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11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是自律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自律道德的发展受到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外部环境方面,电视以图像、声音等形式传播的信息,成为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使电视成为促进儿童自律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电视为渴望了解社会的儿童打开了窗口。一是电视开阔了儿童的视野。电视是当今儿童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看电视多的儿童知识往往比较丰富,他们从电视中了解国内外大事,领略世界的变化、发展。二是电视成了儿童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一项研究发现,教育电视节目可以有效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和知识面。三是电视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发现,电视节目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儿童通过模仿电视节目中人物的行为,可以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例如利他主义、助人为乐、注意仪…  相似文献   

3.
王金霞  王吉春 《教师》2014,(11):27-28
电视媒体暴力是最常见的媒体暴力类型之一,具有易受注意性、刺激性、易模仿性、毒害性深等特征,它对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交往行为等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学习理论、攻击图式理论和生理唤醒理论等方面论述了电视媒体暴力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负面作用,并据此提出了避免其妨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试论电视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电视为主体的电子媒介普及的今天,电视已成为家庭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支柱。1992年到1993年的全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调查研究发现,电视是儿童接触率最高的媒介,约50%的儿童一周看电视3至5次,在大城市中,看电视的次数更多一些。由此可见,看电视已成为当代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可直接通过电视来了解自然环境的状况,接受某些知识,并掌握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可以说,电视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送给当代儿童的特殊礼物,已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新动因,它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大众媒介的作用,甚至可与家庭、学校等的影响相匹敌。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电视作为儿童接受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社会中,电视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儿童心中的重要位置,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丰富儿童生活的同时,其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也容易导致攻击性的唤起,提高攻击性认知、攻击性情绪,还会导致恐惧等反应。本文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总结电视暴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禅宗传到日本,与日本现实社会结合,实现了禅宗日本化,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武家社会战乱连年,禅宗思想滋养着日本人的心灵,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走向。禅宗"无常""幽玄""以心传心"思想影响了松尾芭蕉的俳谐思想,使之形成了"风雅之诚"、"不易流行"的基本理念和"さび"、"しほり"、"細み"、"軽み"等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许多药品巳不仅限于通过医疗单位向社会推广,而是依靠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现代化传播工具使其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因而使家庭用药的来源多渠道化。由于医药广告宣传存在一定的偏差和片面性,儿童由此受到的危害则首当其冲,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电视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成为家庭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开阔了其视野,增长了知识,但是看电视过多往往会带来了一些生理、心理、学业、社会性等方面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本土的儿童文化教育研究倾向于以儿童文学为中心,兼顾音乐、体操、美术等儿童艺术行为,独立于幼儿园、学校等正规教育。儿童文化通常源于儿童自身的生活体验,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兴趣与想象力。日本大正年间,受欧美新教育思潮影响,儿童文化教育萌芽并迅速发展,使日本近代儿童启蒙之路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乡村儿童沉迷手机、电视屏幕的情况特别严重,急切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引起高度重视。丰富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走出屏幕之困是摆在当下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儿童沉迷手机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屏幕之困对儿童成长的确会造成许多危害。首先,视力水平严重下降。乡村儿童本来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大自然对修复儿童眼疲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管束,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短视频、手机游戏、电视,儿童的视力水平已经开始下降,戴眼镜的学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电视的普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西方都对电视对儿童的影响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西方对电视对儿童的研究过程呈现三个阶段,并逐步显现回落的趋势;而我国对电视对儿童的研究则日趋活跃,其中表现为四个研究重点和三个发展趋势;中西方关于电视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研究还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许多儿童遭受着各种各样的身心痛苦,日本也不例外。沼田裕之教授关于日本儿童在这一进程中的境遇曾从历史的角度作过深入研究。这种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当前的儿童社会问题也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视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声像并行、视听结合的崭新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固有的刻板、单调的娱乐生活和学习方式,逐渐成为文明社会中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同样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在某些城镇,电视节目占据了儿童清醒时间的近五分之一。不可否认,儿童电视节目通过特有的视觉特征和听觉特征的完美结合,诱发和保持儿童的注意,从而使电视成为儿童早期认知发展较为有效的教育工具。于是,有不少教师和家长认为:让孩子多看一些形象、直观的儿童电视节目没有什么坏处,甚至…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 ,美国总统克林顿把国内 3 1位电视业的高级行政官员召进白宫。此番召见并非是商量拍什么重大题材的电视 ,而是专门就目前美国儿童电视节目以及电视中色情暴力内容对儿童产生影响等问题进行磋商 ,制定对策。可以说 ,儿童沉湎电视、电视中色情暴力内容危害儿童的现象 ,困扰的不仅仅是美国 ,它也成了许多西方国家目前共同遇到的一个极为棘手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介作为学前儿童的“重要伙伴”,陪伴着学前儿童的成长,但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极容易认同电视媒介传播的性别角色,从而影响自身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电视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有明显的刻板的消极的影响,应在性别角色设置、特征定位、家庭和社会观念熏陶等方面采取有利于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明确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病而提出的富有创建性的教育主张,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放儿童的头脑。陶行知曾强调指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日本儿童再也不象他们的父母那样训练有素、自强不息和对工作精益求精了。据调查,现在的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已被他们的父母宠坏,儿童的素质正在逐步下降。娇惯孩子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被调查的近七十万名儿童中,至少有半数以上儿童拥有个人使用的电视机、收录机,三分之一的儿童拥有个人专用电话。调查还发现,因为儿童吸收营养过量,目前日本儿童的身高体重都比过去明显增加,但大多数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谈,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是看电视。许多人把儿童素质退化的原因归咎于严厉而刻板的现行教育制度,人们认为,学业负担过重导致了儿童性格和气质发展畸形,儿童问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电视带给儿童的影响虽已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但不少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孩子收看电视问题。教师要全面认识电视对儿童发展的有利影响和负面影响,引导儿童正确地收看电视并指导家长掌握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 目前,利用电视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是法国教育界谈论得很多的问题。没有人给“社会化”这一概念下过完整的定义。就其涵义而言,大致包括发展学生适当的内部定向,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智力活动习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政治标准和道德规范等方面。一句话,为使儿童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理想的一员作准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孩子从入学起,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要竭力创造条件,建立学校、家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拓儿童对周围环境的  相似文献   

20.
许颖 《文教资料》2014,(4):80-81
少儿电视节目已成为儿童生活中一个紧密的部分,受到家长及社会的重视,同时也对儿童电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儿童电视经历了欣欣向荣的大发展时期,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根据文本分析、实际事例和结合相关专家的论著探讨儿童节目中的隐忧,探索儿童电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