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教师话语的失却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世界里,教师一直被看作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话语的绝对权威,然而教师的这种权威在本质上究竟是怎样的呢?现代教育的产生为教师话语的权威提供了背景,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却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主体的个性话语,其话语被淹没在权势话语(权威话语和理性话语)中.分析教师话语权的丧失将对我们正确理解和重建教师话语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教师中心"教学模式主宰着大多数课堂。异化的教师权威、异化的师生交往关系和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都滋生了强势的教师话语。然而,强势话语中的谬误一旦被揭穿便失去其强势,而弱势话语蕴涵的真理迟早会为世人认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因而更具强势。对话的课堂实现着教师话语由"强势"到"弱势"再到"强势"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话语霸权现象,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平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必须时话语霸权进行解构,实现平等对话和话语共享,克服教师权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走向生活世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主要通过教师教育话语来实现课堂教学。然而,教师话语霸权的产生与存在有深刻的原因,并且教师教育话语的霸权对实现教师与学生真正的民主平等地对话造成了重重障碍。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教育话语的转型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5.
话语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交流经验与心得的权利。但是,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话语权始终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一方面,教师通常被看作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话语的绝对权威,学生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被控制对象、话语权的丧失者;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也丧失了作为独立主体的个性话语权。话语权的丧失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异化了师生关系,从生态学的视角看,也不利于课堂生态平衡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马晖 《江苏教育》2008,(3):59-60
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指责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膨胀而学生话语缺失。其实,这种指责只是看到了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权的一个方面,即话语的权力,却没有看到另一方面,即话语的权利。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话语权力膨胀.而话语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7.
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是教育话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师生教育话语可以理解为由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关于教育话题的各种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它具有异质性和同质性共存的特点。教师与学生在对教育问题及其现象进行言说的过程中,体现出教育的公共性,具备了构成共同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教育话语可以理解为所有参与教育活动者之间的,对教育问题的多元的、复杂的言论、观点以及态度.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是其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但两者存在差异.教师的话语表现为一种主流的观念意志、一种知识观的权威和教学行为的操控.学生的教育话语表现为无声的言语、个体性的言语和对于教师话语的依附.  相似文献   

9.
专业身份(认同)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实习(职前)教师对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实现是实习教师不断与实习环境的多种构成要素之间互动的结果.在实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中,人际互动对实习生身份认同的影响最大,而人际话语沟通是人际互动中最显著的方式.文章通过个案展现了话语在一位硕士实习教师对小学教师职业认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同的过程是在外部权威话语和内部话语的张力作用中伴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综观以往对赵树理的研究、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带着各自时代所具有的社会功利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偏离。赵树理在其个人话语与权威话语整合与分离之中,始终探索和实践着学为民的道路.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作品,绝非有意迎合权威话语,更没有被权威话语所异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育使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成为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和学生精神自由的束缚者,而现代教育则使学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纪律观念和责任感的丧失以及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迷茫等。这些弊端进一步阻碍了教育价值使命的实现,在分析它们各自弊端的基础上,认为师生对话是实现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价值使命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课堂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利,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冲击动摇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话式教学从根本上让教师制造的话语霸权被削弱,让学生"说话"的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教师权威是维持教育教学秩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是学校教育权威最集中、最直接的表现,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校教师往往被认定为某特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对某一问题提出独树一帜的观点,被社会和公众赋予了很高的权威性。在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背景下,为确保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的有序性、可控性和高效性,就需要一定教师权威的支撑与保驾。教师的外在权威是教师对众多不同需要和个性差异的学生进行快捷的知识灌输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却在逐渐丧失这种权威。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的课堂世界中普遍存在着话语霸权现象,教师话语霸权的产生是教师权威和异化的师生交往所导致的,因此期望通过重构课堂生活、淡化教师权威以及实施对话教学来实现从教师话语霸权向师生平等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教师和幼儿共同的话语实践活动。在有些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话语权彰显得多一些;而在有些教师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话语权彰显得多一些。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权力。一个个体在言说的同时,就是在实行着对听的“符号暴力”。如果在教育活动中,作为言和作为听的身份能够实行有效的互换和轮流,从而带有某种对话的意味,那么对话双方就是在寻求着一种在已有“前经验”基础上的“视域融合”。如果在教育活动中,话语实践出现了不对称,一方始终在言说,而一方不得不处于听的位置时,“话语霸权”就生成了,它就是作为强势的一方对作为弱势一方的话语入侵。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话语霸权在我国由来已久,新课改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教师话语霸权似乎被消解,然而在现实课堂中却产生了驳回型、忽视型、纠偏型、问答型四类教师话语霸权的新表征,它们以隐性的形式存在。弗莱雷对话行动理论指导下的对话教育主张以爱、信任为基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归还其话语权、以批判性思维为中心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对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话语霸权的消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07,(5):2-2
不言而喻,当代中国教育话语必定在西方对话、本土实践和文化关怀的三维时空中建构。然而,从哪里开始呢?这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倘若不从国外某某理论说起,便无从开口,无法表达,无以确证,否则,就不科学,就不具备可资为论证并为普遍接受的共识话语系统。从一些研究论述来看,关于话语建设似乎已经掌握了话语权,但无意于为话语实践提供开拓思路的养分。教育话语也因此陷入是深入下去打开遮蔽还是继续作无谓探究的悖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06,(10A):53-53
情景再现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做了有关“教师语言的调查报告”,就学生喜欢听的教师话语和讨厌听的教师话语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统计出大多数学生喜欢听到的和讨厌听到的频率最多的10句话,作为这次调查分析出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惯用话语,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是蕴含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念、文化意涵、理论观点、实践经验等的语言符号系统。这一话语体系经由系统化、条理化与规范化的梳理与严密的逻辑推理,彰显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范畴与表述。然而,在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实然建构中,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存在话语立场遭受干扰、话语内容简单抽象、话语表达顽固僵化等问题。针对面对的种种困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亟须探寻应对之策。通过坚守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立场的正确导向,丰富话语内容的思想精髓,提升话语表达的活力魅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切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得到进一步创新,路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迎接时代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话语环境受影响、话语权威被削弱、话语适用性低等诸多挑战.因此,发挥社会的全过程保障作用、学校的主阵地教育作用、家庭的先导性引领作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作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