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汉语会话中一次和二次评价者的评价项在词汇方面的关联进行了考察,发现二次评价者很少完全重复一次评价者的评价项。为表达同意一次评价者评价的同时,突显他们对评价对象在认知上的独立性或权威性,二次评价者在回应时,会使用间接表述,或在一次评价者评价项前增加修饰语,或省略一次评价者评价项后面的语气词、修饰语,或改变一次评价者评价项的修饰语。研究还发现,如二次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认知不及一次评价者,他们往往会重复一次评价者的评价项,或在二次评价中使用模棱语或起弱化作用的话语作标记。如二次评价者和一次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认知程度相似或高于一次评价者,二次评价者在回应时会通过增加修饰语凸显对评价对象在认知上的独立性,通过省略语气词或改变修饰语的方式与一次评价者争夺对评价对象在认知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正夜,真长。我总是在这样的夜里怅惘。月光像一支寒光闪闪的箭,冰凉地射过来,没人知道地下温室的生命孕育着动听的歌谣,裹在厚衣服里的女孩像一封裹着厚厚信封的情书,没人注意田园的篱笆上有温柔的高远。无端地想念一些人、一些事、一段生命。幽幽地想念,不为人知,或爱或恨,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往事的花开在柔韧的心底,那些痛苦或喜悦的果子,都是被记住的风景。一口在村落中被弃置的古井,一只油漆斑驳、搁浅在波涛之外的渔船,一堵断了脊梁的墙。岁月把日子砍伐成一株轰隆倒塌的大树,仍有顽  相似文献   

3.
爱之花开     
在看不见的角落里,有一朵朵花儿正在绽放,或妖娆,或可爱,或邪恶,或圣洁……(一)20世纪,是战火纷飞的世纪。有一位青年怀揣着满腹的知识和青春的热情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想要解救国民于水火之中还天下一个太平,他深受孙文的赏识,在政界平步青云。但是,不觉间有什么正在悄然改变着,也许在觥筹交错的宴会间,也许在一场场激  相似文献   

4.
绍兴戏曲历史悠久,唱戏的地方。或者临时搭棚,或者提前修建戏台。在这些戏台上有精美的雕刻,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副副楹联,或行书、或草书,或篆书、或隶书,或阴刻、或阳刻,仿佛是一杯杯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化香茗。  相似文献   

5.
在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求平均数时,可以以这一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母或分子为权数,对这一相对数或平均数进行加权,利用加权算数平均数的频数公式或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求其平均值。  相似文献   

6.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常常在枕头边,摆放几本书,或诗集或画报,或小说,或杂文,或是几本时尚的杂志。临寝之时,就着一席灯辉,映着一室的温馨,细细地品读,这种习惯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放歌,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深沉或激昂,或悠闲或急促,每一种音调都缺一不可,齐备的生命音符合奏成和谐的人生韵律。没有一种表达能永远停留在激越高亢,也没有一种倾诉会走不出平淡低回。  相似文献   

8.
春天,撑一柄油纸伞走江南,在绍兴或无锡,在太湖或西湖,你总能看到一些老店铺在出售女儿红。一坛一坛美酒摆放在曲尺形柜台上,用竹编或麻绳捆扎,菱形的红纸上写着稚拙的三个字——女儿红,让人联想到陈逸飞或林风眠那些古典唯美的作品:穿红袄的女儿面对烛影摇红,大红灯笼挂在高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1,(7):53
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演讲或交际中,往往口出妙语,或风趣隽永,或一语双关,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国家的新闻记者问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陈毅:"请问,  相似文献   

10.
转出精彩     
这天上午,我捧着教本去上课,路过第一个教室,发现里面一片安静,同学们在静静地等候着上课的老师;第二个教室书声朗朗,同学们也在认真地读书背书;快到本班教室时,却传来嘈杂的欢呼声。我快速走到教室窗边。一看,几乎每位同学都拿着一本书在或快或慢、或轻松或艰难地旋转着,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屋顶     
有的景色在眼里,有的景色在心里。——题记老家的屋子一直空着,假期的时候我就会回去看一看。那里景色很美,但是人在其中,却什么都看不远。我从窗子、院子向远方望,可是总有比我高的东西,或是一根柱子,或是一棵老树,或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中文自修》2009,(9):6-7
每时每刻的我们都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此时此刻脚下那一寸土地,无论松软或坚硬,肥沃或贫瘠,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接受它,因为我们就生存在那一寸土地上。值得庆幸的是,时间把生活铺成了一条单行道,无论泥泞或平坦,曲折或笔直,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驻足于此时此刻的那一寸土地,因为我们就一直在路上,它延伸的尽头就是理想。  相似文献   

13.
李永忠 《学习之友》2010,(10):34-36
主旋律,即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或在一部音乐作品或一个乐章行进过程中再现或变奏的主要乐句或音型。用于现实社会生活,改革开放时期主旋律的文化宣传作品,既要表彰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也要批评抱残守缺的落伍者;既要歌颂大公无私的先进分子,也要鞭挞以权谋私的腐败分子。而这种表扬与批评,歌颂与鞭挞,就是改革开放的“旋律主题”,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再现或变奏的主要乐句或音型”。  相似文献   

14.
习画记     
齐白石画的虾栩栩如生,徐悲鸿画的马奔放豪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物、景物刻画得极其细致,这一幅幅意味悠远的国画,无一不让世人惊叹。国画讲究的是意境,不要求形似,而是神似。一支毛笔.一砚墨汁,经画家之手,或浓或淡,或泼或洒,或勾或点,寥寥几笔,一幅意境悠远的国画就呈现在眼前。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动物心理实验中发现,在动物早期的发育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如果错过这一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时机就叫“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教育失误:事件、反思与会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余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入职的新教师,在学校图书馆晃悠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教育失误论》。在一排排印着或宏大或庸常或虚饰或骄矜书名的书脊之中,教育失误论这几个字朴实而冷峻,在刺破一个初涉教育者茫然视界的同时,也消解着周  相似文献   

17.
“窗口”英文为“windows”,它随着互联网的延伸,现在已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早已衍化成一种观念、一套理论。这套理论的核心是由“窗口”的本意引申而来的。“窗口”一词在《牛津英语辞典》的解释是:“墙上或建筑物某一面上的开口,用于承光或承热,能够提供一种外部的或内部的视域。”我们要注意的是“能够提供一种外部的或内部的视域”这一句,它揭示了窗口的特性。将它翻译,通俗地说就是你能通过窗口看见别人或外面的世界,而别人或外面的世界也能通过窗口了解你。就像一首诗中所说的:“你站在窗口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相似文献   

18.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在画面上,它可以随着人们的感情、文化素质、性格、经历而产生变化。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产生或刚强或柔关,或畅快或稳重,或明朗或晦涩,或跳跃或平静的效果。从某种意义来说,线条是复杂的哲理深奥的绘画语言,是绘画的基础之一,但也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己的一种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残奥会上,来自各国的4200名选手或坐轮椅,或架拐杖,或靠人扶;但每人都是一脸笑容。同样,在四川一家康复中心,人们见到的也是一张张阳光笑脸。如果不见到伤残肢  相似文献   

20.
常常在周末的时候想起家,想起家中的那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屋子不大,有一床一桌一张茶几,还有两个书架,不论白天或夜晚,泡一杯热茶,在自己的屋子里,在音乐轻缓的节奏中或读书,或写作,或冥思,无不令人倍感温馨惬意。求学在外,这种轻松自在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