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企业市场细分方法及目标市场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企业有效地细分市场、进行企业产品定位、制定营销策略等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探讨了如何应用模糊聚类方法细分市场以及进一步确定目标市场的方法。企业可以应用该方法进行市场细分,并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技术水平、竞争状况、市场容量等因素,动态的调整各细分市场,选择出最佳的细分方案,准确地定位目标市场,以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纺织品市场的不断繁荣,服装产品除御寒、遮体、主观三项基本功能外正向更多的特殊功能扩展。顺应这种趋势,不同类型、不同功效的保健纺织品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记本电脑     
《世界发明》2005,(6):108-108
市场综述 虽然刚刚发布不久,但采用AMD新款移动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已经悄然出现在了市场上,这款产品来自NEC公司,型号为A2100,是一款15英寸笔记本电脑,A2100的配置合理,性能强劲,上市价格仅为8999元,但美中不足的是机身重量达到了3公斤,在移动性方面有匀缺。我们发现中低价位的笔记本电脑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各大厂商均推出了不少价格适中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基于RBC模型,假设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瓦尔拉斯竞争的,但引入了一个不完善的冲击信息市场扩展了RBC模型。扩展模型主要通过产出动态学分析了产出方差变化。模型结果表明,经济人依据不同经济状态调整自己对冲击的信息知识,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中国消费者购买再生资源产品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市场营销策略。运用合理行为模型的修正模型研究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运用两步聚类算法细分市场,研究不同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通过对再生资源产品消费者购买意向主要影响因素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品牌延伸和感知风险的相关性分析,找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市场细分,把消费者分为被动接受型、质量驱动型和绿色消费型三类,针对每类消费者制定相应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为扩展再生资源产品的市场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华 《情报杂志》2003,22(12):53-54
分析了在信息市场不断扩展的环境中,图书馆如何通过信息服务为接口进入信息市场的必要性,提出建立适应信息市场新机制及服务体系的有关设想,以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郝朝  徐增荣 《情报杂志》2001,20(10):44-46
在详实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贫困县农业经济信息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揭示了农业产品市场与信息市场的地立统一关系,提出了走产业化之路,解决贫困县农业经济信息市场各矛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创新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来划分创新产品所处的市场结构,分析各个阶段市场结构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应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心能力的产品机会窗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表现出的不同市场特点,发现产品的成长期如同一个机会的窗口-产品的机会窗,并给出了机会窗内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经济解释。通过核心能力界定了产品的两层次机会窗,以及两层次机会窗持续时间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市场上正式出版的网络信息产品为研究对象,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将网络信息产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作为共享问题来分析,通过对各共享主体之间博弈均衡点的求解,揭示共享过程中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利益得失,并从多个角度给出提高共享效率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主要从土地使用权能对等和土地市场的本质统一性视角,研究我国土地市场制度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试图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制度构建理论支持、做出正确的路径与目标选择,提出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为此,首先对我国土地市场制度结构的典型二元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度剖析了我国城乡土地市场割裂的根源及其矛盾和危害;接着研究了现代市场统一性的本质要求和建立了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现代市场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和上述分析工具,分析论证了我国土地市场制度创新的路径与目标选择,构建了我国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结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这一理论模型的我国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市场结构中的寡头垄断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等指标对商业航天发射市场进行剖析,认为该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进而,对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在该市场上进行竞争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技术创新前后的经济效益差异,建立技术创新动因评价模型,分别对企业在被保护垄断和被威胁垄断两种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偏好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提出在市场垄断状态下,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被保护垄断状态下,企业更偏好于过程创新;在被威胁垄断状态下,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模式的偏好性随新进入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而定,如进入者的新产品竞争力强,企业将偏好于产品创新,如果新产品竞争力弱,企业将偏好于过程创新.  相似文献   

14.
技术交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技术交易特征,结合我国现有的科研体制,对旧车市场和技术市场交易对象的质量维度进行比较,得出技术市场和旧车市场类似,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的结论,进而分析逆向选择问题对我国技术市场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西部要素市场相对于产品市场的发展显得滞后,要素的自身积累能力弱且流动性差,要素市场发育面临众多障碍。区域经济增长与要素流动性及要素市场发育之间关系密切,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应该创新与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完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16.
根据理性行为理论和动机理论,构建市场因素(市场结构、市场初始需求、市场增长潜力)对企业间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意愿影响传导模型;以协同创新收益分配比例作为市场结构的替代变量,基于需求函数,将传导模型转化为数理优化模型。结果表明:(1)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下,市场初始需求量与企业间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呈现"U"型关系;而在垄断性结构下,两者之间则呈倒"U"型关系。(2)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下,如果初始市场需求量也较小,那么市场增长潜力与共享意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否则为正相关;而在垄断性结构下,如果初始市场需求量较小,则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否则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的市场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市场环境如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及资本市场等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市场环境的对策,即企业应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加速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发挥好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8.
俞立平  王冰 《科研管理》2022,43(7):144-153
协同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和企业意义重大,基于Roth提出的市场设计理论的两个基本要素市场流畅度和市场厚度对宏观视角产业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市场流畅度和市场厚度的提高促使市场交易者的数量和交易的成果更加丰富、市场交易更加流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协同创新。因此,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在分析技术市场流畅度、厚度对协同创新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技术市场流畅度、厚度与企业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厚度不利于企业协同创新;技术市场流畅度能够促进企业协同创新;技术市场厚度对企业协同创新具有长期效果;技术市场流畅度对企业协同创新的短期效应显著;协同创新对市场流畅度的反馈效果大于市场厚度。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吴群  刘红  丁松  张会 《资源科学》2007,29(4):187-192
研究土地市场成熟度有益于完善我国土地市场建设,也是完善以土地为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的内涵,运用理论分析、目标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由土地市场化配置度、供需均衡度、价格灵敏度、市场竞争度和配套机制完善度5方面体现,这5个方面又通过16个评价因子来综合反映。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综合评价值为63.77,说明土地市场处于调整发展的“过渡型”阶段。从准则层评价值看,土地市场化配置度为73.39,供需均衡度为67.41,价格灵敏度为40.96,市场竞争度为54.66,配套机制完善度为77.53,由此可见南京市土地市场应注重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针对南京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的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以供给引导需求,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完善地价管理制度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全局成本最低实现碳中和。因此,碳中和进程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各类市场机制方面已经探索并积累经验超过10年,建立了碳市场、绿色电力证书市场、节能量交易市场(即白色证书市场,本文中二者等同)、用能权市场等,同时电力系统也在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但各市场之间仍然存在制度的不完善和冲突,亟待对这些市场进行理顺,使其能够最大效应发挥协同作用。文章梳理并分析了现有市场机制的现状和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其中的冲突和交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尽快将用能权市场、节能量交易市场等进行合并,对绿证市场和碳市场进行统一,并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市场化进程,令市场机制提高经济效率和减排效果。此外,随着市场机制、供应链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演变,对外合作的话语权变得尤为重要。文章进一步从厘清碳责任、加强碳中和对外合作和传播话语权出发,分析了生产端责任和消费端责任2种基本模式;同时,发现全球碳排放中,中国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排放更多集中在消费端。基于此,认为在全球碳责任划定问题上中国应当坚持采取“受益者付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