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又是信息的传播。那末,这两者在新闻中又是什么关系呢?在新闻中事实和信息能否分离,有没有无事实只是传播信息的新闻,这是值得提出讨论的问题。武岚同志在《信息与新闻》(载《新闻战线》第五期)一文中提出了这一  相似文献   

2.
杨保军博士撰写的《新闻事实论》一书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新闻传播的逻辑起点———新闻事实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论探讨 ,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新意的基本理论框架。论著深入地研究和论述了新闻事实的逻辑前设、事实信息资源的开发、新闻事实再现的原则等基本问题 ,提出了新闻事实内涵的“四态”说、确定新闻事实的“选择图式”和作为说话手段的新闻事实等方面的新见解。论著对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对于新闻实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新闻事实论》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3.
《新闻知识》1989年11月号发表的肖兆平《对新闻定义的再认识》(以下简称“肖文”),对一些新闻定义作了较好的分析。“肖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定义: 新闻是通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近发生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似有不妥。第一,定义循环。第二,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客观的。现代科学认为,信息、材料和能量是物质世界的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新闻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在回答新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  相似文献   

4.
如今,新闻信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仅想及时地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希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除传播事实信息之外还能够传播观点信息。作为传播观点信息的重要文体——新闻时评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时评?它和杂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般认为,媒体上的新闻时评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推出"新闻漫画"专栏。媒体新闻时评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5.
论传播工具     
本刊上期《论新闻》中说过,新闻现象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实,一般会被人们所知觉.但并不是任何事实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事实会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个事实的变动和人们关系的程度.凡是这一事实的变动涉及到人们的利或害,那么他们必然会去了解这种变动.既然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的沟通,伴随而来的就是传播的方式问题.传播的方式和信息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其实就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其实就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又是什么呢? 《对新闻定义的再认识》(载《新闻知识》1989年第11期)认为,“新闻是……事实”、“新闻是……报道”、“新闻是……传播”,等等定义,由于在定义方法上出了毛病,所以“不能成立”,而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普遍性、鲜明性的  相似文献   

9.
独家新闻,是指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这是《新闻学大词典》对独家新闻的解释。也就是说,对某一新闻事实所反映的信息,在某一时间截面,只有某一家媒体传播给受众。  相似文献   

10.
负面新闻信息如何传播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讨论这一问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本文认为,所谓负面新闻信息,是指负面性社会事实的新闻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对于负面新闻,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辩证处理新闻现象,真实全面报道新闻事实,多种渠道传播新闻信息,力求负面新闻事实传播收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价值是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诸因素之集合。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新闻价值指新闻事实自身含有的满足社会信息需要的要素。就传播效果而言,新闻价值是新闻经过传播后所产生的社会反应。就传播而言,新闻价值又是“把关人”——传播和传播调控机关衡量与取舍新闻的标准。中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流派的新闻理论中,评判的要素有很大的差异,但较为公认的是及时性、接近性、重要性和显性。  相似文献   

12.
李琴 《军事记者》2005,(12):26-27
画家以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与节奏表达创作意图,记则用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什么是新闻语言?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说法。马向伍、蓝鸿教授在《新闻语言分析》中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简言之,新闻语言是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闻与宣传两词常常并用,这给许多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宣传和新闻相同,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确,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新闻进行宣传,或将宣传活动作为新闻报道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新闻和宣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因此,正确理解新闻与宣传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论对新闻工作,还是对宣传工作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新闻和宣传两者的异同及其关系加以辨析。 一、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1.基本属性不同。新闻是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一种事实的信息能否构成一条新闻,其决定因素不是…  相似文献   

14.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时事漫画。  相似文献   

15.
杨皓 《记者摇篮》2007,(8):103-104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技术传播的、多符号的新闻"或者"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技术传播的、多符号的、报道正在变动和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传播。"(《中国电视新闻学》方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这一论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与陈瑞苗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新闻大学》上期发表的陈瑞苗同志的文章——《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提出商榷。陈文中“对新闻价值的哲学思考”一段,涉及到新闻和新闻价值的定义问题,我想谈谈由此“思考”引起的思考。首先是新闻的定义问题,陈文列举了现在见之于一些论著中的四种表述:1、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  相似文献   

19.
巫春燕 《新闻实践》2012,(11):54-55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一般来说,我们将编码过程产生的误读称之为媒体误读。而解码过程产生的误读称之为受众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日常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