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我跟《师道》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因为对好友高志林在该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感兴趣,我认识了《师道》。一年后,我的散文《竹海》发表在《师道》上。我细细品读,觉得《师道》颇有趣味,渐渐地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对之难以割舍了。翻开《师道》,翰墨飘香,闪烁着珠玑金玉的灵光。一篇美文  相似文献   

2.
康絮 《师道》2003,(1):64
认识《师道》已有一年了。去年年底,《班主任之友》编辑部寄来了两本样刊,在刊后的广告专页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师道》的名字,潜意识里也随之有了某种情感的期望,并深信在这严肃的刊名背后一定蕴含了那种沧桑而睿智的永恒。在此前我并不知有《师道》这样一本杂志,应该说,一开始是“师道”二字激发了我对《师道》的兴趣。再细阅所设栏目,眼前顿时一亮,在惊异于教育期刊还可以这样独树一帜之余,更觉得仿佛是不期巧遇了一位神交已久而又未曾谋面的知音。我是个渴望交流与表达的人,教学之余好写点小文章,或记叙生活经历,或阐释人生…  相似文献   

3.
严立峰 《师道》2000,(1):77-77
多年来,每当课余时间,摆在我面前的常是一本由广东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与省教育工会主办的《师道》杂志。因为《师道》是我的良师益友,已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阅读《师道》,如沐浴春风雨露,滋润心田,催我奋进,引导我步入教坛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4.
李剑平 《师道》2013,(9):60-60
2007年的某一天,《师道》杂志的田编辑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是"走近名师"栏目想要推介我。我半信半疑,毕竟,我与《师道》杂志编辑部素不来往,与田编辑也并未谋面。仔细打听之下,方知田编辑在中央教科院的《教育文摘报》第一版看过我的"事迹介绍",这才醒悟人家田编辑是"唯才是举",或是要进一步挖掘我的"亮点"。于是,这一年的《师道》杂志上,推出了有关我的一个报道,  相似文献   

5.
谢远博 《师道》2005,(12):63-63
初识《师道》,是任教于一所偏僻乡村小学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师道》,似乎进入了一片情感与智慧的森林,每篇章都宛如刚酝酿出的美酒,让我受益匪浅。如今,我越来越爱《师道》。  相似文献   

6.
<正>轻轻翻开《师道逶迤》这本书,一位位教育大师就立体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他们曾经是活跃在徐州教坛的一批德才兼备的杏坛园丁,他们现在依然是徐州教育界的楷模,是我们每一个徐州教育人所要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思考,从这些教育前辈身上我究竟能学到些什么?一、师道逶迤,至诚担当书中的每一位名师在从教生涯中几乎都  相似文献   

7.
郭霞 《师道》2003,(11)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认识《师道》的。那天在总务处领墨水,发现窗台上放着几本杂志,其中一本就是你———《师道》。因为分管杂志的老师不在,我只好随手翻了一下,把杂志放回了原处。过了几天,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就把这本杂志带了回来,我捧了起来,就再也没把自己的目光移开。下班后,我马上赶到邮局为自己订了一份杂志。从前接触到的教学杂志专业性都很强,除了教材参考还是教材参考,时间久了翻起以前的旧杂志,竟觉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同《师道》封面上的那句话:“一本承载为师者智慧和情感的读物。”随手翻起一本《师道》,…  相似文献   

8.
杜怀超 《师道》2004,(2):62-62
认识《师道》,真是个缘分。2002年报刊订阅之际,学校领导偶然把《师道》订了。学校100多种教育杂志里,刚来的《师道》,就像一位青春的少女,掩着娇羞的面庞,静静地等待人来欣赏。打量她的面容,素雅的封面,充满活力的图案,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像一杯佳酿。  相似文献   

9.
韩宵梅 《师道》2004,(12):62
人生就是这样奇妙,多年共事不一定建立深厚的情谊,短暂的相逢却会留下永久的记忆!我与《师道》的相逢就是那样地偶然,可它在我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而且,对她的情谊与日俱增,竟成为我每个月苦苦的等待,见之则喜出望外,不见则沮丧万分。不记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候,我不经意地在报纸上看到了《师道》的刊名。也许是为人师的原因,对她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到邮局订了半年的《师道》。没想到,不读则已,一读便不忍放手。《师道》上的许多文章都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冲击,而每一份思考都让我重新诞生了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叶丽嫦 《师道》2005,(12):63-63
《师道》是我读师范时十分爱看的一本杂志,我从她的身上吸取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今年学校应刘博士的推荐,给我们每人订了一份《师道》,我心中暗暗叫好。  相似文献   

