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楚人学齐语     
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相似文献   

2.
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①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②为盗③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  相似文献   

3.
节选文段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  相似文献   

4.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郤曲郤曲,无伤吾足!"  相似文献   

5.
十五年春 ① ,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② 。宋人使乐婴齐 ③ 告急于晋 ,晋侯 ④ 欲救之。伯宗 ⑤ 曰 :“不可。古人有言曰 :‘虽鞭之长 ,不及马腹。’天方授楚 ⑥ ,未可与争。虽晋之强 ,能违天乎 ?谚曰 :‘高下在心 ⑦ ,川泽纳污 ,山薮藏疾 ,瑾瑜匿瑕⑧ 。’国君含垢 ⑨ ,天之道也  相似文献   

6.
我在讲授庄子《秋水》(节选)时,发现两个有趣的问题。选文中当洋洋自得的河伯见到北海,说了这样一段话:……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今我之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课文中对这段不到一百字的文字所做的注释有三处失误。  相似文献   

8.
司马错①与张仪② 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③ ,塞轘辕、缑氏④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⑤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相似文献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泰]孔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先秦]庄子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先秦]荀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  相似文献   

10.
季札挂剑     
原文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经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予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相似文献   

11.
岐路亡羊     
《小学时代》2015,(Z2):66-67
古文回放机: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③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④,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  相似文献   

12.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相似文献   

13.
楚将庄蹻进云南,缔造古滇王国,是我国历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1975年,云南《思想战线》组稿讨论,许多专家学者撰文商榷,发表10多篇文章,今云南出版的地方史志、图书资料,仍然说古滇王国是庄蹻建立的国家。但是,古滇王国主体民族——滇族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成了滇文化之谜。本文认为滇族和苗族先民有密切联系,试从以下四方面说明,以求行家指教。 一、庄蹻和苗族先民之关系 庄蹻出自楚国。曾出仕楚国之荀况《议兵篇》曰:“楚……兵殆于垂沙,唐蔑死,庄蹻起。”楚国乃“蛮夷”之邦。《史记·楚世家》载,  相似文献   

14.
杜莉娜 《文教资料》2012,(34):16-17
秦《诅楚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声讨楚王熊相,并祈求神灵保佑秦国战胜楚师的刻石文字。石共三块,文字基本相同,分别以所祭神名命名:一曰"巫咸文",一曰"亚驼文",一曰"大沈厥湫文"。《诅楚文》出土日久,研究成果亦丰,然其中尚有未能尽解之问题,故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补阙:一、词语校读札记;二、由《诅楚文》看祝祷辞文体概况;三、由《诅楚文》看先秦时代告神之礼。  相似文献   

15.
子曰:"网而时上之,不亦说乎? 有mail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聊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聊故而知新,可以为虾矣。" 子曰:"网而不聊则罔,聊而不down则殆。" 子曰:"速度喻于命,时间喻于钱。" 子贡问曰:"大虾何以谓之'虾' 也?"子曰:"敏而好网,不齿网费,是谓之'虾'。" 袁公问:"弟子孰为好网?"孔子  相似文献   

16.
和氏之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  相似文献   

17.
古之善赏者     
程广耀 《当代学生》2011,(Z2):44-45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  相似文献   

18.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豰,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之友》2010,(7):42-43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风兮风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郁曲邻曲,无伤吾足!”  相似文献   

20.
楚山璞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