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当班主任已经有十几年了,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师生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谈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喜欢教师,就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也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怎样去配合与协作,师生之间才会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彼此接纳的关系,才会奏响教与学最完美和谐的乐章,因而成功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爱是师生感情的升华,是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朱自清《背影》里的父子之情,魏巍《我的老师》里的师生之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在教育工作中力争做一名好教师。作为教师的我,每天面对的是学生,在我眼里学生是花蕾,需要用爱去浇灌,才能绽放出美丽的鲜花。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缺乏尊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简单化的教育方式以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消极学生观。积极教育运动是以学校和师生现实状态为出发点,以积极的理念与行动为手段去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的教育。这种理念非常契合于优化教师的学生观,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满足师生对于积极情感体验的心理需求,改善教师的消极学生观。在积极教育理念引导下,可以从知、情、行三个方面实现教师学生观的优化,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使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教育在呼唤每位教师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爱无疑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但我认为这师爱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条件是全身心去爱学生,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认真培养,精心呵护,教育他们从小立下志向,长大成为有用的人。工作实践告诉我,爱心教育是最稳固、最持久,最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关系,作为教师,必须重视、研究师生的心理关系。特别是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与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乐学生所乐,帮学生所需。教师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步入师生共容和谐的境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成为一种使人赏心悦目、富于创造和激动人心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融洽师生感情 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跟他们与教师的感情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师生感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主动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学生有困难,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经常地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与教师的隔阂,使他们认为,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学生和我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愿意与我一道参与到教学中去,参与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9.
正情感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如春风、如甘泉,能在学生心中荡起阵阵涟漪,化解学生心中的苦闷,填补师生之间的沟壑。多年教育工作中,我在情感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沉下身子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沉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同一条线上,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沉下身子,就会缩短师生的距离,学生平时不愿说的  相似文献   

10.
师生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灵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和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正确、合理、有效地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并加深记忆。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互动,即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能力。课堂虽然是教师和  相似文献   

11.
情感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师生用心灵去对话。对此,我感触颇深,尤其是那件事,我将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2.
我当班主任已经有十几年了,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师生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谈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教育,去感化.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教师,应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我们应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我和所有的教师一样,积极地投入到了这次改革大潮中去。我们不仅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还要转变角色。教师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在这一方面,很多教师都做了重要的工作和积极的探索,在此,我主要谈谈我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1寻找师生间的沟通点师生间融洽的感情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师生间的沟通点是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发展融洽的师生感情的桥梁,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没有一个朋友式的平等师生关系,德育工作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主要靠教师去培植去建立。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了解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尊重是动力。那么怎样沟通呢?  相似文献   

15.
师生和谐相处,教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出力不讨好,弄得一团糟。师生怎能和谐相处呢?我认为,尊重学生是关键。 尊重学生,是十分有效的教育艺术。我从陶行知先生“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中,深切地感受到尊重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产生一种力量,可以使人理智,也容易使人悔过。但这一点许多教师(包括我)往往不在意或不屑一顾。认为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方法和措施都是出于好心,学生  相似文献   

16.
曾有人这样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倾注爱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个人的教育工和体会,讲述了在当今信息社会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摆脱“我教你学”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师生平等对话。进而牢固树立“学生本位”思想,并以高尚的师德和炽烈的师爱去进行教育与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从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中建立良好的新型师行关系。文章最后小结归纳了全文的观点,并强调教师的观念、品格及综合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合乎人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去打动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健康、自由、愉陕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9.
张丽 《成才之路》2010,(1):I0017-I0017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要把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评语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教育》2003,(12):11-11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标志。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联系的纽带。有人认为应视生如徒,也有人提倡爱生如子,但我更欣赏敬生如师。只有敬生如师,才能真正用仰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才能发现学生身上隐藏着的那难以想象的潜能。表现在课堂上才能跨越师生间的鸿沟,真正实现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能把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学生一样有困惑,一同去探究,一起去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