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语传统语法中把语态归纳为两种: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但其实还有第三种语态——中动态存在。英语中有大量具有中动态特征的例子,传统语法把它们都归入主动语态、被动语态,这是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文章着重从参与者、语义角色等角度分析中动态与其他语态的区别,旨在将中动态纳入英语语法体系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功能-认知视角能充分解释英语语态的语义、功能和使用。英语主动与被动语态在对概念结构的表达上各 不相同,在特定语域中实现各自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概念层面,主动与被动语态体现不同的认知意象;人际层面,语态选择体现说话人的交际目的;语篇层面,语态选择影响小句衔接、话题变换和信息焦点调整。另外,语态的使用与 动词和语篇类型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铁梅 《培训与研究》2007,24(6):122-123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一直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学习难点。本文尝试将被动语态这样的语法知识点和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以认知的意象理论中的凸显角度为切入点,通过与主动语态的凸显对比,来分析被动语态,以便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提供更好的有效的借鉴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话题中心重心与语态选择梁爽英语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有很多句子单从结构上来看,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是可以随意转换的。按传统语法,上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结构、语法都正确,但在人们实际交流思想时是否可以任意选用一种形式呢?情况并非如此。究竟应该选...  相似文献   

5.
李雪婷 《海外英语》2020,(7):224-225
目前,大部分英语语法书在讲到被动语态这一语法时,都会将"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这一表述作为学习被动语态的一个语法点甚至难点.但是,这一表述的准确性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界定究竟是什么?如果主动形式可以表示被动意义,那为什么又有被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该文将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对主动语态的意义和被动语态的意义进行界定,并论证主动形式不表被动意义,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一点参考价值,能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态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6,(25):243-24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在英语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由于西方英美语言文化的主要内涵就反映在被动语态中,因此掌握好英语的被动语态对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汉语善用主动语态,把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态特点,对学好这两种语言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7.
被动语态是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重点语法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各地中考的重要考点,所以要学好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就必须要牢记六点. 一、牢记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概念 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如:They will build a new bridge over the river.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并不是所有含及物动词的主动语态形式的句子都可转换成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可受下列因素的限制:语法方面有动词、宾语、时态,还有句子结构和习惯用语。而有一些场合则更趋向于使用被动语态,此外,有些特别形式 (主动语态形式的句子含有被动意义 ),也是英语学习者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0.
郑勇 《初中生辅导》2013,(36):37-44
一、被动语态概述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的语态共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态的选择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因为语态的变换会改变句子的语义中心、影响上下文的衔接或语域等。本文将就语义、语篇、语域等对语态选择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文句子时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分,其中语态又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本文主要介绍英语被动结构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3.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相反,是英汉语都具有的一个语法范畴。学者们从结构、语义等多维度对比,并予以研究。从被动语态的英汉语句法形式入手,在探讨其同异的基础上,将被动语态、主动语态的对立及其相应语言表达式形成的原因归于人的意识方式、意识焦点和语言使用习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态中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并非所有句子都能够实现主动语态变和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本文从语态语义不对称现象入手,分析翻译中语态转换所产生的问题,进而探讨翻译中语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事件结构和轻动词理论审视表示不同事件意义的谓语构造,理论上可以取消语态范畴。所谓主动、被动和中动语态其实是不同事件结构的体现形式。主动结构表达简单动作事件,其谓语构造为[VPDO[VP…V…]]。被动结构既体现简单的状态意义,又包含动态的状态变化,其谓语构造为[vPBE[vPBECOME[VP…V…]]]。中动结构表使役性事件,其谓语构造为[vPCAUSE[vPBECOME[VP…V…]]]。中动结构体现的事件结构最复杂,既体现因果关系,也包含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节选的一篇《新概念》教材中被动语态进行功能分析,认为语篇分析有利于优化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7.
麻建学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29-130
外贸英语函电中委婉语的构造以语法和语用手段为主。拟从语法角度出发,分别从时态、语态、语气三个方面论述该种文体中委婉语的构造手段。  相似文献   

18.
英语被动语态可以分为行为被动语态和状态被动语态。由于两种被动语态的性质特征不同,与之搭配的介词也就不尽相同。有的介词既可以与行为被动语态搭配使用,也可以与状态被动语态搭配使用;有的介词却只能与状态被动语态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9.
Vulnerable student voices are a matter for concern in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but that concern is directed more towards identifying vulnerable groups, and seeking to widen their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t is less to do with the vulnerability of certain modes of voice when students are there.

The concept of student voice may be anatomised into thre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 epistemological voice, or a voice for knowing, a practical voice, or a voice for doing, and an ontological voice, or a voice for being and becoming. A voice for being and becoming is less valued and validated in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and more vulnerable, than voices for knowing and doing. Developing an ontological voice is deemed less important than developing epistemological or practical voices, yet an ontological voice is fundamental to those two other voices.

The concept of vulnerability needs to be extended from referring to certain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in the student body to indicating the strength or weakness of certain modes of the student voice. Vulnerability is not only about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presenting student, but also about his voice yet to be uncovered. Reinterpreting vulnerability fosters modes of recovering ontological voices at risk of being l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