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存在由来已久,但是高校贫困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凸现象出来还是最近几年。特别是1994年开始实行高校收费上学制度以后。从“七五”到“八五”期间,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从统一招生到双轨招生,然后过渡到并轨招生,并轨招生的核心是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并轨招生是高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接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目标─—“并轨”陶秀英,秦安坚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高校招生“并轨”招生工作改革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国在1985年以前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学生上学包...  相似文献   

3.
对招生“并轨”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陈曦为了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199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并于当年选择...  相似文献   

4.
“并轨”:招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洪允智,胡金戈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制度,随着新的矛盾的出现和旧的依存条件的转化,必然要逐步为新的制度在继承和发展基础上所替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双轨”政策遇到...  相似文献   

5.
制定实施高师毕业生服务期制势在必行杨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立师范毕业生服务期制度,保证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当前,高等师范教育一方面面临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另一方面面临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并轨招生及分配就...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从lop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学校进行了招生“并轨”的试点,并于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这一新的招生办法。所谓“并轨”,即“公费生”和“自费生’合并为“收费生”,“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这一改革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制度进一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为人才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提供了广阔前景,同时,也给高校的改革和发…  相似文献   

7.
招生“并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玉广广西招生考试院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收费标准和录取标准,是实行与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适应的“双轨”制。这种“双轨”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制度实行几年来,已经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了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所谓招生“并轨”是招生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是指把过去招生中国家计划的指令和调整方式转变成国家计划的单一形式;学生上学后实行统一交纳费用,由学生家长为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投资,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录取工作中不再实行收取一定费用降低一定录取分数线的办法;各级政府可以在学校设立奖、贷学金,各行业甚至单位可以设立与就业挂钩的专项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并轨”后招收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下“冷门”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形势发展很快。目前,高校招生分配已彻底改变了过去由国家“包培养,包分配”的状况,转变为“缴费上学,自主择业”。高校体制并轨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社会所需专业人才数量紧迫时,必然导致大部分院校按其需要调整和转化自己的人才培养结构,使得一部分短、平、快、热门专业急剧升温。相形之下,一些“冷门”专业,诸如采矿、石油、地质等专业,由于社会大气候导致的发展前景的暂时衰退,加上一些相关行业的不景气,办学的困难加大。一…  相似文献   

10.
1994年的全国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体制,逐步实行“并轨”,并决定39所高校先行试点。至1996年有660多所普通高校实行了并轨,1997年已基本完成此项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并轨”已成为举国上下所注目的焦点。本文拟就并轨一事谈一些看法。一、并轨的必要性及深远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有的“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国家补助,免费入学”的高等教育是和我国当时较为落后的国民经济实力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发…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新形势下招生计划管理工作改革肖润谋,张京南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招生“并轨”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为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举措,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1984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对高...  相似文献   

12.
去年,国家教委在部分高校中进行了招生“并轨”改革的试点。一年来,社会各界对“并轨”的认识虽不尽相同,但对缴费上大学的观念已普遍接受。随着今年“并轨”试点学校的增加,如何以切实有效的配套措施保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各级政府和学校有责任保证他们不致于因家庭经济状况窘迫而失学。去年以来,党和国家在实行“并轨”试点的同时,把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年初,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召开了资助困难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问题谈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双轨制”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改革目标,实行“并轨”是为了使高等教育体制更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运转  相似文献   

13.
并轨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高校全部实行招生并轨制度改革,并轨后毕业生的就业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过去的“双包”逐步变为“双自”,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要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几十年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比较严谨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但是也应看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招生并轨”制度的推行,必然引起大学生们思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精神,我省从1997年开始对地方属非师范、体育类普通中专试行招生计划“并轨”改革,并决定在2000年对全省所有普通中专实行“并轨“招生。与招生计划‘并轨“改革相配套的是推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由国家计划分配转到面向社会、进入市场。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轨道。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回收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增加教育投入,更在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使学校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但…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决定》,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招生体制和招生运行机制,经国家教委和省政府批准,我省在1994年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等七所院校实行本科招生并轨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95年加大改革力度,在全省五所普通高校本科层次顺利地实现了招生并轨改革。在实施招生并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做到大胆探索、精心组织、深入宣传、措施落实,实现了招生制度转轨的平稳过渡。改革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招生并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95年高校实行招生“并轨”以来,更加快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我校奖学金制度从1986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学生奖学金发放的力度每年都以较大幅度递增。仅从95年到98年的4年间,我校...  相似文献   

18.
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两个根本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路,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作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健全法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建成以民法为基础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法制化,而且要法治化,法治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招生分配“并轨”和实施收费制度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展开,迅速发展的一年,研究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进入大学的新生思想观念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及教育对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组织专门调查组,对  相似文献   

20.
全面“并轨”一步到位山西省教育委员会主任□曹福成招生“并轨”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我省经过认真准备,于1996年实行全面“并轨”一步到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关键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全面“并轨”,我省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