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也进入了云时代.为了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本文重点结合"云计算"的特点以及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对网络学习的影响,针对本校的"雅美"校本课程,探究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云环境下,初步构建"雅美课程"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
古文经典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在经典诵读中如何提高学生诵读效果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诵经典、塑人格"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任务,古文经典诵读是学校语文教学中严肃而又生动的重要一环,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感以及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信息反馈和激发动机的作用.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宗旨,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并把学生发展性评价作为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过程中的主线.强调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体现综合性、趣味性.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鉴于上述的认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这对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其深远的影响,期待对推广经典诵读教学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5.
璀璨的中华古经典诗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近年来,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学校以"精耕传统沃土,让校园诗飘词舞"的校本活动为依托,扎实开展了"诵古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主要做法是:一、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首先,激发学生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兴趣,以能吟诵千古诗文为荣。为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古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6.
学校以"国学启蒙教育"为特色课程,开发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让师生在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立君子品,做有民族根基的、知书达礼的辅延人。实施策略有:加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力度,整合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的平台,提高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效益,促进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开辟国学经典诵读的新途径。创新国学教育,信奉国学立品,催生学校特色,实现童蒙养正,应成为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经典诵读对于高中生的个体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高中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到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教学中去,通过拓展型课程给经典诵读提供一个传播平台。这样不仅能使基础课程的教学得以展开,真正做到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互动,也同时能够引起教师与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足够重视,营造出炽热的经典诵读氛围。  相似文献   

9.
<正>开发主题诵读课程的缘起在国家教育部与文化部的大力倡导、推动下,经典诵读受到更多学校的重视。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组织学校的语文老师开展了七年的经典诵读实验,编写了12册《经典诵读读本》,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快乐诵读"的操作策略,使学生在小学六年内达到轻松背诵十万字的目标。尽管如此,我们没有满足,始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代表,在小学加入国学经典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知识底蕴。因此通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开发特色课程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突出问题,以及实施策略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为学校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迪 《考试周刊》2012,(85):153-154
让经典诵读走入课堂,需要有各方面的准备,这无疑是经典诵读的深化.而其关键是对课程性质的定向和课堂结构的架设。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本文从课程资源、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索经典诵读课程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方凤桃 《中国教师》2013,(14):68-71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新课程时代呼唤与时俱进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唯有结合各项综合性活动,开发更多课程资源,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以下简称"万松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背景下,打开思路,将"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作为课程资源导入"品德与社会"课程,  相似文献   

13.
吴子芳 《教师》2019,(9):58-59
教育改革在小学阶段的逐步推行,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开展经典诵读课程,引导学生挖掘国学经典的潜在魅力,进而让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诵读经典习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经典诵读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促进语文教学结构升级的主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经典教育,精彩人生",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组开发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润物细无声中"精彩着广大师生的智慧人生。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实验小学自2007年起坚持"传承国学经典之精华,培育笃学厚德之人才"的思想,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智慧成长奠基"的办学宗旨。我们语文学科组一直致力于经典诵读的研究,经历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涵养性情,增长智慧,提升眼界,从学科特色走向校本课程。二、课程开发实施的纲要  相似文献   

15.
<正>淮滨县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淮河之畔,建校20年来秉承"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校训,一直行走在语文课改探索之路上,逐渐寻得"读"的真谛。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学校深谙经典文化的强大教育力量,高度重视经典诵读,一直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2008年暑假,学校成立经典诵读课程研究小组,通过两年的实践,编成了校本教材《我爱诵读》。2010年秋季,诵读课正式进入学校课程表。每  相似文献   

16.
在"和美文化"的校园背景下,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和美校园的构建。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校本课程、分段编写教材、举办多种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经典诵读能力,从而使和美校园更加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自信"的主要内容之一。2018年,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布《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让中华经典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给基层学校开发实践初中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提供了启发指导。  相似文献   

18.
经典美文诵读以吟诵为主要方式,以舞台表演为载体,运用多种典型的手法来诠释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它是一种把经典美文与音乐、舞蹈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经典美文诵读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读思达”教学法为指导的“三元一体”经典美文诵读课程开发策略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创新价值,对学校课程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照斯基尔贝克程序进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为打破一本教材到底的常态,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蒙学读本、唐诗宋词、国内外名家名篇以及除苏教版以外其他版本的小学教材中筛选出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按低中高年级重新组合编写出一套新的诵读教材,并采用游戏、吟诵、角色朗读的方法,配以相应的评价,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在识字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