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秦超 《军事记者》2006,(9):41-42
2005年10月13日《解放军报》刊登的通讯《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通讯类一等奖。神舟六号飞天无疑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各媒体无不投入精兵强将,不惜篇幅和时段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报道。这篇通讯之所以能技压群芳,除了具备主题重大、时效性强等基本特征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事件浓缩在1500余字的短文里,容纳了与新闻主题有关的60多个信息。其中既有宏大场面的描绘,又有精彩细节的刻画,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用墨浓淡相宜,粗犷处,线条泼辣,一句…  相似文献   

2.
去年“神六”飞天,人们从媒体轰轰烈烈的立体报道中充分体验了心灵的激动与震撼,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得到空前增强。可以说,“神六”飞天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一次深入人心、振奋群情的“媒体事件”,从天上到地下,从电波到印刷,人们着实品尝了这一新闻策划的饕餮盛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2005,(12):21-25
在媒体大战中显文汇特色--关于"神六"飞天报道 李翔(经济部副主任): 海外媒体评论说,"神六"飞天是中国历次航天活动中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对媒体来说,这是一场盛宴,也是一次高手竞技.回过头来看这次媒体大战,的确是高手如云.  相似文献   

4.
在“神舟”五号飞船胜利返回仅仅不到24小时,封面印有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照片和亲笔签名,书中包含他的首次“飞天”感受和生平、家庭生活等内容的图书,已经装订成册,走下了印刷厂的生产线。这就是华艺出版社在第一时间推出的《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一书。该书以首次独家披露此次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经历,全视角介绍了“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内幕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曹莉 《中国地市报人》2013,(10):110-111
2012年9月20日,《酒泉日报》创刊二十周年,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酒泉日报·飞天周刊》也在当天推出题为"一起飞翔"的纪念特刊。《酒泉日报·飞天周刊》是2004年酒泉日报社创办的一份旨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都市类报纸,办报中始终坚持平民化的立场、视角,期待读者一卷在手,温暖在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周刊如何回顾发展历程,怎样和读者实现心的沟通?我们反复打磨策划方案,报社领导亲自把关,要求日报和周刊的特刊根据不同  相似文献   

6.
逝去的2003,东西南北中都在忙碌紧张;用号子和夯歌,几多依恋,党中央运筹帷握,筑起了新的长城。几多怀想,决胜千里之外,我们频频回望;走近群众走进病房,2003档案,崭新的2004,打赢了抗击非典歼灭战!“神五”飞天世人称赞,一切向往,英雄杨利伟的名字,一切希望,2003档案,刻写在历史  相似文献   

7.
许力红 《中国档案》2012,(10):80-81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代表中华民族叩访"天宫"的,不过8位航天员。而为这些飞天英雄搭建"天梯"的人,又何止万千。中国,正在以令世界惊诧的"中国速度"飞向太空,问天之旅不断开启新的征程。本季,我们将聚焦中国航天事业及其背后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8.
周凯 《新闻记者》2012,(9):88-91
在"神九飞天"报道中,各类媒体的报道方式有所不同,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新媒体无论在报道内容、报道方式还是在报道手段等方面都有创新之处。本文从网络媒体的创新手段以及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效合作这两方面,对"神九飞天"新闻报道的模式创新之处予以分析,力求探讨一种兼具新闻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报道模式,为重大新闻专题报道的传播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2月6日傍晚时分的北京西站,静静迎候旅客的T75次列车与往常不太一样,"和谐列车欢乐年,飞天之旅丝路情"与"欢迎您参加北京西至兰州T75次列车春晚活动"的横幅醒目而别致。车厢内,"飞天"气息扑面而来:各式飞天图案的窗花等装饰物,独具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如此普及的今天,文字报道向何处去?重温一下全国好新闻《“飞天”凌空》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个“瞬间”如果用电视新闻来反映,也许还没有来得及看仔细就闪过去了,头脑中留不下太深的印象;而  相似文献   

