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简要分析作为哲学的现象学和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后。文章指出现象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方法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之一的现象学,置于教育研究的语境内,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当“教育”被称为是“现象”的时候,意味着什么?现象与教育怎样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从教育学出发理解的现象学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学?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意味着什么?最终将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启发定位在“学会看”,并主张以现象学的态度和精神来进行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3.
康德以“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实现了知识论的颠覆;胡塞尔通过提出“面向实事本身”建立起意识现象学;海德格尔使现象学从先验层面向经验层面的存在论转向叩问“存在之遗忘”;伽达默尔将语言、意义和存在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实现了现象学向实践哲学的复兴。“现象学之于教育研究何以是可能的”之提问,可从知识论、存在论和实践哲学等方面对教育研究产生强烈影响来回答。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和方法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我国教育学界受到现象学的影响后,出现了三种学术形态:学科学形态、教育学形态、哲学形态。"学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只是介绍"现象学教育学"或"教育现象学"的内涵、特征、方法、范围等,并不直接利用现象学资源开展具体的教育研究;教育学形态的研究是接受现象学的基本结论,以此为前提开展教育研究,可以命名为"现象学教育学";哲学形态的研究是直接操持现象学的方法开展教育研究,可以命名为"教育现象学"。  相似文献   

5.
受现象学哲学思想以及北美教育现象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采取现象学态度和方法面对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取向。现象学为教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思维方式。为了在教育现象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首先需要考察我国教育现象学的发展,然后回到现象学哲学的思想资源中,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和致思路径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明确教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规范教育现象学的致思路径,提升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是一种试图回到古典理性重塑人的生存意义的现代性哲学。现象学具有革命性、批判性、解放性的特点,它解放了世界、自我,重审了人对其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理解,重新底证了自由与责任。现象学的问题意识是自我的遮蔽与出场,而其历史使命则是解放自我。现象学不仅仅通过"启示"形构了"某种"教育哲学,现象学把教育视为政治、伦理活动,解放了心灵,张扬了观念的自由,把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视为真理和自由的承担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教化性质,现象学就是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生命意识--由荒野文化与园艺文化的悖论谈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自从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兴起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评价范式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价值倾向。在理性主义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规范下,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以及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活动,也渐渐地被边缘化了,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之物。这不能不再度引发人对教育本质意义的思考,本文便根据自然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领域的哲学观点,来阐释教育中生命意识的意义,并强调只有灌注着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我们的教育为学生敞开的才不会是一个符号化和数字化了的抽象世界,而是一个时时刻刻与之发生交流的真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在现象学哲学的观照下,衍生出了现象学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在教育、教育学、教育哲学层面对传统发起问难。现象学教育哲学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发展困境,真正引领教育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外在主义通常被认为是认知科学和现象学“彻底逆转”后的走向与发展成果。然而文章认为,外在主义在分析哲学中有其存在论基础与根源,尤其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叙述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词符号的形而上学研究介入对预期、意义、信仰等内在意识状态或过程之具体概念的逻辑分析中,并与此同时对传统的内部意识模型进行了彻底的消解与批判。从其整个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外在主义思想发微、凸显于前期维特根斯坦向后期维特根斯坦转变的过程中。在分析哲学这种走向的影响下,外在主义思想成为未来哲学理论研究的生长点和出发点,揭示并体现了维特根斯坦哲学“理论维度丰富性”和“历史影响广泛性”的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哲学精神,更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全新理论。在现象学视域中,意义先于概念,存在大于本质。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宣言将教育引向体验之源,引向意义发生之处。同时,本文也展现了现象学的实践品性与教育实践性的契合。教育改革关键在于观念的变革,现象学对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超越教育知识的积累,实现教育智慧的生成。教育学应摆脱传统教育的偏差,以便确立新的研究方向,用体验和智慧来探索教育之真。只有回到教育本身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此理论是教育诗意地栖居和诗意地言说的结晶,是教育智慧的自然流溢。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象学的哲学视角,在关于反思与原意识之间内在关联的现象学理解中,将对反思的根本理解推进到意识的领域,有助于探寻实践中的教师反思何以可能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提出“教师反思作为意识”这一种说法.“教师反思作为意识”意味着教师在教之中总是能够对自身“教的意识”的发生有着自觉、清醒的觉察,每当教师反思有所觉察时,教...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二是作为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作为方法的现象学表达的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态度"或"思维方式"。现象学作为方法首先被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现象学方法被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打破了比较教育研究一直以来实证论独占鳌头的局面,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走向多元融合的开放道路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胡塞尔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现象学奠基的时候,它所蕴涵的"前概念的"追求已经开启了超越概念、走向实践的路向。