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沭宁 《新闻界》2012,(1):17-20
本文认为"微博问政"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评估"微博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政府要积极面对"微博问政",善于研判"微"情绪,形成"微博问政"评判对接机制;二是加强微博民意的理性引导以及舆情评判,引导网民有序问政;三是消除制约微博均衡发展的技术、环境等因素,将微博问政纳入我国政治治理的整体架构之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微博问政"多中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继网络问政之后,电视问政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比较网络问政,电视问政更权威,可信度更高,对舆情影响更大,正在向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电视问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体现执政为民,是党在新时期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新方式。电视问政所带来的不仅是电视节目的变革.更深层次的是灵魂深处的冲击。是思想观念的变革.需要参与节目的领导、编辑、记者、主持人都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只有这样,电视问政才能有效进行。“民本”意识“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相似文献   

3.
网络问政一直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各地政府网站,一条是各地新闻网站搭建平台。新闻网站凭借着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传播力以及巨大的网络流量,搭建的问政平台不但早于而且取得的效果总体上要高于政府网站,在城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新闻网站在网络问政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红网"百姓呼声"、大河网"焦点民声"、奥一网"网络问政"、宁波网"对话"等一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问政栏目,2017年红网"问政湖南"再次问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标志着网络问政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本文是地方新闻网站网络问政历程及发展的回顾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借助新闻媒介而开展的传播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电视问政节目当前在各地方台已办得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准节目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问政参与方要具代表性、问政内容应贴近民生、问政目标是问出实效。只有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电视问政节目才能在取得解决问题等实效的同时,达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蓝云 《中国记者》2013,(7):22-23
奥一网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新闻互动社区网站,是广东网络问政核心互动平台。本文是作者有关奥一网网络问政的探索历程,如何理解网络问政内涵,以及关于网络问政和"两个舆论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谢征 《声屏世界》2012,(9):11-13
2011年11月,一档名为《电视问政》的栏目在武汉电视台亮相,不仅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还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是一个新的提法,自从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在现实社会中形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电视媒体在"媒体问政"中能有怎样的作用,正成为日益令人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能否成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媒体对于问政将有怎样的作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3,(4):4-5
电视问政在争议中前行今年5月,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连续两期刊载署名为王宁的文章,认为目前电视问政的整体格局是"热而不火",并描述了三大现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来看,电视问政还根本谈不上常态化、制度化;政府官员尚难适应这种新型的现场问政方式;电视问政效果广受质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电视问政的出现,"有比没有要好"。  相似文献   

8.
薛凤云 《青年记者》2016,(17):14-15
“问政”,即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最早出于《礼记·中庸》第20章“哀公问政”.而后,三国时期魏国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王肃在《孔子家语》中对其进行了改写,即《哀公问政第十七》一章,“哀公问政于孔子”.因此,从词源上分析,“问政”最初是执政者向那些“大家”们或有名望的学者询问治国之道,为王之道,用人之道,是“由上向下”的咨询,而且“问”与“被问”者皆有一定身份限制.可见,最早时期的“问政”是在一定阶层内进行的简单的人际传播活动,可使用的传播媒介也仅限于语言或者书信.“问政”发展至今,从“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到“微博问政”,“问政”已经拆除了阶层和身份的藩篱、突破了传播媒介技术的限制而走向大众,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老百姓只要点点手机、敲敲键盘,就可直接与相关部门对话,政府部门也可通过网络问政平台问政、问计、问需于民,网络问政渐成常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作为湖北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一直高度重视网络问政的发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网络问政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导致网络问政效力发挥受到制约。本文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为例,对其网络问政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旨在对更好地完善网络问政对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问政平台深度打通,广播、电视问政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推进,形成了功能齐全、形态多样,覆盖面更广、传播力更强的全媒体问政平台。媒体以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专业的栏目为问政载体,以舆论监督为问政推进器,以制度建设为重要依托,开启和推动了网络问政平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广播媒体应该加强对广播问政类节目的创新,提升广播问政类节目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打破广播问政类节目传统一成不变的采写、编排与播音主持技巧,从而增强广播问政类节目的权威性、可听性和趣味性,促进广播问政类节目在新时期能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新闻前哨》2013,(12):23-24
2011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掀起了"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也是在这一年,为了配合武汉市治庸问责工作,我成为电视问政的主创编导之一。当时虽然有前几年的一些经验,可是电视直播却是从未有过的问政形式。如何做好电视问政,对于节目组来说是件挺忐忑的事情。2011年5月30日,对电视问政高度重视,亲自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电视问政旋风,不少省、市党委政府把电视问政作为治庸问责、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平台,60多家电视台办起了电视问政节目。其中,创办时间最长、问政效果最好、传播影响最大的当属武汉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2011年开办以来,武汉电视问政共曝光各类问题400多个,涉及100多个责任单位,被问政单位拿出整改措施1000多条,整改率达到100%,曝光问题解决率达到98%。电视问政后,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问责各级干部400多人,对100多人给予党纪、  相似文献   

15.
核心阅读:作为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平台,电视问政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有人认为,集媒体、群众、政府三位一体的电视问政,搭建了一个新的舆论监督平台,也有人认为,电视问政不过是一个“官员出丑”的秀场.那么,电视问政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  相似文献   

16.
当前,许多媒体都开办了百姓问政栏目,增加了基层声音在参政议政时其话语权的权重。媒体本身是社会舆论的代言人、百姓呼声的扬声器,问政节目的设置,在强化媒体此种职能属性的同时,也推动当下社会民主进程、共建公民社会的步伐。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问政"方面实现了"联姻"后,对问题的解决更加有效。媒体问政戳到了懒政与庸政的痛点上,通过媒体问政,社会已经初步尝到了民主和公开的甜头。  相似文献   

17.
程晟 《青年记者》2017,(8):53-54
电视问政是政府主动提供的、以电视为平台百姓参加的新渠道,是百姓表达和维护利益的新途径,是我国公民参政的新方式.杭州的电视问政“公述民评”始于2009年.邀请市民代表跟政府部门现场对话,考问其一年工作及服务水平.每年的“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都会成为杭州百姓热议的焦点.本文首先探寻电视问政对构建善治政府的作用及局限,然后对如何完善电视问政、推进善治政府的构建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易正逊  周军 《视听》2018,(6):11-12
电视问政类栏目已在全国多个地市电视台制作播出,其核心作用在于搭建党委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平台。本文从政治传播和公权力使用与监督的角度分析认为,政府与民众之间在电视问政中呈现的是"传播——反馈"的传播关系和"被问政——问政"的政治关系。电视问政作为构建这两种关系的渠道和平台,需要从服务于这两种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其栏目的角色定位、议程设置、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发展,群众向政府部门了解政策、建言献策的渠道逐年增多,范围逐年拓宽,这是我国民主建设的进步。但是,群众在问政过程中,依然会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近年来兴起的电视问政,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颇受瞩目。尤其是湖北地区的电视问政节目,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全天候·对话  相似文献   

20.
赵予 《新闻世界》2012,(7):173-174
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日益成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重要方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公众"微博问政"中表达诉求的总体路径,凝聚共识的内部路径、问政焦点、问政思维、意见呈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对公众"微博问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