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的种类丰富多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既给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才能使广播行业更好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广播记者的角色转型对广播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新时代广播记者只有创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广播媒体发展。那么新媒体环境为广播工作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转变?广播记者如何应对潮流趋势,更好地带领广播媒体持续发展?本文将围绕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进行角色转型的原因、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进行角色转型的途径、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进行角色转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充分挖掘各类信息资源的价值,深度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的角色转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传统媒体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媒体要想在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良好稳定发展,就要充分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根据自身发展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冲破当前传统媒体发展瓶颈。对此,传统媒体应认清当前现实环境,充分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使其在新媒体时代下做好转型工作,继而推动传统媒体良好发展。本文将以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性为着手点,对保留传统品牌核心价值,转变传统媒体思想理念,注重新媒体融合发展等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 1.传播内容失实与格调下降 在新媒体环境中,中国的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推动着媒体行业转型升级,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体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与新媒体相融合.新媒体能够创造出丰厚的商业利润,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资本的关注,传统媒体产业化经营成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维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传统媒体从业者需要综合考量传播的发展趋势,创新思维路径.相较于与新媒体采取对抗的态度,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发展融媒体,显然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对广播媒体而言,融媒体让广播新闻迈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媒体行业在互联网基础的带动下,新媒体应运而生,传统媒体遭受巨大冲击。传统媒体要想顺应时代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在新媒体环境下实施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为此,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应明确编辑工作特点与价值,在新媒体背景影响下掌握编辑工作技巧,以此推动广播电视台在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将对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技巧进行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欢迎,这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显得非常落后。在全媒体环境下,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也为了促进传统媒体的转型,就必须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去新的生机活力。为此,广播媒体要更加注重倾听受众反馈意见,要在创新中提高节目质量,还要培养复合型媒体人才,探索建设广播全媒体平台,从而实现良好的媒体融合发展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实现职能转变,将成为传统媒体深入发展的突破口,而传统广播电台媒体的转型,首无要实现的就是广播电台记者的角色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传统媒体的现代化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转机。广播电视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在我国社会价值引导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台为了能够守住其重要地位,必须进行融合转型,首先就应该进行新闻编辑的融合转型发展,通过对新闻编辑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要求,从而加快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影响。如何让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这对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形式以及职业能力与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对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要求,提出运用构建开放包容的采访氛围、建立高效性人性化采访体系、拓展采访手段与途经、加强专业记者团队建设等策略,推动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发展,传统文字记者变身全媒体记者。文字记者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困难。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字记者的转型发展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日益普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受众减少、广告下滑是报纸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共同面对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如何在传播环境发生巨变的新形势下实现报业转型,让报纸既保持自身优势又吸收新媒体的长处,是报界苦苦思索并寻求破解的难题。笔者以为,报纸摆脱危饥,继续发展,必须在加强内容生产优势的同时.积极吸收新媒体的传播快捷优势,找到与新媒体的嫁接点.融合诸传统媒体的长处,实现报业转型,才能保持现有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计算机、卫星等技术为传输手段的新媒体,重构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状态.由于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强、时效性强、页面丰富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迅速向新媒体分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媒体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就必须调整思路进行改革.本文从新闻节目的内容创新与提升角度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的变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入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方式,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融入媒体后,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改变了包括广播在内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媒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为了适应传统媒体自身生存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传统广播市场传播效果的分析研究,发挥广播媒体"权威性与公信力"优势,秉持多元化理念,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主动探索和创新广播节目形式、发展模式,不断深化传统广播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本文结合传统广播的发展历程、广播在传递社会信息的重要性,广播在媒体融合中转型升级的方向,以及如何发挥广播节目的独特魅力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融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融合,广播媒体要想在众多媒体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效提升自身公信力与权威性,就必须发挥广播深度报道优势,通过移动收听、形象说理以及声情并茂优势在众多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向社会大众带来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广播报道。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报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冲击了传统媒体行业,尤其是广播媒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危机,如何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挖掘广播媒体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本文先就新媒体时代对广播媒体的冲击作简要的分析,而后分析论述新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发展优势,最后提出新媒体时代广播市场化节目的探索与实践策略,包括落实大数据营销、打造融媒体平台、广播的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新阳 《传媒》2018,(2):71-73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而立,要实现传统媒体自身影响力的提升,就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与新媒体的联动报道,以联动促进转型.为此,需要培养全媒体人才,创新报道形式,注重内容运营,打造"中央厨房",推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播媒体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一方面要保持其在声音内容生产上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应该建构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思维,遵循新模式下的传播规律,对媒体定位、受众特征、创新制作、收听体验、反馈渠道等层面进行重新认知,真正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优势与优势的相加,进而最终实现广播媒体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广播等传统媒体就受到新媒体的巨大挑战,同时媒介融合的趋势又给广播媒体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广播媒体需要顺势而为,抢抓发展机遇,做好应对媒介竞争的准备,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尤其要着重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新时期广播记者,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广播记者的角色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体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对广播编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广播编辑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多元化发展。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新形势下广播编辑多元化发展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对广播编辑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新闻传播》2010,(1):102-102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不仅面临着与报纸、电视和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同台竞争,同时也面临着和迅速发展的新媒体的竞争。广播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思想决定出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衰亡,相反.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蓬勃发展,不断放大广播的发展优势,使广播事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主要从广播的六个方面阐述广播的发展契机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