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工致、细腻、色彩艳丽、重形似,但不失其"意",是院体花鸟画的高峰。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所特有的写意性是绘画历史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产物。正确认知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的写意性,有利于全面把握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的风格。正确认知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的写意性,有利于辨别现代花鸟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工致、细腻、色彩艳丽、重形似,但不失其“意”,是院体花鸟画的高峰。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的写意性有其历史承传性,重写生的绘画观念是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绘画写意性存在的客观基础。线条与色彩是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绘画写意性存在的载体。工具材料是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绘画写意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冉 《文教资料》2012,(6):97-98
水墨工笔花鸟画的出现和发展,是花鸟画史上由"富丽堂皇"的院体工笔花鸟画向"以写胸中逸气"的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转折。水墨工笔花鸟画形态是伴随着整个中国画的水墨审美发展进程,并结合花鸟画给观者视觉美感的特点发展起来的。水墨工笔花鸟画在元代成为花鸟画表现的主流形式,到了当代,由于现实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人们开始追求纯粹精神,水墨笔工花鸟画因其特有的花鸟美感和水墨的本真特点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水墨工笔花鸟画形态,是审美发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田歌 《科技文萃》2001,1(7):150-151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1082—1135),河北涿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 ,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万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令花鸟画 步入其全盛时期。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在 他的倡导下,还编撰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两部图书,辑录了大量名家书画,成为 我国书画史上的重要资料。这位皇帝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 出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5.
双勾写意花鸟画是近几年形成的新的写意花鸟画形式。而双勾技法自古有之,双勾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一直隐现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梳理与探究双勾写意花乌画发展的历史,有利于人们对“双勾写意”这一独特表现形式引起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促进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徐渭是中国明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奇才,他开创了笔墨纵恣、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派.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纵横奔放、构图巧妙、水墨淋漓,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影响甚远.写意花鸟画是一种即兴创作,必须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构图是其中的关键.讨论徐渭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将徐渭的花鸟画构图与宋代传统花鸟画构图比较,重点研究徐渭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样式以及对其构图形式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3.用色 写意花鸟画,除用墨外,还注重用色.写意花鸟画的用色与其它画种有些不同,有先墨后色、墨色互用、先色后墨等方法.如何发挥墨与色彩的双重魅力,使其相辅相成,是写意花鸟画用色的关键.其规律是: (1)以墨为主以色为辅 写意花鸟画以墨为主,在画面中的墨色占主要地位.墨色的浓淡干湿等轻重变化,几乎决定了画面的基调.色彩的运用,在此基础上与墨相辅相成,使之与墨色融为一体,相互生发.清唐岱所说:"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  相似文献   

8.
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突破在中国画中一直是一个难题.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艺术创作形式,线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写意花鸟画中线的作用更显突出.方楚雄、吉瑞森把工笔花鸟画中的双勾造型运用到写意花鸟画之中,并把线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新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样式,有明显的风格趋向,极具学术价值,为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是真正的"大花鸟、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写意花鸟画是一种思想性和品趣性融为一体的高品位艺术。到了近代,中国写意花鸟画开始迟滞不前,究其原因:一是笔墨造型构图难于超越前人;二是写意花鸟题材的有限性限制了花鸟画家的创造面;三是写意花鸟画难以创新立意。面对困难,创新派以东方传统的民族精神为主体,融汇西方生命力和现代性艺术特点,以更高的精神和理想,表现花与鸟以及他们和大自然的关系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集多年写意花鸟画教学之经验,在教法上开拓创新,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立足高处、远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基础素质.提出了"点线面者,皆有骨法"和"演化客串,悟其三昧"等观点,对于写意花鸟画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这种画法在无形中应和着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在此,总结写意花鸟画之十美,以飨读者。一、简洁、概括美写意与写生、写实相对,不追求客观的真实和细致,反对模仿自然,讲求归纳概括物象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当下高师美术学专业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学习,是提高工笔花鸟画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特点,对影响工笔花鸟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教学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与实践,并提出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中国写意花鸟画基础教学中用笔用墨的法度问题的思考,探讨了如何将中国画传统笔墨、写意思想放在当下的绘画语境里,使之更好地融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14.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是其有关花鸟画创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17,(4):90-93
通过对现代构成元素的形式美和传统写意花鸟画中的形式美法则的比较,以及当代写意花鸟画家运用现代构成在写意花鸟画创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分析,将创作实践上升为理论总结,以期揭示构成元素在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价值作用,为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写意花鸟画通过用墨和用色的丰富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前后层次在空间里的特征.用墨和用色只是表达花鸟画作品趣味的基本手段,具体因人而异.写意花鸟画的用墨和用色正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名家辈出的明代画坛上,孙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画家。他是著名的宫廷画家,生活在花鸟画艺术变革的重要时期。他在继承北宋徐崇嗣没骨画法和南宋牧溪水墨写意画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诸多流派的传统精华,融会贯通。画法纯以没骨点染,水墨淹润,墨色相兼,妍雅秀丽,画法新颖而面貌独特,可谓“生动潇洒、意趣横生”,不仅承袭了中国花鸟画“写生”“寓意”的优秀传统,而且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突破在中国画中一直是一个难题。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艺术创作形式,线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写意花鸟画中线的作用更显突出。方楚雄、吉瑞森把工笔花鸟画中的双勾造型运用到写意花鸟画之中,并把线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新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样式,有明显的风格趋向,极具学术价值,为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是真正的"大花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传统写意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写意花鸟画作为我国最有特色的三大画科之一,其深邃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创新"一直是推动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首要动力,所以,当下如何实现整体艺术上的创新对于每一个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在学院式教学中,实现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学上的创新,先实现理论创新,再进行操作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宫廷画家吕纪,继承传统,融会出新,自成一格,成为那个时代院体花鸟画领域的代表人物。他年少时研习明永乐、宣德年间宫廷画家边景昭的花鸟画,获同邑名人袁忠彻的赏识,并被聘至其家中,得以广临唐宋以来名迹,画艺大进;后又受到宫廷画家林良的影响,直入水墨堂奥。同乡李堂称其画:“风神清雅,留心藻绘,或缀以诗。专攻翎毛,亦间作山水、人物。励志唐宋以来名笔,兼集众长”(《堇山文集》)。他笔下的花鸟,以工笔重彩见长,勾勒精细,设色富丽,法度严谨。他亦擅长水墨写意,挥洒点染,遒劲奔放。他善于将工笔与写意相融合,从而突破前人束缚,使作品既具“庙堂之美”,又有“乡野之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