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数学语言的要义;要遵循"扶放结合"的原则,教给学生运用的"拐杖",提高数学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思考起源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部分老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致使一些数学课为"情境"而"情境",从而使数学课失去了应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罗在熙 《考试周刊》2012,(31):59-60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职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职高学生文化素质偏低,因此,要实现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数学教学由"讲"向"导",由"被动学习"向"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数学教学,实现数学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如何针对当前中职生的现状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是每一个职校数学教师关心的问题,中职数学教学要把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我们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努力唤起学生的"向师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人气、人味"。  相似文献   

5.
金晓丹 《考试周刊》2010,(52):136-137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的重头戏。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眼里,计算课总是和"枯燥"、"反复练习"联系在一起,于是许多学生对计算课的学习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学得枯燥乏味。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算计",使学生的计算学习既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体验,为了一切学生现在、将来"自主发展"的目的。较好地沟通联系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觉到数学的趣味作用,进而激发其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同时,以"动"促"思",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有机交融、科学整合,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要求中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这一要求,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快乐教学法",注意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数学题是永远做不完的,靠"题海战术"学好数学是绝对不可取的。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还是要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工夫。若能在教学中注重采取一题多解,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育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让学生不但是未来的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数学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与统一,实现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严红芳 《考试周刊》2011,(17):75-76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索过程。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探索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数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其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新认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作用谈了三个方面: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运用期待效应树立学生自信;用教师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有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海龙 《西藏教育》2011,(11):28-2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怎样贯彻这一理念,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要会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在传授知识中展示数学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性,灵活控制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课堂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是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会数学思考"的人。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程建 《考试周刊》2010,(53):77-78
一、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新教材重视体现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这一理念,而这正是旧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在新教材中,每章的后面增加了两项新内容,一是"数学活动",二是"课题学习",这两项内容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应用到解决生活世界中的具体问题和社会实践中去,在这些过程中去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亲切感,从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蒋新艳 《广西教育》2010,(26):58-58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数学教学应由原来的"目中无人"变为"目中有人",由过多地"关注知识"变为"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实现这一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0.
刘本立 《考试周刊》2012,(38):63-64
进入高中以后,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面对新教材,在数学教学方面该如何正确应对,如何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让学生能平稳过渡,这是摆在高一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