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浅析电视台举办选美比赛的营销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选美”活动:第53届世界小姐决赛的110名准“世界小姐”中国行;凤凰卫视的“中华小姐”在香港举行;以“健康智慧、和平向上、崇尚自然”为主题的“2003首届中国小姐风采大赛”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十个赛区举行;此外,还有上海小姐评选、世界模特大赛、国际内衣模特大赛、旅游形象大使评选等。因此有人说2003年是中国的“选美年”。而其中许多选美活动,不乏各大电视台参与策划,例如仅在广州,就  相似文献   

2.
中国允许选美吗?不。中国禁止选美吗?也不。 号称“中国选美先驱”的这位台商,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怪圈:选美开禁,得有政府许可,但该由谁来许可呢?谁也不知道。按理说,没被法律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做,但在中国大陆,人们更习惯于这样的思维:没有文件批准的事都不能做  相似文献   

3.
刘庆东 《传媒》2007,(10):21-22
几年前,《新周刊》在评选"中国电视榜"的时候,有一篇文章中提到,凤凰卫视是什么?凤凰就是"大事抢直播,没事多访谈,不忘纪录片,偶尔选美秀".  相似文献   

4.
第六届(1886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增设了“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一类,以倡导拍好新闻人物照片。可是,在这几年参加评选的这类照片中,有的虽是新闻人物照片,但不是新闻人物现场肖像照片,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为什么要强调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怎样拍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旧文新批注     
“北京选美了”,这是近日报上一篇新闻的标题。我觉得它好象是按捺了好久而终于喊出来的,恐怕又要闹猛一阵了。记得好几年前,上海也曾有过“选美”的动议,新闻界宣传努力。后来,大约总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吧,上海的选美之事偃旗息鼓。我当年涂鸦的那篇选美感想也因失却了议论的对象,塞进了抽屉。现在,既然京畿开始选美,当然不乏示范之意。于是我兜底翻抽  相似文献   

6.
南通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合拍的《南通百万群众喜看日环食》,获得今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特等奖。这个电视新闻片在播放过程中格外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短短一分半钟的电视新闻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作为摄制组成员,我们对此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先看看片子的结构。它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充满荧屏、光彩夺目的“金环”大特写。它是去年9月发生的,本世纪在我国境内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次日环食。记者拍摄时,用加倍长焦镜头将“金环”拍摄得又大又圆;编辑编片时特意将这一镜头的长度用了近20秒钟,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各位观众:这是今天上午10点零3分记者在江苏南通市拍下的日甚,也就是日环食。”播音员富有激情的现场报道和周围观众欣喜若狂的欢呼声再现了当时激动人心的盛况。许多  相似文献   

7.
选美无门?     
中国“选美元年”应该是2002年,还是2003年?2002年,李冰在“世界小姐大赛”中获得第四名后,卓灵和吴英娜也先后在“环球小姐”和“世界小姐”比赛中获得第二和第五名。而在2003年,中国先是正式举办了“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比赛,继而有了“世界小姐”总决赛落户海南三亚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两大赛事都有政府参与。 4月20日,中国第一个有官方背景的“中国小姐”将在山东济南诞生。但对于国内媒体的冷落,大赛的执委会主席王玉才颇为不满:“请了150多个记者,发稿的才有几个”——国外媒体却嗅出了别样的味道:经过多年的争争吵吵、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后,中国选美之门究竟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8.
盘点2003年中国新闻媒体介入的选美活动状况,有人戏谑为“媒体选美年”。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地方县市级的,甚至于某个商场、房地产销售现场等名目繁多的选美活动,都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丰富了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与此同时,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而引发的选美浪潮招致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抓问题,是记者(通讯员)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许多同志从走上新闻工作之路的第一天起就学着抓问题,干了几年、几十年,还在念叨着“抓问题”这个词。抓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的能力从而写出新闻精品呢?结合新近评选出来的第9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本文围绕“什么叫抓问题”、“抓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抓问题”这三个方面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木华 《档案时空》2003,(5):30-31
现代的选美,各式各样,名称不一。可谓五光十色。还有人认为:选美是纯粹的“洋货”。其实,选美最早始于中国。我国最早的选美活动开始在唐代,但相关文字记载不多,只知不少地方官吏为了讨好朝廷,每年都要派出人马去民间寻找女子,然后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将长相好的送到朝廷。而有较为详细文字记录的选美中,则是要算清代了。那时还不叫选美,而叫选秀女。秀女也就是美女。何为美女,各个时期有各自的标准看法。既有唐肥燕瘦之美,也有“三寸金莲”之美,更有柔弱哀怜之美。而如今,美人的标准则更加直接而现代。比较起来,清朝宫廷选美…  相似文献   

