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袁世凯与维新运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甲午条陈,通过全面审视其内容可知,袁世凯作为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其思想在渐渐滑向维新派的阵营,而处于二者之间.二是上翁同龢说帖,袁世凯在说帖中所提建议,与康有为相比,似更切实可行,且利于变法.三是戊戌告密,袁世凯之所以未成为维新派的同路人,与其认为康有为的"杀禄围园"计划根本行不通有关,故为自身利益计而厕身后党.总的说来,对袁世凯在维新运动中的活动不应一概理解成投机行为,而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改革开放以来,田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然而近些年来,涉及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颇多,对于我们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以及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史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化龙、进步党与民初政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们对立宪派在民初的政治活动研究不够,评价也欠客观和公允。对立宪派的重要领导人汤化龙的评价即是一例。有的研究者因汤化龙支持过袁世凯,就说汤的“政治利益和袁世凯紧密联结在一起,因而为巩固袁的专制统治格外卖力。”或说他“为袁世凯推行专制统治效力。”对其领导的进步党,有人讲其“真正意图就是要建立一个驾驭各党之上的政党,以便控制全国政局,帮助袁世凯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反动政府,以巩固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建立后,“成为袁世凯的反动工具。”对此评价,笔者不敢苟同,拟就汤化龙及进步党在民初政局中的态度与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裨有助于客观、公允地评价立宪派。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汪精卫,拉拢革命党,调和南北,助其窃取政权;汪精卫则被袁世凯蒙蔽,希望借助袁世凯推翻清朝,实现共和.两之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佳白是活跃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舞台上的著名传教士。他与袁世凯相识于维新时期,视袁为维新人士,格外推崇袁世凯在新政中的政绩。袁世凯积极拉拢传教士,向外界昭示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获取列强的支持。李佳白则极力支持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并为其专制行为和复辟帝制辩护。李佳白与袁世凯的关系折射出庚子事变后中外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传教士对袁世凯和辛亥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相关著述都深信袁克文生母金氏是朝鲜贵族.但是,依据袁世凯的书信等文献材料,我们发现金氏很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朝鲜女子,所谓的“家为望族,世有贵显”,不过是袁克文私美其生母的出身罢了,而这或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袁克文的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7.
在袁世凯独裁专制野心逐步彰显时期,杨永泰以<正谊>杂志为阵地,对袁世凯意图走向独裁专制的政策进行同步揭露和评判.在这一过程中,其民主共和思想在对政治会议、"新约法"等独裁工具的抨击和其独特的倡导共和思想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同时,杨永泰还切中时弊地提出了"施以根本之疗治"的宪政改革思想,以救国御侮.杨永泰的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舆论阵营中的重要力量,该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与其后期倾向独裁统治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争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从局外中立的政策倡议到中立旗帜下采取的暗中亲日行动,再到中日北京会谈的辩驳力争,一直是日俄战争过程中火跃的核心人物,但我们并不能因日俄战争对中国带来的灾难与屈辱而将其责任归咎于袁世凯,因为其政策或行为本身并无可指摘。清政府的失败在于中国的积弱以及东北边疆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洪宪帝制初期,日本并没有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大多数政治力量对帝制持反对的态度,但日本主流也没采取措施来反对袁世凯称帝,而是在外交上采取了旁观的政策。这种旁观是表面的、暂时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在当时情况下没有窥破袁世凯称帝的真实意图是其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之外,也和当时国内外时机的不成熟密切相关。当逐渐弄清袁世凯称帝的真实意图,再加之当时反袁力量的日益强大,日本逐渐由旁观转向干涉,反对袁世凯称帝。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不仅促成了清廷预备立宪,而且还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袁世凯在直隶试行立宪政治与改革,实际上是配合中央的宪政改革而进行的,其目的是为地方仿行立宪作出表率.尤其地方自治的实行,为接受新式教育的绅商活跃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地方和基层权力结构,使地方政治体制逐渐发生转型,朝着民主政治的方向发展.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喻言  刘昊 《快乐阅读》2013,(30):128
一、研究背景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其评价不一,早已不是像教科书中的一个窃取革命果实的纯粹负面人物了。回溯历史,对袁世凯的评价更是有其阶段性,有不小的研究价值。二、研究内容袁世凯的一生经历;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评价;分析不同评价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三、研究方法通过查找不同文献全面的了解袁世凯的一生;查找学术  相似文献   

13.
辛亥首义后,汤化龙与武昌首义党人短暂合作之后旋即分道扬镳.袁世凯为对抗国民党人的需要极力拉拢汤化龙,而汤迫于时势也最终走上了与袁氏的合作之路.汤氏此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出于谋求权势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应该看到其合作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动因和社会背景.“保持国家重心力”、“以秩序求进步”是汤化龙拥袁的内在思想动因,依靠袁世凯对抗国民党的同时逐步引导其步入宪政轨道,从而实现政党政治追求,是其拥袁的目的所在.熟料袁世凯联汤则是为了对抗国民党,登上权力的顶峰,并没有沿着汤化龙为之设计的宪政轨道走下去.这就注定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斗争.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本质的逐渐暴露,汤化龙与袁氏的矛盾逐步激化至最大化,终于抛弃了全部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之路,并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反袁工作,有力地捍卫了民初共和.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幕府是晚清非常重要的幕府之一,其幕府无论是在袁世凯小站练兵,还是他巡抚山东,到后来担任直隶总督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而袁世凯幕府的形成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主要通过主动延揽;奏调入幕;幕僚主动投奔等方式推动其幕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的评价问题是近代史研究中有分歧的一个领域。对袁世凯的评价,不仅关系到袁本人的历史形象和地位,而且关乎对清末民初整个历史走向的总体把握。如果重温一下八十多年前活跃于民初政坛的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评价,或许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历史上的袁世凯不无裨益。一、梁袁关系说到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评价,不能不考察清末民初梁袁关系的变化。事实上,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评价,是随着梁袁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大体来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近20年的时期,梁启超经历了由“仇袁”到“和袁”再到“反袁”的变化过程。“仇袁”最早可以追溯到维…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历史上有名的北洋军阀首领.由于他对内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并实行黑暗的政治统治;对外为其复辟目的而出卖国家主权,因此在史学界多以批评他为主.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对袁世凯的深入研究发现:他在经济、政治、教育、军事、法律等方面还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财政危机日迫,袁世凯政府为维持政局的稳定,开始了向外国银行团借款的交涉.在此期间,新闻媒体发起了先是反对借款附加的苛刻条件,后是反对违法借款的两次舆论高潮.由于两次反对借款的舆论高潮发生时的政治形势变化,袁世凯政府采取了由容忍妥协到强硬钳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借款舆论虽然在袁世凯政府的强力控制下终被平息下去,但却为袁世凯将来的众叛亲离及其统治的终结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关键人物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个人成败,甚至民族的兴亡、国家的盛衰,对我们现代人极具借鉴意义。袁世凯研究一直是晚清人物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十年来,史学界对其思想及生平世事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将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归类,便于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者参考,也有助于袁世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续2002年第12期)袁世凯于复辟帝制失败后不久即倒地毙命,有人给他写了这样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看了这副对联后,都感到奇怪,不解其意,就问写联人:“上联中‘袁世凯’是3个字,怎么能对下联中‘中国人民’4个字呢?上下联对不上啊!”写挽联的人笑了,说:“袁世凯本来就对不起中国人民嘛!”大家听后方明其用意。上下句字数不等是有意做的,是为了造成一种特殊效果,来挖苦袁世凯。袁世凯败亡的主要原因是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甚至其亲信亦落井下石。袁世凯就在这众叛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