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1 已知异面直线a,b所成角为60°,过空间一点P作直线与直线a,b都成45°的直线共有__条.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7,(8)
问题1:已知异面直线a、b所成角为60°,过空间一点P作直线与直线a、b都成45°的直线共有_____条。问题2:已知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70°,过空间一点P与直线l和平面α都成45°角的直线共有____条。问题3: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角为80°,点P为α、β外一定点,过点P的直线与α、β所成的角都是30°,则这样的直线有_____条。  相似文献   

3.
试题1(陕西卷,文(理)科第19题)如图1,α⊥β,α∩ β=ι,A∈α,B∈β,点A在直线ι上的射影为A1,  相似文献   

4.
设点A(x0,y0),则过点A的直线系可表示成α(y-y0)=β(x-x0(α、β不同时为零),有时也可用y-y0=k(x-x0)表示(除x=x0).  相似文献   

5.
判断直线与曲线的关系问题 例1 点P(x0,y0)在椭圆x^2/a^2+y^2/b^2=1(a〉b〉0)上,x0=acosβ,y0=bsinβ,0〈β〈π/2,直线l2与直线l1:x0/a^2+y0/b^2=1垂直,O为坐标原点,直线OP的倾斜角为α,直线l2的倾斜角为γ.  相似文献   

6.
直线l的标准参数方程为x=x0+tcosθ y=y0+tsinθ(t为参数),其中定点M(x0,y0)∈l,θ为l的倾斜角,t是定点M(x0,y0)到动点P(x,y)∈l的有向线段的数量MP,就是这个t困惑了不少同学.以下举例谈直线参数方程的简单应用.一、求直线的倾斜角例1求直线x=3+tsin20° y=1-t{cos20°t为参数)的倾斜角.错解设直线方程为x=3+tcosθ y=1+tsinθ(t为参数,θ为倾斜  相似文献   

7.
1.概念不明确 直线斜率的定义是“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不少同学解题时易忽略这一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8.
已知点P(x0,y0)和直线l:Ax By C=0,怎样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呢?  相似文献   

9.
汪巍 《职教论坛》2002,(14):51-51
已知点P的坐标为(xo,yo),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的值。全日制高中教材《平面解析几何》及中专教材《数学》都是通过“讨论”,“过P作y轴的平行线”,“运用三角知识”导出d的,笔者认为两教材的求法思路自然灵活,也易为学生理解,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过多地依赖图形,出现了多次讨论等,本文将独辟蹊径,通过求函数最小值来导出d的值。众所周知,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就是点P到直线L上的任一点M的距离的最小值d。设M(u,v)为直线L上任一点,则|PM|=(u-xo)2+(v-yo)樤2(1)AU+BV+C=0…  相似文献   

10.
于峰 《中学理科》2005,(1):23-23
对于点P(a,b),我们可以求P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P1(a,-b),P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P2(-a,b),P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a,-b).对于直线,y=kx+b(k≠0)来说,如何求它关于x轴、y轴以及原点的对称直线呢?  相似文献   

11.
向前君 《考试周刊》2008,(21):44-45
文中通过例题分析了求解异面直线距离的多种 AC=6cm,BD=8cm,AC、BD所成角为60°如图3所示,求CD的长.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已知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3.
求点P(x0,y0)关于直线l:Ax+by+C=0的对称点Q(x1,y1)的坐标,文给出了公式:  相似文献   

14.
1.十个假命题 (1)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α. 反例 当α=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结论1 设OA、OB不共线,点P在过A、B两点的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OP=αOA+βOB,其中α,β∈R,且α+β=1.在结论1中,若α=1/1+λ,β=λ/1+λ(λ∈R,县λ≠-1),则有:  相似文献   

16.
直线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直线的集合.在高中解析几何中,常见的直线系有平行直线系、在两轴上截距满足一定关系的直线系、过定点的直线系和与圆相切的直线系.利用直线系来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显得简捷明快,所以灵活运用直线系知识是重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误区1忽略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例1直线l经过点P(-2,1),且点A(-1,-2)到l的距离等于1,求直线l的方程.  相似文献   

18.
直线是数学家最早研究的几何图形之一,但直到17世纪前半叶,由于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和费马的解析几何学的创立,其性质才为人们逐渐认识,这些性质往往隐藏在直线的方程中,由其位置特征数来反映.根源———直线的位置特征数及与其方程的关系揭示直线本质属性的公理是:经过2个不同点的直线有且仅有1条.由此可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位置的特征数是直线上的点坐标(特殊坐标是横、纵截距)和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方向向量、法向量.它们的关系是:若点P1(x1,y1)、P2(x2,y2),则当x1≠x2时,直线P1P2的倾斜角为α、斜率k=tanα=yx11--yx22,α∈0…  相似文献   

19.
例1已知△ABC三顶点分别为A(2,3),B(-2,0),C(2,0),求么BAC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分析只要探求直线上任意一点P(x,y)所满足的等式即可.  相似文献   

20.
对空间直线参数方程,特别是动态直线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