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璠 《滨州学院学报》2017,(3):75-78,84
语气副词"大概"在宋代已产生,它的产生经历了"定中短语→名词→语气副词"这一演化过程,即"大概"先由定中短语词汇化为名词,此后又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由于韵律制约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定中短语"大概"大约在唐末被重新分析为名词。在谓语前这一句法位置、较强的主观性、较高的使用频率等动因的作用下,"大概"的语义逐渐抽象和泛化,"大概"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大概"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重新分析。宋代以来,"大概"的副词用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大概"的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2.
"万万"在现代汉语中有数词和副词两种用法。"万万"最早表示确切的数,后语义扩展,用以表示含夸张意味的概数。受主观化影响,北宋时期"万万"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用法。由于主观性的增强,明朝时期"万万"又可用作语气副词。现代汉语时期,"万万"程度副词的用法消失,数词用法依旧,语气副词的用例大大增加。"万万"的发展和虚化是句法、语义、类推和主观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就是"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动词短语; 2.副词; 3.连词; 4.话语标记。从最初表强化判断的动词短语到话语标记,这是"就是"不断主观化的反映。首先从共时层面分析不同类别的"就是"大致演变轨迹及其主观化程度差异,认为"就是"在语义功能上经历了以下过程:强化判断—强调焦点—假设让步—话语标记。接着从历时角度讨论"就是"的语法化过程及机制,认为"就是"的语法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好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其意义和用法较为丰富,可以作谓语、补语、语气词、话语标记等。作为话语标记时,"好了"后项一般是陈述句和祈使句的形式。语篇位置上,"好了"可位于话轮开始、话轮中间和话轮末尾。在人际功能上,具有劝慰、责怨、打断对方及提示注意等功能。"好了"与"行了"作为话语标记,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相近意义的副词一直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对这些副词进行辨析,是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汉语中,"一直"和"从来"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是在使用方法和出现环境上却有所不同。本文将尝试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两个副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6.
钟玲  李治平 《语文知识》2012,(2):110-113
在现代汉语中,"不瞒你说"已经具备了话语标记的基本特点,可以被看做典型的话语标记。本文主要从语篇分布、变体形式、语用功能及其主观化过程来分析作为话语标记的"不瞒你说"。在语篇分布上,它可以出现在话语的开头或中间,且存在多种变体形式;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上;主观化过程是伴随着概念意义逐步消退和说话人主观意义增强实现的,其主观化主要体现在"说"上。  相似文献   

7.
"其实"最早出现是作为一个短语,由于语义的泛化而由短语到实词,由实词到评注性副词。文章认为,"其实"副词化是在元代才形成的,是在主观化机制的作用下虚化的结果。"其实"副词用法形成以后,旧用法仍然存在,新旧并存。  相似文献   

8.
"彻夜"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副词。短语"彻夜"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之前没有出现,到了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副词用法的萌芽,并逐渐变多,大约至明清时期,"彻夜"基本从动词性的短语凝固成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9.
"巨X"在现代汉语中句法功能丰富,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等。"巨"从"大、很大"义引申为"高超、杰出"义,最后抽象泛化为"很、非常"义程度副词。在"巨X"中,"巨"有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X"可由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充当。  相似文献   

10.
定中结构"大略",在先秦时已出现。"大略"顺应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大趋势,又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至迟在汉代便己完全词汇化为名词,意思是"大致的情况或内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略"出现了副词用法。至迟在隋唐五代,"大略"完全语法化为范围副词。其语法化的动因,既有句法环境的作用,语义相宜的影响,也有使用频率较高的因素。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其语义逐渐抽象和泛化,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1.
表性质的形容词"好"与表物类的名词"家伙"组合成偏正短语"好家伙1"。"好家伙1"语义随中心成分的泛化而虚化,进而传达说话人的主观情绪;在语法功能上逐渐"凝固"为独立成分;在语音上伴随有重音和拖长的变化;逐步完成"叹词化",发展成为叹词"好家伙2"。"好家伙2"在使用中功能逐渐扩展,有向话语标记"好家伙3"转变的趋势。根据语料分析,"好家伙"与对应的"坏家伙"在使用数量和发展程度上都有"不对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才"字是一个有着复杂用法的副词."才"字句有典型的语义预设, "才"字本身也可触发非典型的语义预设,随着"才"字位置的变化(或前或后),所触发的非典型的语义预设可分为两类:一是用来表示主观大量;二是用来表示主观小量.  相似文献   

