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2.
见实期间,有机会听了许多老师上《南辕北辙》这一课,教法上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下课前几分钟都进行了知识延伸,但大多数老师总误把课文中魏国人的“北辙”说成是“住前走”,这不能说老师在备课时理解课文不仔细,而只能归属于教师缺乏应有的地理知识,对课文内容的不理解。不信的话,可以先看看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同学们,根据刚才我讲述的麦哲伦航海这个真实故事,大家想象一下,课文《南辕北辙》中的魏国  相似文献   

3.
事出有因胡老师(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外出听课去了,我去代语文课,孩子们在写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巡视时,我很自然地多看了几位同学正在写的作文,想不到自我保护意识特强的他们都警惕地用手遮了起来,抗议:“这是个人隐私,童老师你不准看。”我连忙说:“哦,这是写给你们妈妈的,老师又不是你们的妈妈,是不能看。这样说来,胡老师也不能看了?”“胡老师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嘛,我们没办法,她要给我们打分的。”还挺无奈的。下午一节品德课还是我代课,我对他们说:“上午你们的作文童老师是不能看,这节课请同学们写一点老师可以看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上午第四节课的上课铃响了,湖北丹江口市实验小学音乐老师宋老师准备带三(1)班学生到音乐室上课。忽然,学生胡卓站起来说:“老师,我手里有一个口琴,是爸爸昨天给我买的,您能不能用口琴为我们吹奏一首歌呢?”宋老师高兴地说:“行!大家最喜欢听哪首歌呢?”小个子黄舜说:“我最喜欢听《世上只有妈妈好》。老师,您就给我们吹这首歌吧!”班上其他同学随声附和。“好吧,老师就为你们献上一曲。”宋老师一边说一边接过胡卓递过来的口琴。霎那间,教室里响起了悠扬婉转的琴声。细心的宋老师发现屏息聆听的同学们一个个眼圈红红的。琴声未落,室内已是…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听了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研讨课。学生初步掌握了转化策略后.老师要求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到。老师问:“大家最近学过《科学》教材中‘能量的转化’知识吗?”学生摇摇头。老师说:“可能老师讲课比较慢,大家还没有学到这些知识。我们家庭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电灯发光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电饭煲煮饭是把电能转化为热能……”无疑.老师的联系生活的教学是无效的、失败的。  相似文献   

6.
赵丽敏 《天津教育》2001,(12):38-39
微格情境这节课是五年级的一节语文阅读课,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课前,曲老师布置学生:下节课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分析,由同学当老师,老师当助手,希望大家认真准备。同学们听了都十分兴奋。上课铃响过之后,曲老师说完“开场白”,姜莉莉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上讲台,说:“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今天主持学习、分析这首古诗的头两句。下面,首先请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听清楚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后,小组讨论开始。姜莉莉学着曲老师的样子,在小组间巡视,时而驻足听听小组的讨论。全班…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听、说、读、写早已是“法定”的四大语文能力。然而,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听、说能力的教学与训练却没有落实到位。随着人们对语文本体认识的逐步深化,听、说这两大语文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少有识之士已着手研究。本期,徐华铮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一节“辨读”课。读了徐老师的文章,我们最突出的感受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这“读”竟然还有“辨析”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吴拥华  陈生仲  易友芳 《教师》2012,(25):52-53
主持人——易友芳(教科室主任):老师们.刚才我们听了吴拥华老师上的四年级下册《母亲的呼唤》一课,大家肯定会有很多感触。现在,我们就以吴老师这堂课为例。围绕“四步促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个主题进行评课。希望大家各抒已见。首先请吴拥华老师说课。吴拥华“面。我结合导学案对刚才执教的《母亲的呼唤》进行简单的说课。这堂课是运用州教科院设计的导学案模板.以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八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四步促学”的教法为思路设计的。在设计导学案时,我把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分散于“自主学习”“对子互学…‘小组促学”“全班交流”四个环节中引领学生学习。第一步.“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读通读懂课文,弄懂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稍微有点难度的就是在第1和第6自然段里找出“描写母亲的呼唤给人总的感受是什么”的相关句子。第二步,“对子互学”。要求学生与结对同学一起配合学习.采取填空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记得6月中旬,有两位见习生来听我的课,我上的是《统计》。听完后,其中一位问我:“老师,你说对学生应该凶一点还是松一点?”另外一位补充说:“我们老师说的,去实习的时候,对学生要凶一点,否则管不住的。”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11.
今天,数学老师出差,由语文老师来代课。我原以为语文老师肯定会把数学课改成语文课。没想到老师宣布要给我们上一节数学活动课。老师见我们怀疑的样子,认真地说:“看样子,你们不太相信老师能上数学课。确实,老师数学不是太好,有个问题先要请大家帮忙。”我们听了,认真地说:“老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八年底,我们湖北省黄石二中语文组搞了一次研讨课。研讨课的课题是《与朱元思书》,由青年教师肖雨获执教。课后大家的一致感受是这堂课极有韵味,听这样的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下面我们就不妨来品尝一下。随着悠扬婉转的音乐,肖老师用她那清正甜润的女中音背诵着课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听课的人一下子被带进了那妙不可言的意境之中。大家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心灵在散步,眼睛在旅行。接着肖老师让学生诵读。先是指名读,接着全班齐读,还有男女分读。肖老师不时提醒大家把握节奏,一边读一边用心灵…  相似文献   