11.
狄春华 《中国广播》2011,(11):77-79
“201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期间,甘肃交通广播策划推出5小时特别直播节目《大话马拉松》,在业界和听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本文就该节目如何发挥广播现场性、快捷性的特点,强化广播声音元素,并创新采用广播和图文直播,通过飞天新传媒、新浪微博、QQ群等多种网络方式,与受众群体即时交流,延伸并拓展了新的互动渠道,积累了跳出体育赛事做广播赛事节目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浓墨重彩、悲喜交加的一年.年初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动、神七飞天,中国媒体出现在大事件的每一个现场,凭借前所未有的开放意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中国媒体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刘清原 《新闻前哨》2005,(12):38-38
襄樊晚报自10月12日至18日,推出“神六”飞天特别报道6期,共计49个版,此前此后也进行了大篇幅的相关报道。“早、快、奇、独、厚、热”,是这一特别报道所具有的六大特点。 ——早:早在2003年“神五”飞天后,作为航天员梯队的枣阳人聂海胜便受到襄樊晚报的关注。在聂海胜返乡探亲期间,本报记者与聂海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聂海胜曾为本报题词留言。此后本报联系医疗单位赴聂海胜老家,将聂母接到襄樊过节并看病,对聂家换新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全球经济在经历了一年前自由落体式下坠之后,走上了复苏(或反弹)的上升曲线。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为年GDP增长保8%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强劲助推。伴随着证券市场上各种物联概念股票的飞天表演,“物联网”一词惊现我们眼前.人们隐约感觉到了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正要成为市场的主流热点。从传播的视角,以物联网为例,理解概念经济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专家是这样评价这篇特写的:作者以军事记者特有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太空这一举世瞩目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写法上,记者采用了零距离第一现场目击的“镜头组合”式笔调,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笔触细腻、流畅生动,文中还穿插了对杨利伟当年出征太空的回顾,使全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英雄携手飞天》见报后,受到了广大官兵和读者的好评,国内许多网站都作了转载,并引来热评。一篇只有1700来字的现场特写,何以获得如此殊荣?回顾采…  相似文献   

16.
《哈利·波特》的双重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网络时代的阅读神话 在影视、DVD、电脑和互联网等新兴传媒狂轰滥炸的今天,在一片“文学已死”、“图书将亡”的哀叹声中,一位骑着飞天扫帚、戴着圆形眼镜的英国英俊少年书生哈利·波特的横空出  相似文献   

17.
赵楠  邢若男 《现代传播》2022,(8):50-57+85
敦煌是人类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的交汇点,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敦煌国际文化的厚重性、包容性、多元性、立体性特点,赋予了敦煌作为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的战略要点和国际传播媒介的独特地位。飞天乐舞是敦煌壁画乐舞中最具文化交流认同特点的现象级别的代表符号。飞天的形象衍变体现出佛教壁画文化东传至中国,从一开始的物的属性模仿,到最终完全被中华文化吸纳汉化,其最初的物质性被消解,最终升华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美神符号的过程。这一过程展现了各时期中原与西域等国在保留本民族特点的基础上,接受其他民族审美特点和风格,进行磨合改造的文化交流最终深化为文化认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选清 《军事记者》2006,(10):38-40
《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专家是这样评价这篇特写的:作者以军事记者特有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太空这一举世瞩目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写法上,记者采用了零距离第一现场目击的“镜头组合”式笔调,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笔触细腻、流畅生动,文中还穿插了对杨利伟当年出征太空的回顾,使全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英雄携手飞天》见报后,受到了广大官兵和读者的好评,国内许多网站都作了转载,并引来热评。一篇只有1500多字的现场特写,何以赢得如此殊荣?回顾采…  相似文献   

19.
神九飞天,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闹天宫"——入住空间站天宫一号,又是中国第一个女航天员上天,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嫦娥飞天,第一次有了真人版。这一航天盛事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新闻记者前往采访报道。浙江日报记者肖国强说:"我,一名普通记者,是何其有幸,能如此近距离地目睹一个文明古国在科技领域迎头赶上的生动足迹,感受一个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的,每一位参与过报道的记者,都能讲述一个个"我与神九报道背后的故事"。本刊特邀5位参与神九飞天报道的记者,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介绍他们的采访心得……  相似文献   

20.
人类绝大部分的发明成果几乎都是最先应用在了互相杀戮的战场上,历史上无论是正义的战争还是血腥的侵略,战争始终部是促进技术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的飞天梦想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的漫长时光,而在1903年飞机刚刚发明不久,它就在战争中被作为武器使用。飞机在战争中投下的第一枚炸弹,标志着战争武库中又增加了一个“轰炸机”这个新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