在后续的现象学哲学家那里,这一路向被继续深刻地推进着。由此可以看到现象学走向实践哲学的学理联系和历史轨迹。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为单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把意义这个开放的、没有边界规定的单元组织在一起,形成其理论建构。这样一种理论建构,能够始终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初、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样态,能够真实地参与教育本身,获得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th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religious education is subjected to careful analysis and criticism. Something of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religious education between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is sketched in, before the origins and nature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religion are considered. This is followed by an account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phenomenology of religion proper has been appropriated by educationalists and developed into what is regarded as a suitable methodology for religious education. Finally, it is argued that certain features of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religion are untenable in the light of recent work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mind.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applications of phenomenology, as a philosophy of knowledg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to the field of science education (SE). The purpose is to give an overview of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as well as to assess it and discuss its possibiliti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We ask: what attempts for connecting phenomenology and SE do we find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what possible effects could such connections hav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pproaching this field we distinguish between three sources of phenomenological SE: (1) Goethe’s phenomenology of nature; (2) philosophical phenomenology; and (3) anthropological phenomenology. Existing research based on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es is categorised as phenomenology of SE, phenomenology in SE, and phenomenology and SE integrated. Research examples from each category are critically evaluated and discussed. Finally we discuss the question of the relevance of phenomenology to science teaching. Our review indicates that phenomenology ha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as a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science learning as a holistic process. It also seems that phenomenology and SE meet most fruitfully when phenomenology is done in the classroom, that is, when it is turned into actual efforts for promoting learning.  相似文献   

16.
传统科学哲学执着于科学认识的结果而忽视科学认识的过程,也因而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困境。现象学以其超越经验科学和朝向发生构造之过程的鲜明特点而为科学哲学展示了新的领域和前景。本文首先论述以现象学思路探讨科学认识发生过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以大量的篇幅来考察和评述经典现象学家对科学认识发生过程的相关论述,勾画出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最后简要讨论了现象学科学哲学的前景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以一种突破性的新型描述方法走进了西方哲学视野,现象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心理学学科也成为了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一支。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本质现象学,即是先天纯粹的心理学,从区域性本体论以及一般性本体论入手,阐述了现象学哲学的内容,从现象学哲学所引导出来看待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分析教育技术常用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现象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象学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在方法论层面,现象学范式的创新性突破在于穿透了“一般”和“个别”的割裂;在研究方式层面,现象学范式遵循质性研究的模式,擅长对微观体验的揭示;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现象学范式综合运用访谈、体验报告等手段,使研究结论具有建构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教育技术研究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现象学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在于贯通融合,即有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定位融合、视域融合和研究取向融合。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实用主义经验论哲学具有生命现象学的特质,他从生命经验出发直观生命现象的本质,描述和阐释了生命所具有的情境性、过程性、自主性、理智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这些生命现象学描述构成其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体系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20.
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的现象学运动,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表明:现象学是一种开放的哲学,在今天,它仍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现象学的方法是一种思辨综合的哲学方法;其次,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和“生活世界”的观念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视野;最后,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态度,一种哲学方法乃至一场哲学运动,必将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赢得崭新的思想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