13.
昨天,小猴老师刚给三只小羊上了《不要轻信陌生人》这一课,今天,它想考考大家听不听话。“丁零零”,上课铃打响了,小猴老师走进教室,说:“根据上级通知,我要到外地学习三天,这几天,你们可一定要记住昨天课上学习的内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说完,他挎起旅行包就走啦。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业务学习时,我有幸观看了徐州大马路小学邹凯老师执教的《赶海》录像。其中邹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问话:“老师说明白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乍一听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仔细一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说明白了吗?”是教者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学生没听明白,那当然是老师没说清楚,或者没提醒学生听,老师可以重说。这充分体现了教者对学生的尊重。“大家听清楚了吗?”或者“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往往是教者对学生提出的质问,我已经说清楚了,你什么原因没听清楚?虽然也可以重说,但责备已很明显。学生就是没听清楚,也不…  相似文献   

15.
在一堂小学的市级观摩课上,有一位教坛新秀上《鸬鹚》一课。当课结束时,老师表扬学生说:“鸬鹚和渔人的配合可以说是巧妙绝伦,而今天这堂课,大家和老师也配合得非常好,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6.
沈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暗高兴:“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告诉给我听,这就叫‘转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气呼呼地说:“原来,陆老师串通好了张老师来骗我们!”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小…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一位青年老师找我说《科学》教材《观察与描述》一课中指导学生“听大树的心跳”这一教学环节安排不好,说大树哪  相似文献   

18.
上课铃已经响过了,可老师还未来。这是新学年的的第一堂语文课,所以大家都有些兴奋,纷纷在议论:“语文老师是谁呢?是怎样的一个老师呢?”正说着,老师进来了,教室里静了许多。例行公事似的开场白完后,他便说:“大家先不必看书,为了把这堂课上好,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听了他的话。我不禁有些诧异:在我的想象中,高中上课,堂堂课都是争分夺秒地听  相似文献   

19.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20.
找提包     
“胡老师的提包丢了,忘在一辆出租汽车上了!”这个让人惊奇的消息在同学们中传开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大家都为胡老师着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怎么帮她找回提包。“我们去问问胡老师有关情况吧,看看有什么线索。”有个同学说。“好!”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一起跑到胡老师那儿,对她说:“老师,您的提包是什么样的呢?您还记得那个司机有什么特点吗?车子是哪家公司的?”胡老师想了想,说:“我的HAONIANZUOWENFUDAO提包是黑色的,里面有教案、教科书和几十元钱。司机留着小平头,皮肤比较黑,说话声音比较大……哦,对了,那辆车好像是鸿基出租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