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广播精品     
一部优秀的广播作品如同一把开启人心菲的钥匙,她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命运。就像60年代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齐越播送的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许多人至今仍然感到那声音、那文章震撼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刚当播音员那阵子,听老播音员说,著名播音员齐越为了播好《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篇长篇通讯,曾随同记者深入焦裕禄同志工作、生活过的河南省兰考县观察、体验了一个多月,后来他之所以能将那篇通讯播得那样富有激情,那  相似文献   

3.
“看着这些真实记录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创业的文字和图片,我们对他充满了敬仰!”在河南省档案局举办的焦裕禄精神专题展览现场,许多参观的群众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从4月21日开始,作为“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档案局启动了焦裕禄精神专题展览。展览共展出焦裕禄生前的163幅照片和画像,以及30多件手稿原件,分别陈列在64个展板中,并运用老电影和纪录片的形式,生动讲述了焦裕禄同志忠诚爱民、实干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要把镜头对准群众 1962年12月6日,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的刘俊生,第一次见到了焦裕禄。这天,兰考县正在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晚上,县委在会议室召开小范围的讨论会。这时,焦裕禄悄悄地来到了会场。主持会议的县领导看见焦裕禄便介绍说,上级派来了新书记焦裕禄,请焦书记和大家见见面。  相似文献   

5.
二月九日,编辑部给了我一个任务: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去组织职工回忆、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专页。到了洛阳矿山机械厂,在和干部、工人一起回忆、学习焦裕禄同志时,又进一步感受了焦裕禄同志对工农群众那种深厚的阶级感情。不少工人一提起焦裕禄,眼泪禁不住往下流,说:“我们的焦主任为生产、为工人操尽了心,却从没有想过他自己。”尽管那时熊裕禄同志就患了严重的胃病,他仍日夜在车间奔忙,夜晚躺在办公室的板凳上睡觉,还在想着夜班工人冷不冷,饿不饿,起来给工人们端饭送水。工人刘耀宗病了,焦裕禄背着他去医院看!计调员刘辅臣的  相似文献   

6.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7.
焦裕禄,共产党人的光辉楷模。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深情地缅怀着他的事迹,一次又一次地呼唤着他的名字。从我馆保存的焦裕禄档案中可以看出,焦裕禄精神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管好用好焦裕禄档案,弘扬光大焦裕禄精神,是我馆档案工作人员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8.
穆青  冯健  周原 《传媒》2000,(12):37-39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那一年,他才42岁。 1965年12月,穆青、冯健、周原同志,深入到兰考县采访。在焦裕禄工作、生活的地方,他们向群众、干部、亲属作了大量的采访核实工作,一点一点地挖掘,焦裕禄流传在人们中间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作初步的内容分析,同时对1966-2012年期间《人民日报》上关于焦裕禄的新闻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总结关于焦裕禄这一典型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并解答发表于1966年2月7日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何以成为中文新闻名篇。  相似文献   

10.
勉力写周原     
周原同志是我心仪已久的新闻界前辈大家。 在我的脑海里,周原的名字和穆青、冯健的名字一样,是和焦裕禄联系在一起的。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与穆青、冯健合写的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着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在神州大地传诵,他们这三位老记者的名字也印入广大读者的心田。经过时光的检验,“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经典之作,选进各种各样的教材、讲义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新闻工作者和广大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11.
真在坦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于是,3位年过六旬当年采写焦裕禄事迹的老记者穆青、冯健和周原,重访河南兰考,发表了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通讯的发表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表示,他们是"流着眼泪读完了作品的",  相似文献   

12.
到过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的人会发现,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的照片少之又少。是当时的经济条件所限,没有照相设备?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当时的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随焦裕禄下乡时,焦裕禄都会交代一句:“带着你的照相机。”但是,每当要给他照相时,他却不干了,还说咱拍照片有啥用,言下之意,应该把镜头对准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13.
王正明 《新闻前哨》2003,(12):24-25
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一个细节,至今在我脑中萦绕:焦裕禄顶着风雪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向一双膝下没有儿女的老人问寒问饥,老人问他是谁?他说:“我是你的儿子。” “我是人民的儿子”这也是本文作者穆青从事新闻工作半个多世纪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是我党新闻战线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以焦裕禄为镜,弘扬焦裕禄精神,成为河曲县广大党员干部贯穿活动始终的主题。而在河曲西口大地,就曾有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就是王海元。为了改变曲峪的落后面貌,他战天斗地、治山治水;为了河曲人民的富裕,他付出心血,付出汗水,直至付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5.
一篇精彩而大气的新闻,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好多精彩的细节和对话多年难以忘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身患肝病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了止痛,竟用牙刷棒抵住疼痛的肝部,时间长了,把藤椅竟顶出了一个洞。一个细节,把焦裕禄为了人民不顾身患重病,与病魔作斗争的公仆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6.
传播是瞬间的、片段的,而传承是过程的、长时段的。传承必须要有传播,传播是必要条件,却不足以执行传承的功能。焦裕禄纪念建筑媒介具有组织联合、表征文化的功能,对焦裕禄精神传递具有长时意义。焦裕禄数字展览馆这一虚拟空间同样具有纪念性,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焦裕禄的名字又一次为亿万人民所深情地呼唤时,面对影幕上的焦裕禄,人们“泪飞顿作倾盆雨”。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所引起的新闻轰动效应,仿佛就在昨天.自然.人们也记得,“文革”期间,焦裕禄成了“刘少奇的孝子贤孙”,因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在焦裕禄临终时的病床枕头下,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雷锋叔叔不见了”。公共汽车上抱小孩妇女的这声感叹,在1976年的“反右倾翻案风”中,竟成为“邓小平攻击大好形势”,“反攻倒算”的一大“罪状”。80年代中,有新闻披露:雷锋有存款,有“英格”表,有毛料衣服。于是,“毫不利己,专门利  相似文献   

18.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他仍然还是一面镜子. 对于焦裕禄,大家知道的是他任兰考县委书记最后病倒在岗位上的事迹,而他在兰考之前的经历,人们知晓甚少.梳理一下他在兰考之前的人生轨迹,或许更能让人认识到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敬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19.
为了配合"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按照省委领导的指示,河南省档案局举办了"焦裕禄精神展"。自4月20日开展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得到一致好评。河南省电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了的1991年,我国新闻界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评定“首届中国新闻奖”,而新华社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三人写的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1990年7月8日新华社发)荣登榜首。《人民呼唤焦裕禄》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人民呼唤焦裕禄》之所以会获奖是由于——一、民心和“新闻良心”的投射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社会认知具有选择性和投射性,对于一定社会刺激的认知往往投射着认知主体的经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需要、动机、态度等。人们对《人民呼唤焦裕禄》的认知也具有投射性。《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