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唱与气功有直接的内在的联系。气功因素早在歌唱中存在并发挥潜在的功效。笔者经过自身的艺术实践和观察研究,体验到歌唱与气功有着密切的潜在联系。一、歌唱呼吸与气功歌唱中的呼吸实际内容就是气息,也就是用科学的呼吸方法,合理地将气息吸到最佳位置并将它运用到歌唱过程。“着歌者必先调其气,氮包自脐间出,至喉乃意其词,即分抗坠之音,即得其术,即可致通云响谷之妙也。”(《乐府杂录》)“气”对歌唱的影响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气功学说要求,力以柔而刚,气以运而实,力从气出,气稳力显,无气则无力。又强调,“气力”要从“心…  相似文献   

2.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古代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者必先涮其气”的说法,在民族传统唱法中,也认为气息足歌唱的基础,认为“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因此,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说明呼吸于歌唱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歌唱艺术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之说,清人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写道:“凡物有气必形,惟声无形,然声亦有气以出之。”美妙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基础上的。 歌唱的呼吸是歌唱方法的四大要素(呼吸、共鸣、语言、表现)之一,歌唱的呼吸有三种形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以其科学性、合理性,在现今声乐教学中广泛应用,它打破了各部位的界线,把人身的“乐器”内部…  相似文献   

4.
歌唱的正确呼吸是与人的生理本能呼吸运动有区别的,这是通过严格训练才能实现的歌唱中的一种技能。正确的歌唱呼吸是获得美好声音的基础和保障,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气是歌唱的动力,方法则是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是源动力。古今中外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歌唱的呼吸问题。如我国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 ,必先调其气 ,氤氲自脐间出 ,至喉乃噫其词 ,即分抗坠之音 ,即得其术 ,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的论述。有的歌唱家说“歌唱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世界著名歌唱家长鲁索也曾说过“一个歌唱者是否踏上成功之路 ,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坚固的基础”。如上所述不胜枚举 ,都说明了一点 :声乐艺术是运用气吸的艺术。然而 ,仅有气还不能完全表达一首歌或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内…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生理本能,人的呼吸在没有发声需要的条件下是维持身体代谢的活动,但在歌唱或说话时,则一面呼吸、一面发声同时承负着代谢与表情达意的双重功能。也就是说,呼吸的气流是言语音声赖以形成的原始动力。另外,人们的呼吸在日常话语状态下和在歌唱语言情境中状态也是存有区别的。人们的日常言语是由意识支配的,但这时的呼吸则往往是一种不受主观控制的无意识反射活动,而歌唱时,呼吸气流流量的强弱和缓急均要受到科学的安排和严格的控制,所以,歌唱时的呼吸是发声生理活动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关键所在。“气为声之本”,只有掌握,运…  相似文献   

7.
李曼华 《文教资料》2005,(28):190-191
一、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质量和情感的释放。所以,歌者必先调其气。1.呼吸的位置:弯腰90°,两臂自然放松下垂,两脚略分开,做吸气,气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后腰后背有膨胀感,这是歌唱用气的位置,也是歌唱力量产生的地方。可进行以下练习:(1)学生坐在椅子上,腹部放松,双手按住腹部,发“嘟”音向外吐气,这时会感到腹部紧缩,并出现硬块,然后突然松手,腹部同时放松,气息会迅速“流”进腹中,明显感觉腹部沉甸甸的。(2)“狗喘气”练习,是掌握换气感觉的好方法。开口练“狗喘气”,气息…  相似文献   

8.
古人口:“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英国声尔家弗兰克林·凯尔赛认为:“美声的基石是一个正确的呼吸方会和对呼吸的控制,只有知道呼吸的人才能唱歌”。而当今有人说:“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歌唱的动力”。可以看出,从古到今在歌唱艺术中都强调呼吸的重要性,既然呼吸如此重要,那么在歌唱中如何去运用它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一、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中有三种呼吸方法,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相对而言,第三种呼吸方法最为科学,因而在歌唱中常被我们所采用,其理由是这种呼吸法有力于对声音的支持与保持。首先身体各部…  相似文献   

