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玉娟  黄松 《陕西教育》2009,(6):111-111
有那么一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发现孩子们离生活很远,他们的心灵看不见责任,看不到感恩的情怀,他们心灵是一片“盲区”,等待有人为他们点亮心灯……  相似文献   

2.
爱孩子,要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全面发展;要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循序渐进;要帮助他们战胜自卑,渡过难关,积极进取;要发掘他们的亮点,扬长补短;要信任他们的潜力,给他们以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抚平孩子心灵上的创伤,让他们享受完整的爱。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身上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心灵关怀的缺失。学校教育肩负着关怀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重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是指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中,要给他们投注积极的情感反应,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获得面对留守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4.
乔延胜 《考试周刊》2010,(6):217-218
对于孩子.他们渴望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耐心聆听学生的真情倾诉,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控自强,让他们时时处处感觉到:艰难的日子里,老师在与我同行……爱,只有缘自内心、毫无矫饰的爱,才会使你走进一个个特殊的心灵,解读一个个特殊的故事;责任,处于对家庭和社会的一份特殊的责任,有义务引领那些受伤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让他们心灵的荒漠重现绿洲。为家庭和社会消除那些隐在的无形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学生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我们做老师的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所以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热爱学生,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把自己完全放在与学生同一条地平线上,做他们的朋友,培养他的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和乐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金菊芳 《考试周刊》2010,(30):88-88
曾记得有位文学家说过:"要让学生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我们要让学生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就必须还学生思维的自由,让他们的智力得到最大的开发;还学生表达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还学生心灵的自由,让他们的智慧得到发展;还学生体验的自由,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  相似文献   

7.
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是一个播种和收获的园地.在这里,学生要度过十几年的光阴;在这里,他们走过童年和少年,长成青年;在这里,他们和自己的老师朝夕相处,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还是冷漠、疏远,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甚至到了成年以后,他们回想起当年学生的时代,或喜或悲,或欢乐或忧伤,无不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真谛在于一个‘爱’字。”爱,可以由行动来诠释;爱,更要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爱,任何干遍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黑暗,收获硕果。尤其是差生,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灯,指引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特别是单亲学生,能否走进他们的心灵,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活中,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单亲儿童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给单亲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心理素质上的影响较大。父母离异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情感上的灾难,是一种可能影响一生的创伤,教师对这些学生更要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成份,用爱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爱启迪孩子的心灵;用爱浇灌单亲儿童的心田!  相似文献   

11.
章春燕 《考试周刊》2012,(78):43-43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他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爱可以搭建心灵的桥梁,叩开孩子的心扉;爱可以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给孩子以自尊心;爱可以点亮心灵的灯盏,给孩子以上进心;爱可以呵护稚嫩的心灵,给孩子以自信心。我们要做好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让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灵,叩开他们稚嫩的心扉,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德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的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想美丽就孕育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只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拨动他们情感的心弦,进行心灵交流与碰撞,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才能开出朵朵奇葩,为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守望孩子们界,浇灌和守护他们的心灵之花。1走进心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14.
好的教育教师不但要唱黑脸,给孩子们制定规则,树立权威,还要学会唱白脸,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并且滋润他们的心灵。当他们的心灵感觉到温暖和阳光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我认为要想唱好教育这台戏,唱好白脸戏,教师应该练好以下三个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越来越多本该在乐园里的孩子心灵受到创伤,他们迷惘,他们自卑,他们成了一群孤独的孩子。这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视。一、用师爱打开心灵之门  相似文献   

16.
詹少玲 《考试周刊》2012,(92):173-174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心理障碍是影响后进生转化的重要原因.排除了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可以让教育更加有效、公平、和谐。驱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闪光点得到充分展现;打消他们的戒备心理、逆反心理,让他们与整个环境融洽;排除他们的厌学心理.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更要帮助他们勇敢地破除惰性心理.保持奋发向上的动力。只有心灵的通明,才能真正迎来后进生的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鲁爱萍 《文教资料》2016,(4):131-132
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会被自己的感觉左右。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关爱得越是精细,心灵越是脆弱。为了让孩子乐于接受批评教育,健康成长,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需呵护好学生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刘妮 《湖南教育》2004,(10):14-15
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学生一辈子感激,一辈子难以忘记?不是那些以刺激学生脆弱的心灵来促使他们“觉悟”的老师;也不是那些动辄冷言讥讽,孤立学生,让他们早早体验“师心”冷暖的老师;更不是那些将分数凌驾于一切之上,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要注重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笔者尝试在《陋室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这些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赵秀琴 《考试周刊》2014,(78):161-161
每一届学生的三年,每一届学生的风风雨雨,非如他们离校时那般光鲜,有过伤痛,有过迷茫。陪伴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或许曾遭逢学生的不谅解,但当他们的心灵不再沉睡,便会了解,是责任心消除隔阂、融化冰雪、唤醒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