11.
心文 《今传媒》2006,(11):21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仅有220字的新闻,登在2006年9月7日《华商报》A20版“国际新闻·天下”专栏。题目叫《选美无用,不如修水渠——柬埔寨首相禁止选美》。众所周知,柬埔寨和我国一样,同属第三世界。作为一个穷国的“管家”,能果断做出如此抉择,下令取消“本来打算举办的2006年柬埔寨小姐选美比赛”,不能不说是一个英明之举。他还说:“与其搞这些活动,不如省下钱用来修建水渠,灌溉稻田,或者用于其他重要事务”,“在国家的贫困率降到15%以下及国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500美元之前,柬埔寨小姐选美会一直被禁止”。我在想,在我们的各级领导者嘴里,“…  相似文献   

12.
好新闻评选一年一度,各地1988年度的评选又按例结束了。作为重要公关部门的新闻界,如此成就性的检阅,理应是社会各界关注之举,然而,促人反省的是,除了界内一阵子躁动复归平静外,界外却漠然置之。虽已历经多届,仍未增长多少热情。这是为什么? 深长思之,出现这种界内界外“两张皮”的现象,并非受众对新闻事业冷漠无情,恰恰是新闻冷淡了自己的“主人”所致。由此不仅暴露出新闻媒介封闭性历史积淀的痼疾,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相似文献   

13.
苏北难民涌入上海,为筹善款张贴选美 上海简称“沪”或“申”,它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最大的时尚之都.上海的赌场、妓院、夜总会林立,因为竞争激烈,各个夜总会经常进行选美活动,通过美女的形象来提升夜总会的声望,吸引客人前来消费.但是,尽管上海夜总会之间经常进行选美比赛,但也只是限于各妓院的风尘女子参赛,一般的良家女子是不会参与这种选美比赛的.  相似文献   

14.
时统宇 《新闻实践》2001,(11):30-31
《莫把“脱困”当“脱险”》是辽宁电视台播出的一篇电视评论,在今年的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随后,又摘取了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作为中国电视新闻奖的评委,我自然对评奖的过程十分清楚。那么,这篇曾引起过一定争议的作品,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呢? 在本届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评委们普遍认为送评的电视评论节目不尽如人意。横向来看,质量不如其他类参评作品;纵向来看,不如往年,能与前几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大假新闻”从候选的数十件篇目中票决产生.排名不分先后,按造假时间顺序排列。根据专家评选,“180万买辆宝马砸着玩”荣膺“2004年最假新闻奖”,、同时,我们还很遗憾地发现,年未岁尾,还不时有假新闻冒头,比如,《新京报》发表“神州电视台”挑战央视,广电总局立即对此予以否认、我们真诚地期盼着来年,在我们的传媒上假新闻无立锥之地.至少也能收敛一些.让我们在年终评选“十大假新闻”时犯难,以致每年这项痛苦的评选活动收摊打烊。  相似文献   

16.
《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12月29日刊登正题为《合肥一小学胡闹:投票选班级美女》,副题为《“四大美女”被冠以“杨贵妃、西施、貂禅(注:应为“貂蝉”)和王昭君”称号,可享受多种优待》的消息。消息说,在全国其他城市,小学生“选美”现象屡见报端。9月杭州某小学,举行了全国首次小学生“选美”活动。鞍山市千山区大矿小学举办了首届“校园形象大使”比赛。消息报道说,大部分家长对此持反对态度,也有部分家长赞成学生“选美”。  相似文献   

17.
1988年,北京市民从30多个推荐的新建筑中,投票评选出了80年代新十大建筑。“所谓群众投票评选的十大建筑,严格说来反映的是建筑被关注的程度,并不见得是设计最好的。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十大建筑在群众中确实有一定影响。”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家关肇邺先生说:“公众更多是凭直觉,而不是从学术角度来考虑。否则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香山饭店,设计水平很高,为什么没有人选?也许因为远在香山,一般市民没有机会去看。”  相似文献   

18.
共和国50周年首都盛大庆祝活动已经成为历史,但1999年10月2日首都及地方各报记录这一盛典的新闻照片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为什么人们虽然对10月1日首都国庆50周年庆典盛况已从电视的现场直播中目睹,却依然对那一幅幅特定瞬间的画面回味不已?为什么一些报纸所出的珍藏版都是10月2日的版面?为什么一些收藏者竞相收藏10月2目的各种报纸?显然,新闻照片那不可替代的魅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10,(4):6-8
轰轰烈烈的“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落下帷幕,当获奖的“十佳”播音员主持人手捧鲜花走到舞台灯光下时,一些隐藏的话题渐渐地浮出了水面。为什么是这十位选手获奖?他们的优势在哪里?破解这个话题有两种思路,一个是理性的分析,另一个就是数据的呈现。在“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新闻美断想     
(一)一九八四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传出一桩趣闻:上海青年报送评的一篇社论,竟然是两张照片!这篇名之为“图象社论”的“社论”,刊登在该报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头版头条,在“中美女排队员为什么都哭了?”的赫然大字标题之下,仅有一句引言和一句话:“‘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对照这句话,请想一想——奥运会中美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当电视屏幕映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