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家风家训文化是华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家风家训教育,对于拓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传统文化素养和家国精神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家风家训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关大学生党员家风家训教育的内容设计与形式创新、顶层规划和基层探索、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价以及经验总结和典型推广等多条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莉 《学语文》2021,(2):23-25
传统家训不仅可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其内容中也包含着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古代传统家训中的语文教育思想直接促进了古代的语文教育,研究、挖掘和继承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此运用到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本文侧重探析“大语文”背景下传统家训中“应世经务”的语文教育作用、“修身力行”的语文教育目标以及“阅读、写作和言语”等语文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3.
古代私学与家训的发展对《颜氏家训》影响很大,《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与私学和家训的发展密不可分。《颜氏家训》是此前私学教育和家训集大成的标志,从《颜氏家训》之中,可以看出我国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大致特征。同时,从私学的发展特征也可以看出《颜氏家训》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辛海娟 《高教论坛》2020,(5):5-6,14
曾国藩家训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其家训思想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增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而且弘扬了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曾国藩家训对大学生树立轻物质重精神的生活理想、"舍小我成大我"的职业理想、为君子为圣贤的道德理想、淡泊明志救国图强的政治理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风家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主题内容丰富和风格各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当代教育中.但由于各种原因,青年群体普遍存在家风家训文化缺失的状况,而家风家训在培养和贯彻时代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具有关键作用,对当前家庭教育和塑造良好社会风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代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面作用,深入挖掘内在的价值,积极探索家风家训教育实践新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以家风家训为核心对其现实意义以及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详细探讨,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家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但家训是一种碎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易与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因此,我们要对家训的综合教育效果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将家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采取更科学的教育实践方式,推动家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不仅卷帙浩繁,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从传统家训文化的德育思想内容着手,主要分析了励志修身教育、睦亲齐家教育以及为人处世教育三方面的家训内容。对传统家训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德育方法进行了归纳,分别是严爱殷责、知行结合、榜样示范、环境濡染。最后,揭示了传统家训文化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教学的借鉴,并倡导始终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德育过程的日常化与生活化,增强德育方法的体验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崇文特征逐渐明显.特别是明清以来,各大家族都重视家庭教育的发展与传承.家训作为家族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家族的风气、文化和脉络至关重要.本文以典型的江南文化家族无锡堠山钱氏为例,论述钱氏家训对其家学、家风和家脉的作用,并辅以江南其他大家族的家训为证,阐释家训对于江南家族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六朝时期,由于儒学传播及家族延续的需要,家训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六朝家训具有和族睦宗、修身砺行、敦诫勉学、传教为官、处世之道等文化内涵。它既是先秦两汉家训的终结,又是隋唐家训的起点,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在今天,如果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六朝家训的很多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家训”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基本方法 ,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后代的基本形式。中国古代“家训”包含有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教育 ,以勤俭为主的个人品德教育和以耕读为主的处事方式教育。其教育的方式采用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和训诫与引导相结合。封闭性、连贯性、传承性和双重性是中国“家训”的独有规律和特点。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积极因素对当代的家庭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耕读传家的家训有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变命运"作为一种现代话语实践,暗藏着对平民阶层读书人心性品质的刻板印象:一个是读书目的往往出于实用性、功利性考量(功利目光),一个是读书方法倾向于刻苦耐劳、听话顺从的去魅力化路径(平庸目光)。本研究通过口述史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泰县鲍村X家族三个时期的教育生活史。研究发现:传统农耕时期,乡村民众除了养成一套基于生计、逃离苦役的实用性态度之外,还有对于读书、认字作为一种天道的道德敬畏,对教师作为天职的心灵托付,对学习乃"个人生成"的顺其自然的宿命观。在集体化时代,随着劳动价值的分化,读书、文字、教师的神圣性价值跌落了,50-60后族人对读书的实用性态度增强,并逐渐对独生子女一代产生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强期待,尤其是编制期待与特权向往。在市场化时期,高学业竞争压力造就了70-80后的苦修性情,但他们在武侠、言情小说等闲书中保留了读书的纯粹面向,并孕育了具有反学校文化性质的"青春文学"。最终帮助平民子弟走出底层、实现突破的,并非"改变命运"的紧迫与功利,而是他们始终在世俗生活中保持了读书之"学以为己"与"成而为人"的纯粹精神与功德意识,体现了平民阶层读书人学习与成长内在的神圣性面向、能动的个体力量、丰厚的精神文化土壤,以及命运走向的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唐宋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繁荣时期,唐宋"诱导型"的文化垄断,家训自身的理论化、系统化,印刷术的发展三者促进了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发展;家训文化的源起,社会阶层的半开放式流动,平民化宗法制度的兴盛促成了唐宋家训由下而上的完善,并最终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4.