13.
"X处"主要是指"到处、随处、四处、处处"等。作为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范围副词,它们最初并不是固定结构,由于线性顺序邻近,逐渐由短语凝固成词。通过对这几个范围副词的词汇化历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到处""随处""四处"是由短语凝固而成的;"处处"则是单音节词重叠而成的。在"X处"的演变动因中,首先是出于双音化和韵律化的需要,其次是句法位置与使用频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他还(只)是个孩子"中,"孩子"并不是词典中的释义,而是出现了语义泛化现象,"纯洁""需保护""不成熟"等新义被激发。这些新义的激发和"孩子"自身[+年龄小]的语义特征有关。同时,也和"还""只"表示说话人的主观化评价意义有关。在关联理论的作用下,新义得以被激发和理解。而和"孩子"有着近义关系的"儿童""小孩"因为语义特征少于"孩子",使用频率不高,没有产生相同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5.
"充其量"作为现代汉语三音节结构,主要充当状语,常用于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中;经过词汇化,由动宾短语发展为词,且词汇化与副词化同步进行;在主观化的作用下,由限定性副词走向评注性副词。在评注性副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了话语标记倾向,表现为修正性让步和推论性因果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雪平 《天中学刊》2005,20(6):67-71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可"除了作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的意义外,还兼属程度副词,有程度意义."可"表程度义主要出现在感叹句中,一般表主观程度.它这种用法萌芽于战国末,发展于两汉六朝,成熟于唐宋时期,由兼表主观客观程度到现代汉语中主表主观程度.这其间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泛化、语境影响共同作用,并有强化和更新现象发生,使得"可"在虚化程度一步步加深的同时又保留了其表程度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用来连接分句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关联词语有连词、副词和一部分短语(如:一方面……一方面)。这里介绍一下起关联作用的副词的用法。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对使用。一单用有些关联副词只能单用,有的关联副词既可以单用也可以配对使用。(一)只能单用的关联副词只能单用的关联副词主要有:可  相似文献   

18.
“甭说”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的一个词,它在现代汉语中有状中短语、关联短语及独立语三种用法。三种用法虽在共时层面上并存,但在历时层面上也有其演化的轨迹,这种演化是通过其逐渐语法化和主观化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表示礼貌请求的"帮帮忙"在上海话中经历了语法化,衍生了诸如"别添乱""别瞎扯""你拉倒吧"等嘲讽含义,还可以用来谢绝恩惠。常规用法"帮帮忙"牵涉到言者与听者之间"惠"和"损"的关系,而语法化之后,"帮帮忙"的"惠"与"损"概念已然消失;"帮帮忙"所在的句型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异,"帮帮忙+肯定句/否定句"演变成了附带强烈情绪的否定话语标记语"帮帮忙"。此外,就"帮帮忙"当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问卷调查,并用逻辑回归模型(ordinal logit regression)揭示语法化后的话语标记语"帮帮忙"的使用与年龄、性别、职业和学历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标记语"帮帮忙"的流行程度以及标记语"帮帮忙"的流行对表礼貌请求的"帮帮忙"产生的逆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在语义虚化后,成为句子的主观标记,在句子中表达言说者的主观态度、对动作的主观量体验.通过语料搜集,我们看到在几种含虚化"他"的句式中, "他"主要用于表达主观大量,在语法化过程中成为表示主观大量的一个语表手段.但是不同句式,主观量的表达方式不同. "V他个+成语/形容词"在"他"语法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表主观大量的固定格式.而"V+他+数量短语"句式的主观量表达存在着直赋性主观量和异常态主观量两种表达方式. "V他(个)+数量短语+名词"句式通过副词标将客观小量转换成主观大量,还通过参数和语音重音指向将客观大量转换成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