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类课程。文章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的特点,坚持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工程案例引入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教学中,深入探索分层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岩土工程课程群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逐渐推广的背景下,土建类行业需要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本文从教学大纲及内容、教学方法及形式、实验及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和教学特色五个方面阐述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岩土工程课程群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举措,对于应用型工科院校岩土工程课程群教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岩土工程监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英文教材的形式,教授学生岩土工程监测的基本原理,介绍主要监测仪器和在岩土工程的应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对岩土监测的课程设置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师资的配备、课堂的讲授方法、课堂的互动形式、勤于考核和课外学习等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4.
结合江西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分析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指出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提出以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加强课程实习过程管理,改革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等土力学作为岩土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富含理论又具有工程属性的课程。文章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高等土力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岩土工程专业、高等土力学课程教学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课程资源、教学思路、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生高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是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和勘察技术与工程(工程地质方向)等专业学生掌握实践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根据2009年以来该校将依附工程地质勘察的课程实验改革为岩土工程勘察实习独立设课情况,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教学内容改革的特性、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以及考评机制。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可行且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7.
“岩土钻掘工程”课程是典型多学科交叉型专业课程,具有理论科学性、工程实践性和实验研究性强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岩土钻掘工程”课程所存在的学生部分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内容滞后行业发展、实践环节参与性不足等现状的基础上,探索科研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工程实践支撑的案例教学和虚拟仿真技术支撑的沉浸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为多学科交叉型课程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教学在实现课程目标中的作用 土质学(或工程岩土学)与土力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为后续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程等课程打下基础,也为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实践以及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具备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一般的土体性质研究、地基土应力与沉降分析、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坡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岩土测试技术是土木工程类专业本科生教育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基础工程等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建筑、道桥、水利、市政等工程行业越来越趋向综合化,不同行业间的合作也日益密切,行业壁垒破除的趋势明显。岩土测试技术作为跨行业、跨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传统教学存在教程、课程、实践、学时、考核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兴教育模式对岩土测试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是课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边坡工程是岩土工程、工程地质、隧道工程、建筑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专业本科所学课程土力学、岩体力学、钢筋混凝土等基础课程的综合应用。边坡工程课程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一般缺少对实际工程的认识,导致对课程难以理解消化,因而教学过程需要将大量工程实例引入教学,通过典型的应用方法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论述,深入浅出地说明边坡工程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工程的理解,并引导和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岩土工程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岩土工程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岩土测试技术是太原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岩土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授课模式僵化、实验课程失效、考核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行业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传统工科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在新工科教学改革背景下,总结分析了目前各大高校岩土测试技术课程在课堂、实践教学两方面的改革与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校的设想与展望,供工科院校课程改革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分析了高校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与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为适应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对专业教学改革做了一系列的有益尝试,包括岩土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5.
王炳文 《广西教育》2011,(12):45-46,49
本文针对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分析了目前岩土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岩土工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初步的改革方案与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依托学生身边工程作为完整工程案例,通过提炼工程案例涉及的本课程知识点,凝炼教学内容及作业题目,组织岩土类课程教师组讨论并设置关联性作业题目,形成课程作业及课程教学内容,然后布置作业给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经总结修改完善后形成作业题库发布于网络教学统一平台。该教学实践对强化土木工程专业综合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能力的训练起到重要作用,实现了岩土类系列课程之间的教学活动关联及课程的互联互通,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此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逐渐完善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岩土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构建了岩土工程类课程案例教学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融合,可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为提高岩土类学生专业课程教学质量,项目组通过建设地下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地下工程重大灾害案例库等一系列核心岩土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了“信息促教”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和素材库。开展“讲授+自学+研讨”“课堂+课外”“线上资源+线下资源”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并建立岩土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岩土类专业课程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地质工程专业"岩土钻掘工程"课程本科课堂教学为例,从不同学科侧重点入手,尝试进行课堂授课设计,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综合学习能力。探讨了现阶段该课程的创新教学实践,突出了以人为本、在满足课程核心内容的认知的基础上,力争打造以开放性、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当前地质工科实践热点、难点技术为吸引力,鼓励学生打好专业应用基础,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