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作文》2002,(33)
为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喝采;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折服;为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赞叹;为孙天帅的“不为金钱屈膝下跪”而叫好……他们的心灵高尚伟大,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根指向崇高心灵殿堂的银针。  相似文献   

2.
触角     
孩子们心灵的“触角”特别多,而且特别敏感,所以我尽量用好的感觉去触及他们。我知道,如果我让他们发现一点点异样,这些敏感的“触角”就会像含羞草遇到刺激一样立刻收缩起来,而要想再次叩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则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  相似文献   

3.
通过透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归来作家群”,我们可以看出自由在他们心灵中的一定程度的匮乏,他们骨子里头传承的“五四”文学强烈的功利性和建国前后长期的政治对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引导,使得他们在面对新时期激变的社会状貌时,与传统文化之“道”日益疏离,导致了他们心灵自由的缺失和退隐。市场对文学创作的毫无阻拦的冲击,以及“归来者”创作生命力的式微,使得他们尽管铸造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坛的辉煌,却无法在激变的时代潮流中挥洒自如。作家们只有回归自我主体,重塑自己的文化之“根”,追求心灵自由,强化自我心灵的独立和坚韧性,才能使中国文学以蓬勃的姿态穿越21世纪的时光隧道。  相似文献   

4.
夏文艺 《贵州教育》2011,(24):22-22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那么,用什么方式去“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呢?那便是爱与责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面对心灵孤僻、性格反叛甚至被视为捣蛋的孩子,不能一味指责他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善于包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用...  相似文献   

5.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然地流淌。●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如一”,让他们能够在讲演中在作文中酣畅淋漓地倾泄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能够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胆略与能力!●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培养”,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这个“阳光、气候、土壤”,就是一种民主教学的氛围。对于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而言,他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相似文献   

6.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施自主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善于以“情”促学。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先要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入手,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可通过师生谈心等方式进行.谈心要注意用心灵去感应心灵、用心灵去赢得心灵,要讲究方法与艺术。比如.与那些在学习上没有兴趣的“学困生”、“心困生”谈心时.一般不要先去谈及他们的学习.不要先触其“痛处”.而要先关心他们学习以外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课外怎样和学生进行适宜的“心灵对话”呢?  相似文献   

8.
教育私语     
一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三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四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72006年5月号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五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六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让心泉自然地流淌。七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  相似文献   

9.
刚刚送走“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日,又将迎来“六一”儿童节。广大青少年在欢庆节日的时候,一个名字早已震撼他们的心灵,并在他们的心灵生根开花。这个名字就是李向群———一个只有8天党龄的党员,一个只有20个月军龄的士兵,一个只有20岁韶华的大特区青年。1...  相似文献   

10.
魏叼叼 《甘肃教育》2011,(20):33-33
善,是一切美德的核心!尊重学生是一种善,更是一种心灵的教育。 学生的尊严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高大的、权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象。由于受到“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更多的人过多地强调了“尊师”而忽视了“爱生”。  相似文献   

11.
李晶 《陕西教育》2010,(6):29-29,7
一位专家曾经说过:“小学作文的失败在于让小学生觉得自己是笨蛋。”笔者也有同感:小学生怕作文是我们的“清规戒律”太多,束缚了孩子的心灵。因此,我们要珍视儿童的心灵体验,让他们“我手写我心”,从而让作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 ,这道题的立意 ,同2001年高考作文的话题“诚信”一样 ,回旋的余地比较小 ,考生不可能越出道德底线 ,只能在对真、善、美的心灵选择上做文章。当然 ,对于写作水平超群的考生来说 ,是任何题目都不会将他们难倒的 ;即使戴上重重的“锁链” ,他们也会把“舞”跳好。下面 ,笔者谨想就本次阅卷中窥察到的“亮点”和缺憾谈几点体会。一、在吃透题旨的前提下迸发思想的火花2002年的高考作文 ,应当紧扣“心灵”和“选择”这两个关键词 ,只有立足于这一基础 ,才能实现立意的准确升华 ,否则便是“飞…  相似文献   

1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殊不知,“点滴有乾坤,小处蕴阴阳”。其实,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过程,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相互照应的活动。在一次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是他们教会了我教育需要理解、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刘凤肖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作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教会他们求知、办事、健体,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要时刻用“爱”去关心、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5.
情不自禁的“思维践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三年前的一堂课。那天上《荷花淀》的时候,恰逢从河北专程来听我课的几位老师。下课后,他们对这一堂课赞口不绝:“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语文课”“行云流水,很自然地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但我对他们说:“这篇课文我上得很不满意!”他们以为我是谦虚。  相似文献   

1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殊不知,“点滴有乾坤,小处蕴阴阳”。其实,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过程,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相互照应的活动。在一次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是他们教会了我教育需要理解、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作文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冰心说: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作文教学可以唤醒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的那颗“童心”、“诗心”,让他们的人生细腻、丰盈、浪漫,富有情调,富有精神品位,使他们深情、厚重、优雅、达观、洒脱。作文抒写的正是心灵激情和文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中写道:“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倡导写真情作文,而真情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写作的过程是一…  相似文献   

18.
汪允洲 《教师》2011,(32):101-101
地理教学只有充分感染学生的心灵,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成效。本文从“情”“疑”“辩”“玩”“韵”方面探究提高学生地理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谦民 《班主任》2004,(12):3-5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任教师,她的使命不是单纯的文化传承,而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班主任要用她那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他们的良知,开发深埋在他们心底的宝藏,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每个儿童都天生具有极大的潜能,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即人的未完成性。许多动物  相似文献   

20.
不少同行对“学困生”丧失信心,任其发展,结果只会加剧他们的自暴自弃。相反,如果我们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他们多加理解,悉心爱护和正确引导,“学困生”一样能走向成功。一、看准“闪光点”,找到开启心灵的“金钥匙”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找寻和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并以此作为开启他们心灵的“金钥匙”,进而促使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化。2004年秋,我们班有位来自县城的男生王小驰,平时学习不用功,总爱表现自己,凡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习成绩极差。但是他性格开朗,普通话讲得很好。恰逢学校组织演讲比赛,我就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