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我当然希望他死!” 这句话出自一个11岁的小女孩,话里的“他”,曾经是她的老师。 2001年9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顺江小学五年级学生兰兰给数学老师陈友海写了一封贺卡,封面是一只可爱的卡通小兔,内页只有一行字: “陈讨厌,你要是在(再)敢强奸女生,  相似文献   

2.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  相似文献   

3.
我们相识在军报招待所,因为是同行,且又同在胶东半岛服役,所以交谈起来话很投机,通过相互交谈、了解,他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人特实在,且勤奋好学。于是前发起我们想写一写他的念头。他就是拿起笔来能写,拎起相机来能照的某海防团战士报道员李冠荣。已入伍9年的李冠荣初稿报道时,只知不停地学,不停地写,总想某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能变为飘着油墨香的铅字。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草稿塞满了床头柜,报刊上仍然不见他的名字。对此,常有人给他开玩笑,说他不是搞新闻的料。他却暗中为自己鼓足了劲:干就干出个样子来。他听说驻地工…  相似文献   

4.
陆建华 《视听界》2011,(3):67-69
汪曾祺一生共给我写过38封信,其中有两封信涉及到把他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问题,两封信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国亮  流甄 《出版参考》2004,(12):54-55
从三十年代初期算起,最初为《良友》画报写稿的是老舍先生。第一篇的作品是一首勉励青年的诗。后来陆续写过几篇散文。众所周知,老舍一向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幽默文章的隽永,更可说是艺坛独步。我们向他约稿时,他总爱问:“你看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我们便给他出题目。他每次给我们写稿,几乎都是经过这样的协商才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过去上学时因为没有练好字,现在学写稿子时常听人说:“看你写的字这么差劲,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这怎么能采用你的稿子呢?”是呀,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字都写不好,还怎么能向报社投稿呢?我很烦恼,请谢顾问指点迷津。39312部队王问王峰同志:的确,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文章写得如何,字写得好不好往往也是个重要因素。但要知道,我什1平时所说的“某人很会写”,决不是指他很会写字,书法功底好,而是指他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人字写得好,只能当书法家,可只凭这一条,绝对当不了记者或作家。编辑看稿件,主要是看他的文…  相似文献   

7.
刘仪 《出版参考》2010,(10):36-36
追,还是不追?最终,李岩还是鼓起勇气给俞静发了封邮件。从他见到她的第一眼起,他就喜欢上了这个简单的女生。  相似文献   

8.
邢学波一再要我给他的书写个序。我怎么推也推不了,拖了几个月。他还是执著地要我写。写点什么?想来想去,就记者的转型问题写一点意见吧,这既是给学波.也是给今天的记者们——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员这一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邹永利 《图书馆》2004,(5):36-37,40
“冷门儿高门槛”还在国内教书时,一名外语系女生找到我,说是要到美国留学,学习图书馆学,让我给她写封推荐信。在这个图书馆学专业招人疼不招人爱的时代,外系学生毅然选择它,作为自己的留学方向,令人感动。我欣然答允写这封信。  相似文献   

10.
慈利县有个狠人。他确实就有蛮狠。许多年前,他作为一个农民作家,被借调到省城一家刊物当编辑,离家日子久了,该给分管的公社领导和妻子写封信了。妻子是他的文学粉丝,但分管领导不是,却是个女的,他给妻子情意缠绵的信写好之后,给女领导的信也写好了。两封信都写好了,一齐装入信封,一齐放进邮箱,这本来是节省时间、规模化作业的一件聪明人做的事,  相似文献   

11.
我写《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秦文君编者按:秦文君是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所创作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多次获全国大奖.《男生贾里》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首届《巨人》中长篇小说奖第一名。...  相似文献   

12.
我们早就想写写他──写他学步新闻路上的几次碰撞。碰撞之一:安逸与艰辛李居清一入伍,便把当驾驶员当作唯一目标追求着。指导员见他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写了几篇稿,结果团至的“军营之声”很快便给播发了。他成了连队的“小秀才”。指导员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开车。在当驾驶员与当报道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遇到了军营生活首次入生抉择的碰撞。人说生活像一名老师,她能给人无言的启迪。当李居清一次次地尝到了发表新闻后的喜悦,看到了连队官兵的兴奋与羡慕,他又“铁”了心做一名报道员。不久,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当报道员,…  相似文献   

