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我曾收到过许多父母的来信,他们伤心地告诉我说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反而变得不懂事了,心里有什么话都不愿告诉父母,为此,他们只好用偷看孩子日记。偷拆孩子信件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被孩子知道后,与父母有了更大的隔阂,家庭气氛显得很尴尬,做父母的非常苦恼。在这期的“家教话题”里,董炳新先生谈的话题“不必知道孩子的一切”,也许会给这些父母一些启发。亲爱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给他们心中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2.
高考是孩子成长中要经历的一个重大事件,作为父母应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力给孩子以支持.父母自身的心态是影响孩子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心态良好,就会把乐观、自信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给他们一种积极、正面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学习.相反,如果父母心态不好,就会把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对他们的学习、心理造成干扰.因此,孩子进入高三以后,父母要重视自身心态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和高考.那么,面对高考,父母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首先,父母要明确能为孩子做什么.只要父母能够清楚地知道能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什么时候提供帮助,并经常检视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及有效性,专注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然就会心平气和了.  相似文献   

3.
杨立行 《家长》2012,(1):33-35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使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放抗。相反,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要去中带有尊重,维护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就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4.
当大家拿到这期刊物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搞活动,父母也会给孩子买礼物、带着孩子外出游玩。那么,如果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安排活动选择自己过“六一”的方式,他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对北京万寿寺小学和其他学校的部分孩子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孩子们的想法可能有的出乎大人的意料。因此,老师或是父母,在这个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不妨问问孩子们,听听他们的愿望,也许,孩子们会由此过一个不同以往的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的节日。  相似文献   

5.
我发现有些做父母的真是很糊涂。说他们糊涂吧,他们却是那么会赚钱;说他们对孩子不好吧,他们却是那么舍得给孩子钱,甚至是成千上万地给。其实,他们的糊涂恰好就表现在这方面,表现在只善于赚钱,只喜欢通过给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于是许多这样的父母,也就通过赚钱,通过给线,葬送了被他们视为心肝宝贝和掌上明珠的孩子。深圳的一对父母,由于太会赚钱了,也就忙得没有时间来管孩子。为了表示他们的内疚和爱意,他们就大把大把地把钱塞到孩子手里,好让孩子过得开心些。这个正在上初中的男孩,开始是拿钱请同学  相似文献   

6.
孩子在学校,会学习很多门课程,但孩子最喜欢上什么课?他们喜欢的科目是否和父母所希望的一致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时会与父母的期望有矛盾,但他们对父母是理解的。也有的孩子与父母的期望很接近,他们的喜好遵从了父母的愿望,但前提是他从这门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做父母的在看了孩子的心里话后,能得到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也要培养。当孩子从兴趣中得到了成功和满足,他自然会与父母的步调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朱雪琴 《教师》2014,(28):19-20
正每个孩子都是完整独立的个体,其心理成长都有一定轨迹。由于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在万般宠爱的同时,也往往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特别是在学业成绩方面,期望过高,因而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也应从家庭起步。对于家长而言,身教往往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映射到孩子的身上,甚至会成为孩子身上的烙印。因而,家长的言谈举止、教育孩子的方式,一不留神,就会给孩子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1给孩子作榜样,婴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人,对婴儿的成长通常影响最大,所以小孩在日常生活或待人接物上多会模仿父母。父母必须树立好榜样,给孩子适当指导,教他们分辨对错,是非。父母做错了事,必须向孩子道歉。父母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否则孩子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但事实上,很多父母无论是给孩子描述一种奇妙的事物,还是吓唬孩子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他们经常编造非常有创意的谎言来欺骗孩子。即使是那些最重视诚实品质的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谎。  相似文献   

10.
<正>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让阅读从娃娃抓起"。可近几年接触了较多的一年级孩子,发现大部分孩子学前阅读量几乎是零,只有极少部分孩子在家父母会给他们买书和读故事给他们听。可西方国家的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有几十本到百来本的绘本阅读量,和这相比,显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但事实上,很多父母无论是给孩子描述一种奇妙的事物,还是吓唬孩子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他们经常编造非常有创意的“谎言”来欺骗孩子。即使是那些最重视诚实品质的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谎。  相似文献   

12.
牛润科 《下一代》2012,(10):40-40
有人说,现在是父母给孩子的和孩子要求父母给他们的往往悬殊太大。那么,当今的孩子究竟需要父母给他们些什么呢?还是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回答吧:要自由,  相似文献   

13.
实话实说     
过分的关爱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 我曾听到过一些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好得过度,平时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给孩子买各种并不需要的补品;只要孩子在家,大人就蹑手蹑脚,谁也不敢发出声响,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认为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施加一种软压力,反而使他们如坐针毡,生怕一旦考不好会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当然,大多数做父母的绝对无心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反他们多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学习辛苦,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才好,结果却落了个适得其反。 只有在既不存在歧视又不存在过度关爱的正常环境下,一个人才能够…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给他们表达和释放的机会,他们就会给我们极大的惊喜。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要积极为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16.
正常的孩子发脾气,多是受外界刺激而有所感受的缘故。父母在孩子有所感受时,能够给他们安慰和鼓励,使他们用言语倾诉出来,气消了,心情自然也就安定下采了。孩子也可从中体会到自己产生的心理反应并没有什么过错,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17.
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注意到幼儿心理这方面的变化,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使他们消除恐惧,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来,否则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会对一本绘本情有独钟,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有的读了二三十遍。这可苦坏了家长,一遍又一遍地读,到最后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可孩子们似乎还意犹未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复行为"?家长该怎样对待宝宝的这种行为呢?第一,为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为什么会"喜欢重复"?很大的原因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着同一本书让父母念给他听,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书中是什么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真  相似文献   

19.
《山东教育》2008,(7):126-126
孩子做事拖拉是令父母头疼的事,有时父母怎么催促都不管用。难道是孩子故意想让父母生气吗,当然不是。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跟大人不同,他们某种程度上生活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当父母催促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8点钟你必须到幼儿园!”这话让孩子听起来很抽象,他们对此根本不理解。  相似文献   

20.
早教频道     
父母也会不及格美国芝加哥一家公立学校实行了一项由老师给父母打分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老师们设计了一套针对父母的问题,如他们的孩子是否经常上学、是否带有所需的物品、是否按时睡觉等,并以此给父母打分。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