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一、自主回忆。引出新知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因数和倍数,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吗?请举例说明。生:3和6,3是6的因数,6是3的倍数…… (由此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师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4.
[病例1]判断:因为28÷4=7,所以28是倍数,4是因数。( ) [病症]因为28÷4=7,所以28是倍数,4是因数。(√) [诊断]因为“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互相依存的概念,所以在说“倍数”和“因数”时必须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不能孤立地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因为28÷4=7,所以28是4的倍数,4是28的因数。  相似文献   

5.
李红 《青年教师》2008,(1):40-41
【案例】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时是数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不再像过去那样从整除概念入手,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通过学生的操作,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寻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也是引导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运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其中,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6.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下)第70—72页,《倍数和因娄女》知识、技能目标1.用动手操作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建立乘法与倍数、因数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内涵,能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  相似文献   

7.
倍数和因数     
徐芳 《河北教育》2006,(10):30-3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例题以及第72页想想做做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与因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师》2020,(4):22-22
“因数与倍数”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学习此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明晰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次征稿主题为“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质数和合数等。凡与此有关的教学设计、练习设计、教学心得均在本次征稿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周振锋 《教师》2011,(1):91-92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笔者查阅了网络和杂志中有关的资料,让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因数和倍数是数论的开始,怎样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快乐呢?学生说因数和倍数好像都建立在乘法算式中,怎样和除法算式沟通?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怎样联系与区别?本单元中的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怎样联系与区别?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围绕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倍数和因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教材的编写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一是重建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二是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与建立倍数、因数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启发学生借助乘法算式进行。在尊重、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需记住的知识 1.因数与倍数 (1)在5×4=20中,4和5是20的因数,20是4和5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4或5是因数,20是倍数。  相似文献   

16.
倍数和因数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下)第70-72页,《倍数和因数》知识、技能目标1.用动手操作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建立乘法与倍数、因数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内涵,能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和智慧学习的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经历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在听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的公开课教学时,执教教师在课末总结时问学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我认识了倍数和因数."有的说:"我知道了整数和自然数."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今天所认识的倍数和因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正>“因数与倍数”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有两个易混淆点:一是认识因数时,容易受乘法算式(因数×因数=积)各部分名称中“因数”的干扰;二是认识倍数时,不清楚“倍数”与以前学习的“倍”的区别。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摆脱干扰因素,正确理解因数与倍数,并理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第70-73页《因数和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