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遍认为,“程度副词 N”(N为名词,下同)中的“N”是有选择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顺序是:抽象名词>个体名词>专有名词。据考察,“很 有 N”是“程度副词 N”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很 有 N”又是由“有 N”前加“很”而来。那么,这些结构中的“N”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很N”的语用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年前,台湾光头明星凌峰先生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幽默诙谐的表演,倾倒了无数观众。笔者还特别注意到了凌先生那句“超常搭配”的台词:“我的长相很中国”。之后,《语文世界》1994年第9期刊登李芳杰先生《“很”字用法不当举例》,文中批评“很青春、很绅士”为“用法不当”(全句转摘于后,即例(1)、(2)。由是以后,笔者对“很中国”这类语用现象更为关注,在收集了大量实例的基础上,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究。我们认为:“很n”(“中国”等名词用“n”代指,简写为“很n”,下同)这类语用现象不仅不属“用法不当”,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语用意义和  相似文献   

3.
普遍认为,“程度副词+N”(N为名词,下同)中的“N”是有选择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顺序是:抽象名词〉个体名词〉专有名词。据考察,“很+有+N”是“程度副词十N”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很+有+N”又是由“有+N”前加“很”而来。那么,这些结构中的“N”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还N呢”与“比N还N”格式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N呢”与“比N还N”,都是口语中时常见到的格式。对于这两种格式,语法学界讨论很少。即使有时提及,也是只言片语,迄今为止尚无详细论述的文章。这两种格式很特殊,它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都包含有“还 N”这样的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很N"构式(很淑女、很中国)中的N与N表示人、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用法有着完全不同的句法特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认为"很N"的产生离不开与其它构式的互动,同时"很"和N组合的机制是"很N"的意义对N的显影进行重新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很N"的表达层出不穷,特别多用于口语与网络词汇中。本文运用构式语法与构式化理论对"很N"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很N"结构称为构式的认知依据,"很N"构式化的过程、机制及其动因,得出"很N"经历了语义历时演变的结论,并总结了其两种构式义。本研究旨在丰富有关"很N"构式的认知研究,深化对"很N"构式的认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此构式。  相似文献   

7.
本试图弄清能进入“很 N”框架中的名词类别,以及这些名词与程度副词“很”组合时,人们的认可度如何。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1)名词是否直接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一语法现象在学术界的表述是怎样的。2)与“很”搭配的名词主要有哪些类,这些搭配有没有层级性?人们的认可度如何?  相似文献   

8.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很A很B”是以“很黄很暴力”为原型形成的流行格式。“A”和“B”在音节和词性选择比较自由,“很A很B”可以进行组合式、并列式和拆分式扩展;“很A很B”具有多项意义强化功能,成为一个表达整体概念格式;“很A很B”主要运用于广告、社会评价和标题。  相似文献   

10.
和其他程度词表达确定的程度义相比,“很”的意义很特殊:一是自身的高程度义;二是“很”程度义的弱化。而“不很”除具有低程度义以外,还有其特定的语用意义。它扩展了低级次程度词的话语功能,满足了语言使用者更加细致的表义需要。这种表义上的差异是“不很”独立于“有点儿”而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汉语“N不N”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不N”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具有粘着性,它本身不能独立成句。它必须在对举的情况下,与其他词语相配合才能成句。“N不N”成句后的句子,就是“N不N”句。“N不N”句有时记作“N_1不N_1,N_2不N_2”。例如:(1)他长得太难看了,人不人,鬼不鬼的。例(1)就是“N不N”句。它是对举出现的,单说“人不人”或单说“鬼不鬼”都是不能成句的。有一种句  相似文献   

12.
“N就是N”不是歧义格式,而是歧义字段。“N就是N”的两种切分结果的区别表现在格式意义不同、语表形式不同、转换方式不同、出现频率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句法信息、语境知识、出现频率等来对此作出正确的切分。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语法中,“S比N还A”是常式,“S比N还N”是变式。文章从构成成分、副词“还”的地位和语用效果等三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异同。同时,也阐述了变式“S比N还N”之所以生命力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很”先生是个热心人,东奔西跑帮忙写作文。你遇到形容、描写有困难,他便急匆匆赶上门,还常拉来“得”字先生做陪衬。老师布置写《春游》,王小明懒得动脑筋,拉来“很”字先生凑几下,拼出作文图现成:“早晨天气好得很,学校组织去春游,大家心里很高兴。汽车开得很快,同学们都很兴奋。公园地方大得很,游客多得很,花草很茂盛,鸟儿叫得很好听……”就这样,王小明把这篇文章交给了老师。老师用红笔把“很”字圈出来,要小明好好动脑筋。“很”字先生挺纳闷:我忙得眼花又头昏,没受表扬,反倒挨批评!“得”字先生真热心,有条不紊说分明:“文章由字、…  相似文献   

15.
“V+你的+N!”句式是一种具有特殊表义功能的肯定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表层义值虽然虚化但实际蕴涵却很丰富。在该句式中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还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首先论述了“多 N”格式存在于语言中的事实之后,通过对“多 N”格式中的N的分析后,认为“多 N”格式中的N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N是可以被借用为量词的那一部分名词,最后试着对“多 N”格式的存在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1、从切分“NA的N”结构入手,得到其内部直接成分“A的N”、“NA的”、“A的”三种结构。2、分析“NA的N”及各直接成分的结构,得到如下结论:“NA的N”有双层限定和单层限定两种结构,单层限定的“NA的N”和“A的N”结构有同位性的、离散性的、特称性的三种语义类型;“NA的”有“的”字短语和主调短语两种结构;“A的”是“的”字短语。3、讨论了内部三种直接成分结构与整体结构“NA的N”之间的替换关系,得到了一系列替换规则。4、归纳了各结构间替换关系的决定因素,并指出了制约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选取动词“打+N”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动词“打”的释义,对符合“打+N”语料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并以所选语料为基础,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和义征分析,考察动词“打”与“N”的搭配情况。本文总结了“打+N”这类结构中“打”所具有的目的性语义特征,及“N”所体现出来的语义范畴,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处所、原因、结果、目的、方式、关涉、材料等,组成了以动词“打”为中心、以“N”为发散点的语义网络,从而构建了动词“打+N”的语义场。  相似文献   

19.
1、从切分“NA的N”结构入手,得到其内部直接成分“A的N”、“NA的”、“A的”三种结构。2、分析“NA的N”及各直接成分的结构,得到如下结论:“NA的N”有双层限定和单层限定两种结构,单层限定的“NA的N”和“A的N”结构有同位性的、离散性的、特称性的三种语义类型;“NA的”有“的”字短语和主谓短语两种结构;“A的”是“的”字短语。3、讨论了内部三种直接成分结构与整体结构“NA的N”之间的替换关系,得到了一系列替换规则。4、归纳了各结构间替换关系的决定因素,并指出了制约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肖安庆  张圆 《生物学教学》2009,34(10):68-68
无论是禽流感病毒H5N1,还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其命名中都有“H”“N”,这两个字母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