13.
夏瑞祥到昌乐县人武部任政委一职后不久,就组织全部人员开展了“干一流的工作,出一流的报道”活动。夏政委讲:“工作只干不写等于完成了一半,既干又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夏政委的号召下,全部迅速掀起了学习写作的热潮,短短的3个月时间,100多篇稿件寄到了报社、杂志社,见报刊的有30多篇。  夏政委非常注重培养写作人才。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新闻爱好者进行写作讲座,传授写作经验。对同志们写出的稿件总是认真地修改。一次我把写好的稿件给他看。他说:“水平虽然不高,但能写出来就是进步”。随即拿起笔在稿件上勾勾画画、…  相似文献   

14.
初次认识仇成梁,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那天下午,操课的号声刚刚响过,报道组走进来一个样子憨厚的小伙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叠稿纸,开门见山地说:“我叫仇成梁,写了些小稿,麻烦您给改一下好吗?”他那腼腆而认真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991年12月,仇成梁从苏北的一个偏僻小村来到驻沂蒙山区某团当了兵。一向对写作情有独钟的他,便尝试着把身边的一些感人的事迹写成文字,然后急不可待地往外投稿,渴望着自己写的东西早一点变成铅字。但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发出的稿子都泥牛入海。是投的报刊太少的缘故吧?于是,他便每写一…  相似文献   

15.
9月21日,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总干事、54岁的葛德(Gerd Leipold)只身从阿姆斯特丹飞到北京,在首都机场,他拿着一张纸条,写着北京同事EMAIL给他的地址,上了出租车:“请送我到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6.
新书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0年出版以后,毛泽东特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求阅读这一卷的英译本。他的信是这样写的:“林克同志:选集第四卷英译本,请即询问是否已经译好如已译好,请即索取两本,一本给你,另一本交我,为盼”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声明”发表以后,12月17日,他又写了一信,说:“莫斯科声明英文译本出版了没有请你找两本来,我准备和你对读一遍。”此外,毛泽东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在学习马列…  相似文献   

17.
巴金在晚年写的回忆性文章中曾特别指出:"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1]与巴金相知甚深的作家萧乾也回忆说:"谈巴金而不谈他惨淡经营的文学出版事业,那是极不完整的.如果编巴金的<言行录>,那么那十四卷以及他以后写的作品,是他的‘言',他主持的文学出版工作则是他主要的‘行'.因为巴金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自己写,自己译,也要促使别人写和译;而且为了给旁人创造写译的机会和便利,他可以少写,甚至不写."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记者穆青同志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无论是在延安,还是在东北做战地记者,无论是在新华社做领导工作,还是1993年离休以后,一直没有忘记手中的笔是人民给的,没有忘记去写人民,去写家乡父老,去写普通人。在他的笔下,焦裕禄、吴吉昌、王铁人、潘从正……这些人物,他写一个、响一个。穆青同志采写的人物报道,看后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物报道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这些特色和个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真情实感,有感而发。穆青的人物报道,看后之所以令读…  相似文献   

19.
1980年10月,年仅18岁的王兴胜带着青春的梦幻步入军营时,便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深深吸引。于是,他拿起笔开始了新闻写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新闻、爬格子不像人们在黄土地上吟唱信天游那般惬意。起初半年多的时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写下20多篇稿件,悄悄寄往各报刊、电台,可是每次都石沉大海。一气之下,他把全部底稿付之一炬,发誓再也不写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当地县广播站的一位编辑。这位有经验的老编辑给他指点迷津,并介绍他参加了县广播站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不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写的《雷锋精神在警营闪…  相似文献   

20.
"少吃"长寿     
我的朋友张飚,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次,我向他求字,他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少吃长寿"吧.几天以后,他把字送来了,果然写得好,挥洒自如,苍劲有力,呼之欲出.不过,他好像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他把"寿"写得特别大,"少吃长"3个字写得特别小,像是给我祝寿的条幅.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少吃","长寿"是"少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