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生命教育在品德教学中涵盖了多重主题,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如远离意外伤害,熟悉安全防护,意外伤害救护,热爱和平等。从教材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出现了大量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的意外伤亡,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减小意外伤害的程度或者可以避免伤害的发生,对未成年人、对每个家庭和国家的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明 《教学随笔》2007,(3):47-47
目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伤害他人的事件频频从媒体报道出来。意外伤害的儿童到医院就诊位居前四位的是高空跌落、溺水、车祸、异物吞入等。少儿不珍惜生命的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小心,别伤着》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题之三。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让学生体会意外伤害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从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必要,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怀里的宝宝才几个月大,自己却又有了,面对这个意外的惊喜,很多小妈们肯定高兴不起来。而去医院做人流,往往会对小妈的身体造成根大的伤害。所以说,产后,小妈们应该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积极选择自己最佳的避孕手段,避免意外之“喜”!  相似文献   

6.
有关专家指出,意外伤害是21世纪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在我国,意外伤害已成为O至14岁儿童的第—位死因。一项资料显示.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那么,如何防止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呢?  相似文献   

7.
意外伤害成为影响我国儿童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幼儿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客.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7,(3):104-112
本文试从意外伤害发生的几率入手,以理论分析的方式,在分析伤害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基础上,论证伤害事件"偶然中的必然",以说明意外伤害是可预防的。哈登的"阶段—因素"理论深入、全面分析了多种因素在伤害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的影响作用,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工作在360行的劳动者,难免遭遇形形色色的特殊意外伤害。由于伤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些特别伤害造成的工伤认定难免出现分歧与争议。而下面案例告诉我们,无论意外伤害如何特殊,法律同样是鞭长可及!  相似文献   

10.
刚刚结束的校内教师公开课中,我再一次选择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我与小动物》一课。几年前,就是这节课,让我记忆犹新,至今难忘,这也是我再一次选择了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因为那一次让我纠结的教学,发生了太多的意外,同时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收获是在"意外"中获得的。意外之所得一:备课备教材易,备学生难赛课,一般按照惯例,是要在指定的学校,抽取一个班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而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关注课堂教学。当遇到课堂"意外"时,应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闪光点,让"意外"之花在课堂绚烂绽放。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品德课堂教学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本文主要从新课程下精心预设"意料生成";敏锐捕捉"意外生成";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教师、教材、课堂有机地相融、和谐地构建,充分展现动态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3.
父母上班很忙,有很多时候我们要自己在家呆着。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避(bi)免(mian)各种意外伤害。据统(tonq)计,在我国每年约有8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这个触(chu)目惊心的数字多么令人心痛。我们的健(jian)康(kang)就是祖国的希望,大家独自在家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八戒”。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意外伤害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致使很多学生的权利不能得到全方位的及时保护,本文试图从不同的法律角度,对校企合作中实习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时的法律适用情况进行解析,期待对遭意外伤害的实习学生之权利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郑轩 《少年世界》2011,(2):40-43
一、概念界定 本文所说的意外伤害事故,采用《新焦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中对意外伤害事故的定义:意外伤害事故主要包括溺水、跌落、烧烫伤、窒息、交通事故、切割伤、中毒、动物咬伤、触电、玩具伤害等,它会造成非常致命的损伤和死亡^[1]。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二卷第二篇中详细论述了其正义思想.斯密的正义思想可以从个人品德和社会伦理两种视角来解读.从个人品德视角看,正义是一种不伤害他人生命、不干扰他人利益的美德,它并不崇高和圣洁,但不可或缺;从社会伦理视角看,正义是一种维护社会存在的制度伦理,它具有强制性,违必受罚.斯密的正义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伦理道德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它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江西教育》2006,(6):35-36
且看一组数据:20世纪90年代阻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中国14岁以下来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每年因意外伤害丧生的孩子有四五十万,占这个年龄段包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11倍!  相似文献   

18.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因其突发性,让本来就有繁重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如临大敌、猝不及防。以一次意外伤害事故为契机,学校管理者遵循法律法规,制订了意外伤害处理流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能让学校得到各方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保护老师。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15,(Z1):88-89
在中国,每年有数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阳光成长计划之"安全回家"小课堂,主要讲授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意外伤害隐患,让儿童认识到这些潜藏的危险,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让意外伤害得到有效的控制。2014年11月7日,"阳光成长计划"之"安全回家"主题活动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长凝希望小学开展,山西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