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X是X”句式以“是”为轴心,前后成分完全相同,表层形式简单而内在意义丰富,是一种特殊的句式。从“语义——语用”互补原则的角度出发,对“X是X”句式进行比较细致的语义分析可以发现,“X是X”句式并不像许多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毫无语义学上的意义。它具有非常丰富的显性语义和无限的潜在语义内容。  相似文献   

2.
"X不比YA"句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洁 《天中学刊》2003,18(4):72-74
“X不比YA”作为比较句式“X比YA”的一种否定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它既可以表差比,又可以表等比,这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验证。但无论是表等比还是表差比,这类句式对X、Y有一项共同的语义制约:X与Y的性质是趋同的。心理基础(类推作用的影响)、逻辑基础以及一系列的语用差异促成了它与另一种否定比较句“X没有YA”的共存。  相似文献   

3.
"X比N还N"句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还”的性质、功能,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4.
试说"-V/V"式     
本考察了“-V/V”式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探讨了该句式在语法分布上的特点,即该句式一般只出现于肯定句和表示肯定的反问句中而不出现于否定句中;研究了该句式在语用表达上的作用,着力解释了动词后成分所具有的超乎寻常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比较句“A跟B—样(X)”的否定形式一直是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分析,将“A跟B一样(X)”句式的否定形式分为常用的标准否定式“A跟B不一样(X)”和非常用的特殊否定式“A不跟B一样(X)”两种具体类型,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两种否定形式特征的差异进行探讨,提出在实际的国际汉语教学中,不应简单地用推导方式来讲授这两种否定形式,而应以“实用”为出发点,从“感知”到“理解”进行分级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未尝+不”形式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大都是用一个双重否定表示一种周遍性的强调,而在清以后的白话小说中却是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较弱。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盛行以后,“未尝”表示否定的语法功能逐渐被“没有”取代;二是“没有”进入到双重否定句式中,具有周遍意义。“未尝”作为双重否定表示委婉的肯定这一语义特征加强,“未尝不”形式表示委婉的肯定与其所在的句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相似文献   

7.
陈玉红 《文教资料》2009,(13):17-19
“P什么P”作为现代汉语口语中的特殊句式,在其句法、语义、语用方面自有其特征。“什么”表示否定,语义指向谓语。在不同的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语构成的“P什么P”中,“什么”对应的否定词也相应不同。无论从语义上看,还是从构句条件上看,P1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语义羡余的P2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X不比Y·Z”属于歧义句式。其中表示陈述差异的A类,从唐代以来一直存在,类似“比lY·Z”复杂谓语经过六朝至唐代的发展,促使“X不比1Y·Z”出现。与之同形的“X不比2Y·Z”,随着不同性质的形容词充当Z和实比与虚比的差异,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语义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两类表否定或禁止的“A什么A”和“什么A不A的”句式。通过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其进行对比探究可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李姝 《成人教育》2007,(8):85-87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13.
"X+透"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透”结构是比较特殊的述补短语。文章主要研究“X+透”中“透”做补语的词性和意义、能带“透”做补语的词、带有“透”做补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透”做补语的语义指向等。  相似文献   

14.
“X+王”虽然从古就有,但其中“王”的语义不断经历变化,如今“王”在很多情况下已不作为词根语素存在。通过对“王”的新义探究可知,“王”在原有语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义,多表示“形容的状态、程度之深”,在限制性语境或具有限制要素的固定称号中表示“某个领域之最”。结合“王”的语义分析及“X”的分类研究可以得出,“王”的语义发生了虚化,成为了“相对不成词语素”,具有类推性、能产性等特点,符合类词缀的判定标准,已经成为了类后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韩国歌曲《江南style》的热播,“X style"瞬间成为流行语,并且不断泛化.其中“X”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一些体词性和动词性短语;既包含表示人物和处所的语义,也包含表示动作和性质的语义.“Xstyle"是一个包含丰富语义内涵的形式,富于积极向上的时尚气息.  相似文献   

16.
“X+的说”是网络语言中新出现的句法现象。“的说”是个具有高确信度的语气词。表达说话人对事件、意志、感情的强烈肯定,突出强调说话人所说的内容确实是这样的。其中“X”可以是陈述句也可以是祈使旬。“X+的说”旬式可以视为是一种有标记的句式,“的说”是高确信度的标记。由于网络交际这个大语境的要求。“X+的说”句式也具有机器化和宣告性的特点。但“X+的说”还有自己的特点。“的说”承载了表达语言主观性的功能。“的说”的产生是动词“说”逐渐虚化,和“的”粘合在一起表示语气的过程,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构式语法框架内讨论了汉语“不就X”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论述了“不就X”的主观量及历史渊源,认为:(1)该构式表示说话人主观上的“看轻义”,语用上有“不屑、轻蔑、轻松、容易、不重要”的含义;(2)整体上表示主观小量义;(3)“不就X”来源于“不就是X吗”结构,语气词“吗”的脱落与“是”的省略为其提供了句法上的可能,汉语双音化趋势与类推机制是“不就X”成为独立构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连X都Y”是一种典型的强调句式,学界对其多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介词“连”的性质、语用及其他方面.然而,研究者们并未对“连X都Y”句式认知层面的具体内容,以及该句式所表达的隐含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为此,本文将对这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便能在具体言语交际时使用得更加得体、准确.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9,(5):89-93
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句式广为流传,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X也是醉了"构式,在结构上、语法上、语用上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语言构式的角度看,可以将"X也是醉了"结构拆开分析各部分结构特点,再组合起来把整个句式带入宏观语境。对其具体语境产生的具体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可对"X也是醉了"这个构式的产生方式,语法、语义、语用等几方面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X不X"反复问句,根据具体的语言事实,结合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代汉语口语中否定副词"不"的虚化现象,探索由否定副词"不"到语气词"不"的语法化过程。语义方面表现为否定语义逐渐消失;句法方面表现为否定副词"不"句法特征的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