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艺 《考试周刊》2014,(62):121-122
在我国中学民办教育得到发展的今天,其教育教学质量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民办学校学生的家长在高投入下,必然要求学校有惊人的教育产出。面对民办学校学生来源广、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面临较大的挑战性。特别是思想政治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各层次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具有较大差异,如何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根据"以学定教,以教定练、定考"的分层教学主旨思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探究一种更有效的适应民办学校生源素质的教学方式,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扼住民办学校发展生命线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进入学校,社会对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压力、面对所教学生参差不齐的成  相似文献   

3.
姚昊  张莹 《教育与经济》2021,37(3):31-40
"公民同招"政策的出台,再次引发了公、民办学校办学效益的争论.借助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样本数据,研究使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和倾向得分匹配估计(PSM),探究民办学校是通过生源"筛选"机制还是学业"培优"手段获得学生成绩的相对优势.研究发现,民办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优于公办学校,但在控制了民办学校的生源背景、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学习时长后,民办学校的学生成绩没有显著优势,说明民办学校很大程度是依靠生源"筛选"机制取得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对优势,这一结论也佐证了"公民同招"政策出台的科学性.然而,实证结论也并不拒绝民办学校对学生学业"培优"的效果.因此,建议政府在规范民办学校发展的同时,督促公办学校"提质增效";进一步制定引导性政策,助力民办学校实现内生性改革,以办学质量博得家长的青睐;打通学校办学水平与家长感知的信息渠道,引导家长对子女教育做出理性选择与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4.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民办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省内外引进了大批优秀教师。民办学校收费高,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高,但其生源又比公办学校差,再加上没有"铁饭碗",民办学校教师承受着比公立学校教师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沉寂了几十年的民办学校迅速涌动复出,办学范围从成人教育转向基础教育,从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延伸,同时出现了公办学校“转制”和境外机构或个人在华办学的情况。一个全国性的民办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作为一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的办学形式,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也引起各种各样的争议:民办教育究竟可以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解释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间正在出现的“灰色地带”?如何划分学校产权?股份制办学可行吗?政府应该放哪些权,收哪些权?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怎样解决公、民办学校教师间的“同…  相似文献   

7.
康平  保发  昌桥 《江西教育》2004,(21):8-8
面对日趋升温的课程改革,教师该以怎样的师德面对自己的学生?南康市十八塘乡小学针对农村学校特点,广泛开展“展风采、塑形象、铸师魂”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课程彰显学校的文化品位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如何通过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多样发展?面对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基于我校自身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中,从2009年7月起,在我区教育局的支持与指导下,我校开始了“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契约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使课程与教学更适合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一所学校来说,如何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的课程体系,让课程适合每一位学生呢?契约学习是师生共同讨论、商量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应学得如何,并通过学习契约的形式来加以约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契约学习能有效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思想情感的沟通,学习意愿的连结以及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引发媒体上热议:老师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学习用品,是否妨碍孩子个性的发展?一些家长对学校教学要求的担忧是否有必要?学校如何在开展常规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各种问题。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必须在众多问题中抓大放小,重点关注事关学校发展大局的三个关键问题: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学校?以什么样的课程支撑学校发展?学校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回答、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校长展现从愿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多种领导力。校长要与师生一起描绘鼓舞人和凝聚人的办学愿景,构建促进学生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落地的课程体系,创生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夏建军 《师道》2013,(1):29-30
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周六补课的清理整顿,现在学校不再组织学生周末上学。按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愉悦,但是,我发现学生周一返校上课后,显得身心疲惫,是因为他们返校坐车辛苦.还是周末太疯狂?学生在周末是怎样度过的?学生周末与家长如何相处,家长对小孩教育得怎样,是放任不管,还是引导自己的小孩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周末?这些对老师在学校教育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红兵 《上海教育》2007,(9A):22-22
学校个性化办学的理由何在?第一,为了学生。满足学生需求,自觉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培养学生个性,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个性化的办学服务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特点和收费情况,面对众多留学国家和专业的选择方面,是先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怎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留学国?在留学服务机构咨询时,哪些建议可以采纳、哪些意见需要思考?当学生和家长面对这些问题是难免有些不知所措,“留学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  相似文献   

15.
解艳华  董苇 《教师博览》2008,(11):12-13
在我国义务教育免费进程中,民办学校在承担着义务教育的责任,却不能享受同等的权利和待遇。为此,民办学校的校长们在困惑,民办学校学生和家长在疾呼,呼吁相关部门能尽快把民办学校纳入到义务教育免费范围内,和公办学校学生一起进入义务教育“全免费”时代,而有一部分人却认为学生有选择上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权利,但是国家只能在公办学校实行免费,否则将会出现“凹地效应。”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两基”验收、教育强县区评估,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普遍得到显著改善。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要求、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新期盼,农村学校应该怎样发展,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内涵发展成为了学校科学发展、提高办学效益的共识和必由之路。那么,如何走内涵发展之路呢?笔者以为,学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毋庸讳言,在我们这个时代,考试分数仍然被作为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手段,被视为通往幸福的敲门砖,所以,孩子每次考试的分数,必然牵动着家长的神经。孩子的分数高低和排名先后,能使家长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也能让家长垂头丧气、万念俱灰。面对孩子的考试分数,家长到底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凤舞菩提的这篇博客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三、抓住两个重点,夯实发展基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核心在促进,基础在规范。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社会的促进和支持,但是基础还在于自身的规范。民办学校必须在学校的组织与活动,教师与学生,资产与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形成学校的特色。规范和特色应是构成民办学校发展基础的两个重点。我校经历了十年办学之路,已形成了五大办学特色:1、以“做豪迈的中国人”为核心的做人教育学校开设《做人课》,自编教材,使做人教育课程化、模式化、实效化。2“、主科渗透式,副科浸透式”的双语教育学校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董君 《甘肃教育》2008,(21):15-15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为参与客体,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开发、创新的过程。目标是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学校的课程更加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最终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丰台五小成立于1951年。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历届五小人前赴后继地不懈努力,几十年后,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丰台区大人信任、孩子向往的好学校。所以,当我成为这所学校的校长时,最强烈的感受是责任重大。我在内心追问自己:这样一所好学校,我要怎样做才能让它走向更好的未来?要怎样改进我们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快乐,让家长更满意?我们的教育需要怎样的定位,才能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说到底,我们要办怎样的教育?要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怎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