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怀军 《历史学习》2001,(10):18-19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俗称“法币政策”)是一次重大改革。法币政策的实行。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它的实行也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国民政府只是为了垄断金融才实行这场改革的吗?本试从历史背景角度简要分析这场币制改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一节(一课时),共分四个目,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宁汉合流”、“南京政府的‘北伐’和‘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教师授课时应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作为课文重点,因为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标志国民政府在中国统治的开始和它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政府的统治,也就是蒋家王朝的统治,从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一共存在了22年。对这一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课文分三部分说明。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课文主要从两方面叙述。  相似文献   

3.
吴铭 《历史学习》2010,(5):19-19
1931年,蒋介石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反人民政策,扩充军队,对中共连续发动了5次“围剿”,军费支出浩大,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国民政府为挽救财政危机,筹措巨大军费打内战,策划在金融领域内加强统治,用控制金融来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实行币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各派系开始重新聚合,无所作为的国民政府逐步对日采取积极的内政外交措施。  相似文献   

5.
【单元导读】1927~1937年的10年,是国共两个政权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围剿“红军”。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整理财政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一方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同时美国在华的经济势力也迅速扩张。外交方面,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之“统一全国”说 ,笔者认为不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 192 7年 4月 18日 ,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课本认为“皇姑屯事件”之后 ,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 ,张身负国耻家仇 ,为维护祖国统一 ,毅然于 192 8年底通电全国 ,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这样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第 2页 )按东北易帜发生在19 2 8年 12月 2 9日。此时 ,香港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澳门还在葡萄牙政府手中 ,台湾人民正遭…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17题考查了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项重要外交成就: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相似文献   

8.
十七、为什么说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新的直接目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1931年,蒋介石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反人民政策,扩充军队,对中共连续发动了5次围剿,军费支出浩大,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国民政府为挽救财政危机,筹措巨大军费打内战,策划在金融领域内加强统治,用控制金融来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实行币制改革。这就是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国内原因,也是根本  相似文献   

10.
江西钨业风潮(1928—1931年)是江西省政府推行钨砂垄断政策引起的。钨砂垄断政策的出台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是江西当局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随着钨砂垄断政策从“包办”到“代营”再到“专营”的演变,钨业风潮也一再演出,造成了政商关系的紧张和对立,省、县与中央也出现了利益分化,钨业商民则基本保持了团结,一致要求维持自由经营的传统。国民党统治的本质在江西钨业风潮中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政府被推翻。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期间的中外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摩擦不断。1927年3月24日,发生了"南京事件",亦称"南京慘案"。事件发生之后,中美两国在长达一年的交涉中,不断逐渐调整双方关系。"南京事件"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蒋介石亲美外交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 ,中共中央对南京国民政府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曾把南京国民政府当成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权或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究其原因 ,主要是 :党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能力较差 ,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阶级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泰国19世纪的银币单位Tical为Baht取代后,华人针对Baht发明音译字"金末"读为"Puak"。因此字不见于中国,改为"铢"。厦门方言中"抹""沫""末"均读buat,与Baht发音接近;泰王朝创建钱币时直接引用中国钱币"铢"作主币衡重计值单位,故读"Puak"的"金末"自然改为"铢"。  相似文献   

14.
内战初始,美国政府立即对国民政府实施十分严厉的全面军火禁运,同时中止巨额财政援助;军火禁运实乃"美国不支持中国中央政府进行自相残杀的战争"之原则立场的体现,充分显示美国政府"压蒋和共"、力图制止国共内战的良苦用心,并无什么险恶的政治用意。马歇尔将军和美国政府起初过于天真,误以为国共矛盾可以避免激烈的冲突和对抗。军火禁运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晋绥边区成立后,根据地内存在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阎锡山政府发行的省钞和地方流通券;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各地方商号发行流通的土杂钞;根据地正式建立以前各县发行的各种抗币;日本入侵后通过伪银行发行的多种伪钞。各种货币同时流通,大大便利了敌伪对根据地的掠夺和破坏,为了稳定金融,掌握主动,边区银行成立后就发行了自己的本位货币———西北农钞,银行在政府、贸易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运用西北农币与银洋、法币、伪钞进行了不懈地斗争,基本建立了农币的单一本位币市场,有效地维护了金融稳定,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合肥县财政机关的演变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县政改革大潮中的一部分,体现了财政机关沿革由“自治”到“官治”的趋势,它既是政府行政命令的结果也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社会的近代化建设;同时,对于丰富合肥地方史研究,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财政体制和政策取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与社会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是追求中央权威重构的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边疆,从社会政治生态上可分为甘宁青与新疆两区域;而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复杂,对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影响最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人关于西北边疆的社会舆论,具有政府意识与民众认识重合并轨的迹象,推进了西北边疆建设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两大系统的关系对近代西藏政局乃至中国的边疆形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927-1933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又完成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但国内战乱未息,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不断升级,英国仍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在这种形势下,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及强化与达赖、班禅两大系统的政治联系,努力协调两系统的关系,以加强对西藏地区事务的管理、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针对达赖、班禅两大系统关系,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又是如何演变的?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有何影响?本文拟在已有成果基础上,主要依据已公布的国民政府档案,结合相关文献,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某些大型辞书和经典文献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但绝不能把"工具"奉为圭臬,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1981年版《鲁迅全集》关于"植树节"的注释,把南京国民政府重新设立"植树节"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年;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未能订正这一错误,反而把新"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的日期"三月十二日"错误地改写为"3月20日"。相关的历史档案,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鲁迅全集》注释中的错误,而且可以为《中文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助学体系如何避免简单的资助,发挥资助资源功能的最大化,是我们在资助工作中的难题。校园慈善助学基金是高校与慈善机构共同在校内建立的慈善助学基金,它通过"资助—反哺"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助学基金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高校校园慈善助学基金的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以期发挥资助资源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