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仅作狭义的“通识课程”来理解,并常常把它与专业教育 相对立。概念的误读会导致通识教育的实施不力。通识教育是某种形式的课程实践,更是一种教育理想或理念。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本质与路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仅作狭义的“通识课程”来理解,并常常把它与专业教育相对立。概念的误读会导致通识教育的实施不力。通识教育是某种形式的课程实践,更是一种教育理想或理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位”的实践逻辑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多学科的折衷平衡消解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实践”遮蔽了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构等等。对此,我国高校亟需摆脱旧有观念和体制的禁锢,确立“文化育人”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促进通识教育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员参与、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为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目前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知识轻技能、重形式轻思想、教育活动“复制化”等倾向显著;改变通识教育的现状,要转变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定位,提升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实践的能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邱小芳 《文教资料》2012,(9):130-131
通识教育是高校改革的新趋向。本文作者从现状出发提出了高校改革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在对通识教育的概述的归纳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及必要性原因,就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特点与实践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在高校培养人才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纠正狭窄的专业化教育体系造成的一些严重弊端,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识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载体,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占有主导作用,而教师作为通识课程的讲授者对通识教育有什么看法?在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什么体会?就此问题通过对两名某高校通识课程授课教师的访谈,了解他们的通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国内各高校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通识教育改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通识教育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以鞍山师范学院十几年通识教育实践为背景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地方普通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正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美国的通识教育在实质上异曲同工,但在实践阶段上差距颇大。本文对通识教育概念与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美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作了简要的对照。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内涵,以及当前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通识教育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构成要素与制约因素;依据大学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模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双向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昌智 《文教资料》2008,(3):176-179
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从倡导、探索到实践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但回顾历史,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进行双向反思:在纵向上,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历史性缺位与人文素质现实性的缺失让人反思--"大学"身份何以迷失了?怎样根除我国高校制器而非育人的专业设置之弊?通识教育又怎样由意识指导走向真正实践?在横向上,全球高校通识教育的规范化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失范相比较,让人反思--通识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通识教育到底教什么?在由历史到现实的搜寻中,在与世界高校通识教育黄金范式的比较中,我国高校应从反思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3.
王玮 《教学研究》2006,(5):403-407
我国当前正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美国的通识教育在实质上异曲同工,但在实践阶段上差距颇大.本文对通识教育概念与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美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作了简要的对照.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实施了多年,教育部也一直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但国内对此认识不一致。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实践着通识教育,而且还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国外常青藤高校有成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地方高校是否也可以实施通识教育?由于认识不一致,国内地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时在如何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对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科学设计适合地方高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和管理体系,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熊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47-148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有四个主要因素制约着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有效实施。其一,对科研的过分导向和对教学学术性的认识模糊,直接影响着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其二,教育功利主义抑制了通识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生长空间;其三,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定位不清,限制了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四,专门管理机构和制度化保障的缺乏,制约着通识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西方通识教育发展的对比与分析,探寻“境教”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在通识教育中实践“境教”发现,“境教”与通识教育密不可分,“境教”对于通识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倡通识教育的当下,高校探索、实践“境教”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校海洋通识教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在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还不明晰。本文在概括国内外海洋通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深入分析该校海洋通识课的开设门类、实施目标和框架,并对高校海洋通识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解读,建构了高校海洋通识教育知识体系模型,分为海洋文化、海洋科学、海洋经济和海洋实践四个模块,以期促进中国高校海洋通识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有近20年,但目前就什么是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也没有一套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径。本文借鉴雅克·德洛尔在《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中的教育理论,结合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实际,就通识教育界定、实践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