9.
歌唱艺术是一种建筑在呼吸基本功础石上的声乐艺术,源于“气”息。掌握歌唱呼吸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运用气息的技法与技巧.是学习声乐首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和呼吸中的“气”,声乐歌唱中腹式呼吸法是吸气最深的一种方法;歌唱中喉头位置的高低,影响着喉咙共鸣管的长短,呼吸的深浅直接影响喉头的高低;歌唱时,喉头应该低位置是无疑的,但并非越低越好;要用气息强有力地推送、喷射、喷吐力和鼻腔的擤喷力直至鼻腔外;声音的高位置和面罩共鸣的焦点强调主要用鼻腔的擤力发音,口腔发音次之。  相似文献   

11.
<正>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歌唱艺术中,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持力。意大利美声学派有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所说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声发”也科学地说明了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及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这个道理。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声音的正确,音质的优美纯正,表情的丰富多彩,都取决于正确的呼吸。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唱位置与气息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教学中应训练学生正确的发声和起声,使学生“解放喉咙”,“不挂嗓子”,应帮助学生掌握歌唱的位置和胸腹呼吸技巧,达到口咽腔,鼻咽腔和眉心音三点的协调共鸣,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是歌唱的生命。古人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有人说呼吸是发声之源泉,歌唱的动力。可以看出从古到今都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并把它摆在歌唱的首要地位,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是与呼吸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歌唱方法时,  相似文献   

14.
正确地呼吸,是歌唱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整个歌唱艺术来讲,歌唱呼吸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从歌唱发声来讲,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重要动力因素,有效地控制呼吸对歌唱起决定性作用.歌唱中的许多毛病,也往往是因歌唱者不会正确地运用呼吸所造成.民族传统唱法中讲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就说明了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就不能很好地演唱.  相似文献   

15.
这里说的“h”,是指我国现代汉语声母中的“h”,即“喝、河、贺”等带有“h”声母字音的呼吸发声方法。依笔者之见,在歌唱过程中采用倒吸“h”和直呼“h”(即“h”进“h”出)的呼吸发声方法,这不仅在歌唱发声中具有良好、优越的机能作用,而且也是歌唱发声中一个十分特殊、重要的呼吸方法和技巧。因此我认为:“h”的歌唱呼吸法及其教学,值得歌唱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歌唱所独有的特点,注重歌唱语言的研究,对提高演唱水平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剖析了“吐字归音”理论,并结合演唱实践对如何“吐字归音”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呼吸是歌唱艺术发声的动力。古人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一切歌唱方法的核心。人们平常的呼吸是一种非意识的动作,非常自然,无需考虑如何去控制气息的运用。歌唱的呼吸是在人们自然呼吸基础上加工控制而形成的,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动作。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方面,要通过训练去逐步掌握。歌唱中的吸气,气要吸得深。要利用胸腹肌肉群的收缩运动使胸腔下部(软肋)和腹腔上部扩大,横膈膜中心下降、收缩,把腹部内脏向下推,形成胸廓下部(两肺叶处)全面扩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状态,并使胸廓和上腹部能够轻轻挺起。初学者常常出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从事歌唱艺术的人说来,歌唱的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确的呼吸和气息支持是所有良好歌唱的基础。所以歌唱的学问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呼吸的学问。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有所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说法。其原因就在于呼吸的气流是歌声的动力,歌唱艺术领域里的技巧都是依靠呼吸方法的正确运用才能获得的。事实上,随着歌唱艺术、特别是声乐教育的发展,歌唱呼吸的理论也越来越丰富,要正确而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并达到歌唱呼吸的完善效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针对歌唱者的具体实际情况,采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措施,并不断从理论上加以探索和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人所共知,呼吸在歌唱中极为重要。其重要性,有人称为“呼吸是工厂里的动力车间”、“汽车的发动机”。通过多年的教学.我针对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及呼吸训练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吴金昌 《师道》2002,(1):60
据统计,70%以上的教师患有程度不同的咽部疾病。人的发音器官十分娇嫩,如果使用不当,受到损伤,就会出现咽喉疼痛、声带充血水肿或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失声,因此教师必须讲究科学用嗓。“气为声之本。”古人云:“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陈汝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