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教师”隐喻。文章通过对英汉语言中以教师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目标域的认知分析.探讨“教师”隐喻的文化和心理认知基础,突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共享食物范畴动词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英汉语各自独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感觉体验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使食物范畴动词在英汉语中产生了部分相同而部分相异的隐喻投射.人们用身体部位、感觉经验及日常身体活动的概念域来构建抽象或具体的概念域.食物范畴的动词不仅能投射到智力域,同时还能投射到情感态度域和社会关系域.  相似文献   

3.
李梓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2):107-10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了英汉语中“嚼”概念隐喻及其理据。研究表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嚼”的隐喻投射范围基本相当,呈现出“同异并存”,共性大于个性的特点。隐喻投射主要以“嚼”概念的三个方面的特征为基础,分别是“嚼”的动作、结果和功能/目的等。汉语中尤以从功能/目的方面进行语义引申。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爱情"的概念隐喻。发现"爱情"隐喻在英汉语言中存在着诸多共性,及少部分个性,反映了两民族在身体构造上的相同及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爱情"概念隐喻的投射范围大体上包括10个方面,其中实体域居多,从而验证了关于"抽象概念具体化"的理论,另一方面也说明情感隐喻投射不总是"抽象概念具体化",也存在"抽象概念抽象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考察了英汉语言中食物名词概念隐喻的异同,并阐述产生异同的认知原因。研究结果显示,英汉两种语言共享了食物名词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各自特有少部分投射,反映了两个民族在主体体验及思维上存在的同一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角度,比较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辣"的概念隐喻。英汉两种语言在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反映了两个民族身体体验的相似性和文化体验的差异性。本文还验证了高级感官词可以用来修饰低级感官词,分析了英汉语言中"辣"的隐喻现象,对"辣"的隐喻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中"辣"的隐喻共性和个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英汉味觉隐喻研究。  相似文献   

7.
时间概念通过空间概念来投射,并映入到其他领域。文章以英汉语言文化认知视角为基点,对比分析两语言中涉及的时间隐喻,来思考其表现出的经验相似性异同点,依此探究时间隐喻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工具。该研究基于语料库,对英汉语言中的身体词“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英汉两语言中手的隐喻投射范围既存在着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反映出两个民族在认知层面上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同时也证明了人类的语言是以身体经验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的英汉语料,对比分析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可以投射到程度域、范围域和评价域。此外,汉语空间维度词"宽、窄"可以投射到声音域和经济域,而英语空间维度词"wide,narrow"却在这两种隐喻投射上出现了空缺。隐喻投射的共性源于英汉民族对物理空间的感知和体验大体相同,而隐喻投射的个性则是由文化、认知方式上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牛和羊”进行图式映射析比,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未知世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11.
动物与人的关系密切,人们将动物的外形、习性等特点投射到人类本身以及其他事物或现象上,从而形成了新颖的动物隐喻。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关于动物“牛”的不同隐喻表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系统考察和对比了汉英语言中"耳"的概念隐喻。研究发现,相同的身体结构与感知器官使汉英两种语言共享"耳"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地理位置及认知的参照点等方面的不同使两种语言有各自独特的隐喻投射;汉英语"耳(ear)"共投射到三个域:智力知识域、社会关系域和情感态度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了英汉语中“嚼”概念隐喻及其理据。研究表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嚼”的隐喻投射范围基本相当,呈现出“同异并存”,共性大于个性的特点。隐喻投射主要以“嚼”概念的三个方面的特征为基础,分别是“嚼”的动作、结果和功能/目的等。汉语中尤以从功能/目的方面进行语义引申。  相似文献   

14.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研究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人类认知经验从一个概念域在另一概念域的投射。隐喻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汉中"眼"的隐喻分析,既反映了英汉语言人体隐喻化的共同点,也表现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的重要性,并力图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研究结合认知学,对英汉语空间隐喻维度下"前"与"后"的隐喻拓展所投射到的时间域、状态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民族之间就空间隐喻所投射到的上述域之间存在诸多异同,特别是时间域所体现的不同认知模式。准确把握这些异同,特别是时间隐喻的差异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汉两族人民在空间隐喻下对"前"与"后"的时间隐喻拓展之差异,提高驾驭"前"和"后"的时间隐喻差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和开展外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人类是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通过隐喻的建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相同的身体结构与感知器官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人体隐喻投射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认知的参照点等方面的不同又使两种语言在人体隐喻投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英汉人体词“eye(眼)”的隐喻投射既体现了人体隐喻化共同的特点,也表现出了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词典和语料库为依据,考察英汉“耳”的多义性,力图对此作出认知方面的阐释。研究发现,英汉“耳”的本义和引申义大同小异。相同点:有相同原型词义,词义引申到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包括喻形状、教训、听力灵敏度、注意力、刺探消息的人、关系、好的事物、态度、行为、情感状态。不同点:英语“耳”喻小栏目、电台、不好的事物、缺乏经验、程度深;汉语“耳”喻年龄、环境、熟悉度、影响。英汉“耳”多义性主要由隐喻投射形成,小部分为转喻和以转喻为基础的隐喻。原则性多义网络图更好地展示了英汉“耳”的多义性,将拓展英汉民族对“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英汉“恐惧”隐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而“恐惧”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恐惧”情感的隐喻,存在着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但是英汉语言中也存在不对应的概念隐喻,这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方式。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英汉语言中的"黑色"隐喻加以对比分析,探讨以"黑色"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认知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