姜丰德 《成才之路》2021,(11):28-29
家训家规中的积极思想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而且可以指导青少年更好地约束自我,在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训诫作用。以家训家规为中心开展家庭教育的策略有:以家训家规为中心,进行全面学习;开展家校共育,增强践行意识;传承与创新并举,扩大教育范围。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形成了一股译莎风潮,涌现出一大批热爱研究莎士比亚著作的学者和翻译家。其中,曹未风曾一度成为译莎中受到批评最为集中的翻译家,且不考虑其译作的风格、成就及其它,就其翻译作品在抗战时期所注入的强烈爱国情怀就足以让后人为之钦佩。  相似文献   

16.
家训,作为古代社会中治家的规范和准则,到宋代达到了繁荣鼎盛时期,在继承前代家训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不仅数量上突破从前,内容也更加丰富,并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家训在原先道德教化为主的基础上。新发展了专论生计问题的“治生”家训和专论家庭理财,节制用度的“制用”家训,表现了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宋人经济观念进一步开放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is paper examines Confucian valu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family value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Korea. The first section reviews central precepts of Confucianism and how Confucian values became adopted, institutionalized, and transformed in Korea.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the family is analysed. In this section, practices of socialisation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re reviewed. The third section examines how Confucian values influenced educational aspiration and achievement. In the fourth section, empirical studies conducted in Korea by the present authors will be reviewed to verify the ide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the final section, the current challenges that Korean society faces, especially the need for transformation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re discussed.
Zusammenfassung Der Beitrag untersucht die Interdependenzen zwischen Konfuzianismus und familialen Werten, die Bildungsaspirationen und Bildungserfolg gepr?gt haben. Der erste Abschnitt behandelt zentrale Konzeptionen im Konfuzianismus und die Frage, wie konfuzianische Werte in Korea adaptiert, institutionalisiert und transformiert wurden. Im zweiten Abschnitt wird der Einfluss des Konfuzianismus auf die Familie analysiert. Dabei werden Sozialisationspraktiken und Eltern-Kind-Beziehungen behandelt. Danach wird der Frage nachgegangen, wie Konfuzianismus und familiale Werte Bildungsaspiration und Bildungserfolg beeinflusst haben. Im vierten Abschnitt werden anhand empirischer Studien der Autoren die dargelegten Ideen empirisch verifiziert. Abschlie?end werden die Herausforderungen, mit denen sich die koreanische Gesellschaft, insbesondere im Hinblick auf die Notwendigkeit einer Transformation der Bildungssystems konfrontiert sieht, diskutiert.


The authors wish to acknowledge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Korea Research Foundation made in the program year of 1998.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Young people living in conflict-ridden area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hilippines, Mindanao, experience hostility from communities motivated by religious ideologies and political beliefs. With this premise, this study will uncover emerging themes on the way students form their views towards people who have a different faith based on three distinct religious cultures of six schools situated in conflict-ridden areas in Mindanao. Guided by the precepts of phenomenology, this study utilized focused-group discussion with art-based activiti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show the three dominant religious cultures in schools have distinct influences on their students’ perspectives of others.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王家曾是声名显赫的望族。作为太原王氏数百年阀阅的开启者和有力推动者,曹魏名臣王昶为其家族显达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诫子侄书》反映了王昶“尊儒者之教,守道家之言”的家教思想,折射出王昶本人尚谦实、戒浮华、力矫时俗的实干精神和超凡见识,同时又饱含着浓重的全身远害的道家处世哲学,兼具个性和时代特征。《诫子侄书》中蕴含的真知灼见和拳拳之义凝结为王氏家族文化的精髓和特质,对其家风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诫子侄书》作为汉魏六朝家训作品中的名篇,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和承前启后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会稽孔氏是六朝时期江东著名的世家大族,自东汉末南迁会稽山阴以来,历六朝传承不绝。在“吴姓”中,它虽然较早就步入了文化家族的行列,但直到南真刘宋以后才真正实现由武力强宗向文化世家的转变,因而其发展轨迹既与顾、陆等文化世家不同,也与周、沈等武力强宗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