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学科与领域之间-制度化的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和"研究领域"在本文中是一对并列的概念,"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争论因其本身的特征而由来已久并将持续。根据对研究领域制度化和学科化的分析,本文认为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完成的是社会建制和社会运作层面上的范式建构,观念层面的范式建构还远未完成。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依旧是一个"制度化"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学科"。但"领域"和"学科"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知识的"分化"和"整合"的进程中,各自在不同的层面上建构相应的范式而已。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学者及其可能涉及范围的有限性、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性、学科化的有限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未来学科化努力的方向主要是"观念层面上的范式"建构。  相似文献   

2.
对高等教育学科性质的争论很多,大致有两种观点:高等教育是一门独立学科和高等教育是一项研究领域。无论是一门学科还是研究领域,都不能脱离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国外,高等教育被视作一个研究领域,而非一门学科;在国内,虽然高等教育一开始就是作为一门学科来建立的,但对于高等教育到底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门学科,学界至今依然存有争议。这种争议的背后始终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判断是否学科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公认、统一的标准?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为判定高等教育"学科"属性提供基本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学科是某一研究领域制度化与建制化的结果。基于学科内涵,成人教育学可被视为一门“形成中的学科”。在未来学科制度化的进程中,成人教育学应在建构学科范式、明晰学科边界、深化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等几方面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5.
从学科建制的标准来看,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被高等教育研究努力建构中。当新的研究范式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研究又出现明显的跨学科性取向,这种积极响应进而促使高等教育研究的非学科性又重新"精神焕发"。学术论争充满了变化,持一种开放态度无疑比较妥当。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派形成与学科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派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初步确立了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积累了学科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形成学派,不能算是一门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管理学派的形成不仅会推动学科知识的创新,还会增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独立意识和学科自信.本文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派的创生及本土化的学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作为应国家改革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国家主义色彩。近年来,伴随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科制度化既规范了高等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也窒息了高等教育学的想象力。当前在我国,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疏离,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象征性远大于实用性。为走出学科发展危机,高等教育学亟需一场"革命性"的改造,以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在高等教育日趋普及和学术专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高等教育学只有为改进人类的高等教育实践作出切实的贡献,才能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承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存在研究主题、研究队伍和研究方法三方面的泛化问题。通过对这一学科及学科制度化进行的简要分析,并结合传统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展望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管理学到底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门学科,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果按照学术界已有的学科标准——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而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还不能成立,因为,它只有独特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范围内的教育管理的现象和规律,还没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但是,在科学日益复杂化的时代,在知识联系更加紧密的今天,如果还固守这种学科观,显然有碍学科的发展。库恩的"形而下范式"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新视角:即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是否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并不影响其学科性。根据这个标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将高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个多学科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从历史的视角看,学科建构与问题研究是中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自主形成的两种研究取向,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明确学科方向,厘定基本概念,创新研究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科是高教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追问研究本意 纾解"学科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根溯源,回到出发点,反思高等教育研究的本意、目的和使命,是要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活动自身的发展问题和变革策略,还是纯粹"源于研究兴趣"和"学术情怀",或者是为了获得某种"资质"和地位?追问研究的本意,有助于我们廓清迷茫,凝聚焦点,纾解"学科情结"。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路径可以归纳为:深入实践,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影响决策、指导行动),进而增进知识、丰富理论。本文提出,需要重视关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四个问题:其一,高等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有何特性?是否存在一个慎密、精致、井然有序的理论大厦?其二,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如何建构?教科书式的理论著述是否应当"改弦更张"?其三,如何理解"范式"?是否要重视库恩替代"范式"的"专业基体"?其四,由谁来推进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如何确保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Recent changes in higher education have confronted education research with a conundrum: how our traditionally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can refine itself as a unified discipline. In this address I sketch out what this conundrum may mean for education research, both substantively and methodologically, in the future. I propose that one starting point is for education researchers to consider what unites rather than divides us. One common, unifying conceptual concern is with the operation of culture/s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I use the narratives of two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places and times to illustrate how culture analysis can be a fruit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In my conclusion, I extend the theme of culture to education research itself. I suggest that the challenge of disciplinary identity confronting education research requires a culture change in the modus operandi of our practice, and that this will involve an articulated focus on methodological pluralism,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the use of new modes of communication as key unifying elements of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口是指受过教育的人口总称。教育人口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的研究是跨学科的。教育人口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研究内容仍以"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为主。无论作为领域或学科,教育人口研究对知识增进与问题解决兼具价值。教育人口研究需由跨学科形态走向学科形态,并不断深化和拓展教育人口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4.
学科是基于人对客体认识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知识建构,它充其量反映了客体的部分本质属性。高等教育研究以及当代大多其他学科研究领域,越来越多地带有跨学科或者超学科研究特点,因此,关于它是学科还是领域之争,从认识事物本质属性或知识建构的角度而言,并不具有多大的探讨意义。但是,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学科化,学科化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以此为志业者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学科化诉求毋宁说是基于现实境遇而不得不为之的一种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5.
法制教育的学科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制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所持的基本观念.法制教育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包括法制教育研究、法制教育学、法制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增强法制教育的学科意识的过程,就是法制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是认识深化、理论自觉、实践自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机构与出版平台以及研究人员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研究主题上理论体系、学科建设和学科属性受持久关注;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是推动学科研究的主要力量,以《江苏高教》、《高等教育研究》为代表的几个教育类期刊是学科研究成果的主要出版平台;从事学科研究的作者群体中以高职称人员和博士生为主,学科规训制度在推进学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本理论研究上力争突破、重视有组织研究机制创新并发挥主要出版平台的作用将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举措。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指向性,多学科研究方法引入高等教育研究也未改变其学科指向性。近30年的高等教育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学科的外部建制,内部建制还任重道远。其原因主要在于多学科研究的引入还停留在学科性视角层面,方法论视角在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还未受到足够重视。欲达臻学科建设之目的,既要重视多学科研究的学科性视角,更要重视立足高等教育实践,从方法论视角开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最终实现从学科性视角到方法论视角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多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学科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 ,但高等教育学本身却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 ,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着学科建设的重任。在整个社会科学界大声疾呼“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的今天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取向至关重要。展望未来 ,将高等教育学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多学科研究领域 ,将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