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43):125-126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是公民素养的教育,它与道德教育相交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素养,引导学生做知法明理的好公民。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小学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在体验中学习法规;在生活中感知法律;在案例中敬畏法律;科技助力传递法律温度;在活动中提升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体验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通过案例研讨激发学生的法律情感,通过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从而逐步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提高学生法治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基础法律知识教育,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提升学生的法律认知,同时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和遵从,是对法治的认知、观念与态度,能帮助学生达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之目标,实现法治意识的内化。因此,思政课法治教学要改变以往的课堂灌输模式,创新法治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法律问题,在案例分析和多项活动中内化法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在情境体验中培育法治信仰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需要人们从内心信仰之。著名学者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  相似文献   

5.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编写,体现了国家意志,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法治素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法律案例。  相似文献   

6.
法社会学功能论视角下,法律与文化等共同组成社会的有机整体,法律的变迁和社会其他部分的变迁相互影响。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和依据,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起着关键作用。在法社会学视野下,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法治案例在教材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案例质量低下、案例的表现形式不够丰富。为提升法治安全的教学效果,教材应增强案例的生活性、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综合性、丰富案例表现形式和载体,以求进一步完善案例的设计,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法治教学要基于法律文本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必备的法律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引用有据。法治教学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支撑,离不开教师对法律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法治素养也离不开其对法治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案例:曹某中年得子,非常高兴。由于从小过分溺爱,儿子养成了好吃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所述典型宪法案例即近年来涉及宪法内容热点或者影响法治社会建设的案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典型宪法案例极具教育价值,是法治教育的有效素材。典型宪法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双向互动。典型宪法案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扩充思政课教学思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素材支撑,也有助于丰富法治教育途径,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培育学生法治意识,从而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由韩振峰主编、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由于教材涉及到的大多数法律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儿童立场,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质疑、判断、分析、反思,自主建构相关主题的法律知识体系,缩小儿童生活与法律条文之间的差距,实现道德情感的认同、道德认知的巩固、道德品格的生成,以及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我市举行了以"打造高效法律课堂,提升法制教育实效"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法律课堂教学研讨会,6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形式,独立研习课标,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成功开设观摩课。参赛教师广泛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深入运用法律案例开展法治教育,使法治知识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法治精神进一步弘扬。这些优质观摩课,充分凸显了法律案例教学的独特魅力,使得课堂更加"接地气",更适合学生健康成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以后,如何向中学生讲好民法典、将民法典的理论思想和精神内核融入思政课法治教学,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全新实践议题。以选择性必修课程《法律与生活》教学为例,学习法律原文,从顶层设计角度学习民法典并做好普法释法工作,培养学生理论兴趣;优化法律案例,利用事实推动教学,强化法治事实辨析,引导学生关注法治现实;创设法治情境,找到学生经历与法律知识的结合点,提升学生法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校与学生之间诉讼案例的分析,从法律规定、法律原理、司法实践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在行使管理权过程中,应当树立法治观念,依法管理,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树立法治信仰,而法治信仰的树立需要学生内心产生价值认同。价值辨析引导学生对法治案例进行分析、判断与选择,帮助学生减少价值混乱,形成正确的法治价值观。在法治教育实践中,学生对一些法律案件的争论,有法治认知上的差异,有法律理解上的区别,但更多的  相似文献   

14.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如何将民法典深植于中学生心中,是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走进社区等路径,将民法典教育无缝嵌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法治教育,是一种适切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契合的结合度,以体验生活性、突出体验性、避免贴标签现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列举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充分挖掘案例中的法治素材,在参与中获得法治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巧用富有生活味的“舌尖”案例,创设议题式教学情境,厚植法治观念,设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澄清认识,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分享中触摸法律,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6.
<正>思想政治教师应优选教学案例,营造法治教学情境,将真实、复杂而又具有典型性的法治案例融入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让学生在探究、推演、思辨中提升法治意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价值。一、德法兼备育认同思想政治课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师遴选教学案例,在渗透法治意识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价值引领,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取向,兼顾法治意识提升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让学生在探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既养成崇尚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情感,又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7.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六年级(上册)为法治教育专册,其中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及法律概念.教材对一些法律的论述不是很清晰,甚至会使教师和学生产生误解;其中还涉及到很多字面相近的概念,如不进行准确的分析,也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误解.这就需要从法律专业角度对教材中论述的问题进行阐释及概念分析,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保证法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普法教育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法律素质是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案说法,适时抓住学生身边高发、频发的案例,通过普法背景、情景回放、法官说法、守法建议等环节,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精准普法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生动的法治熏陶,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让普法工作不仅精准聚焦而且更加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法治教育理念亟须从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教育思路。当前,法治敎育理念亟须从注童普及法律知识;ti注童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敎育思路。策划者说我们都有一个"法治梦":法治为王,国家依法治理,事事依法办理,人们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在法治光辉的照耀下,社会有序运行、和谐发展。实现"法治梦",基础在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  相似文献   

20.
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方法改革及创新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律科学的特点要求法律人才必须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完善也要求法学教育必须改变长期沿袭的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开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正确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学生从事法律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使学生通过教学环节加深对法律规则、法律制度的感性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