同教学”的含义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两位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有机组成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真正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时代。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国”是当今世界的共识,但创新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地理教学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而且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但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新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应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应当贯穿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但课堂教学无疑是主要阵地和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尽管在理论上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转化为教学行为,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单靠一种行…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营造创新氛围,优化课堂环境,激发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使英语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沃土。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较有效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