11.
肖学堂 《师道》2012,(6):61-61
敬爱的《师道》杂志编辑:你们好!我第一次接触《师道》是在县城的一个同学家。那天,同学乔迁,新房之内,人头攒动。抽烟的,喝茶的,玩牌的,我很不适应——得找个清静的地方独自猫着。一转身我悄悄钻进了朋友的书房,关上了房门。朋友也是读书人爱书人,书架上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摆在桌上的是一本杂志,我顺手翻了一下,是《师道》情智版第五期。  相似文献   

12.
刘波 《师道》2012,(9):63-63
不知不觉中,邂逅《师道》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里,我一如既往地扮演好忠实读者的角色,并成为了不遗余力的推广者。今后,我还希望自己能成为《师道》的“高产”作者。因为我相信,关注一份刊物久了.日久生情,自然就会融合到其中。  相似文献   

13.
叶叶 《师道》2012,(6):62-62
从事教育工作已近十年。这十年问,我从一名受教育者成长为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向前辈们及优秀教师学习和汲取教学教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锤炼教学技能,在读书学习中拓展视野增加智慧之外,不能不提到《师道》对于我成长的重要作用。 关于教育教学的杂志很多,唯《师道》深得我心,教育叙事是她的主要特色,独特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育深沉的思考,教师心灵文字等也在不同的栏目予以呈现。她致力于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  相似文献   

14.
毕延威 《师道》2012,(3):62-62
尊敬的《师道》编辑部老师: 你们好。寒假期间,看到我博客的主页面上跳出《教师博览网一教师博览,教师博览杂志社》一行字符,打开一看,我居然被推荐为“草根名博”.顿时,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流淌,第一时间里,我觉得首先要感谢的是《师道》杂志,是她让我听到了自己成长的拔节声。  相似文献   

15.
蓝可 《师道》2013,(3):62-62
我是一个80后的教师,也是《师道》的忠实读者。我的从教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8年,但我仍清楚记得初为人师时的不知所措,记得教上五六年后的失去方向,在这些困惑的阶段,幸好有《师道》给我带来光亮,导我前行。当时我从师范院校毕业,顺利应聘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像大部分新老师一样,我的心情可说是"五味杂陈",雀跃的是我是天生喜欢孩子的人,我乐意去当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语文教材(2008年第5版)必修一《师说》一文,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师道”的释义为:“【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辞海》对此“师道”的解释与教材同。《辞源》于【师道】下有一义项为“求师从师之道。”所举之例是“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但没有对“求师从师之道”的“道”做进一步解释。笔者认为教材及《辞海》的解...  相似文献   

17.
李伏伽的短篇小说《师道》,取材于乐山师范学校。我就是乐山师范五八级毕业的学生,回顾几年前的学校生活,各方面记忆犹新。现仅就《师道》中有关学校生活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亲身的体验,以驳斥《师道》作者对我们社会主义学校生活的歪曲。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师道》2003,(11)
还在师范上学的时候,我就是《师道》的忠实读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在别人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我教的学生已经是高二年级,成绩一般,他的家长向我表示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在我的辅导下考上大学。我忐忑不安,进退两难。我能行吗?正与迷惑之际,我想起了在学校阅览室里看到的《师道》,里面不是很多有关教育的文章吗?我来劲了。凭着自己不错的基础,加上《师道》这位“师傅”在理论上的指导,半年下来,学生的成绩开始得到提高,每次考试都能稳定地在班上得到前十名。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更是加强了对《师道》上所登的教学方法的文章的学习和运…  相似文献   

19.
李茂学 《山东教育》2007,(11):11-11
《山东教育》2007年第7期刊发的《谁来救救小学教育》一文我最喜欢。它说出了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心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不足与危机,道出了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无奈。我作为一名农村普通教育工作者。在此呼吁:“谁来救救山里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种子的力量     
李宁 《师道》2013,(6):63-63
开始教育写作,源于《师道》的引领。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往往是每个"第一次"。2009年暑假,当我在博客里收到编辑的短消息,准备将《网海研修,我们修什么?》这篇文章发表在《师道》时,还有些发懵。那种不是主动投稿而是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