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些学术刊物和报纸先后发表文章,对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前一段时期,学术界关于农民战争、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作了许多研究和探讨时,出现了不少分歧的意见。这些不同的意见,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概括起来,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运用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来研究历史。最近的讨论,就是从这些具体的历史问题引起而发展为理论上的探讨的。现将讨论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什么是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来,全国学术界对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的相互关系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讨论的展开,对于今后历史科学领域内如何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以反对各种资产阶级的史学观点,从而使历史研究的工作大大前进一步,必将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讨论的焦点,已经集中于作为历史科学两个既有区别而又统一的概念即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究竟怎样才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统一。就已经发表的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17年中,史学界展开了对建国前那种非历史主义思想和做法的批判与反思,提倡历史研究要求真、求实,竭力倡导历史主义思想,史学界掀起了一股科学的史学思潮。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21世纪之后,史学史的研究者们回顾20世纪西方史学的时候,莫不惊叹在这个已不是"历史学的世纪"里历史学所取得的不同寻常的发展。19世纪里引以为傲的史学成就,如历史学的职业化和制度化、德意志的历史主义传统、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历史编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主义批评突出强调史学与文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关系,汤普森对《伦敦》的新历史主义解读,清楚地展示了文学叙事与社会历史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借鉴汤普森的做法,探讨新历史主义理论及其批评手法,可以从新的视角考量新历史主义批评、发展布莱克及《伦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历史主义的内涵随时代发展变化,应客观看待资产阶级历史主义观点,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观点辩证统一。新时期各种史学思潮冲击传统历史主义的同时,也将推动历史主义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研究思想方面的拓展及创新。  相似文献   

7.
把握马克思与历史主义问题的关系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条新路径.历史唯物主义从自然与历史的有限统一、结构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成功地战胜了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困境.历史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观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克服历史主义困境,也不仅仅是在方法论层面,历史唯物主义通过诉诸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有限目的论"解决了历史主义不得不"假手于上帝"的困境,从而解决了历史主义关于历史意义的根基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中国实证史学多持客观史学立场,其形成与西方史学之传入有关。但其思想来源,即实证主义、兰克史学与实证史学三种客观主义史学思想却长期被学界混淆。此三者中,实证主义与兰克史学分别源于英美经验主义传统和德国历史主义——观念论传统,在史学方法和基本意旨上均呈针锋相对之势。前者主要指向人类社会历史客观规律,具有科学主义的社会科学倾向,后者则指向"客观中立"的个体描述,具有人文主义倾向。而实证史学则是两者在转型期的调和形态,在西方史学中只是一个短暂的思潮,但因时逢中国近现代史学奠基之机,且恰与中国传统史学的纪实传统契合,遂成为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的真正导师,而其客观历史事实观念也因此成为中国史学的"常识"。  相似文献   

9.
理性史学是指14世纪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史学。理性史学认为,历史是人类自身的向善活动,其特征就是不断地进步,而其动力就是理性;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活动,其任务是揭示人类进步的原因,其性质属于科学;历史认识的基石是事实,其方式为线性时间,其方法是因果分析。理性史学的孕育、生长与成熟,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西方历史学从中世纪宗教神学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司马迁用文学笔触记载的一部不朽的史学专著。用文学典型笔法即通过作品的个性化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系列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又极具时代代表性的勇猛果敢、刚愎自用和自矜功伐的西楚霸王的典型形象。用历史的笔法塑造历史人物项羽,记载了他的诸多有功和有过的历史事件。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又倾注于字里行间,综合文学和历史来分析,可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来解读这部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生活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丰富起来,史学研究领域也是如此。一时间,西方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相继在国内得以介绍,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等对客观历史的复杂性作了深人研究,颇有新意,不少学者为此欢欣鼓舞,认为中国的史学研究,正逐步走向世界。然而,近年来有一种情况颇引人注目: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过时的,认为阶级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过时了,或者说是不全面的,因此各类翻案文章不断。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要改良不要革命”的观点,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不必要”的,腐朽的…  相似文献   

12.
自产生之日起,不同的哲学家对历史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作为哲学现代转向的重要根基,历史主义成为研究问题的重要原则与方法。马克思哲学是哲学转向的一部分,其在运用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分析,阐述了他的历史主义方法及其内涵和本质,比较了他的历史主义与以往历史主义的不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上解决了历史主义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揭示了被本质思维掩盖的"历史"自身,为现实生活世界寻求确定性依据,为作为人类理想生活的共产主义寻找必然性,在历史与实践的客观性上弥合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主义是不同于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国内新时期的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与国外新历史主义批判理论之间彼此互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文艺现象。本文以《温故一九四二》为例,从新历史主义文论批评视角如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大写历史小写化、客观历史的主体化以及戏剧张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学和公众史学都关注"历史文化"。"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共同构成历史教育学的学科基础。而致力于向非专业人士传播历史、但不包括学校课堂历史教学的公众史学,"历史文化"同样是其重要研究内容。公众史学给历史教育学带来挑战。历史教育学可以从公众史学中吸取灵感,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主义理论把历史与文本的关系作为分析的中心问题之一,认为文学是能够彰显历史本来面目的鲜活逼真的艺术形式。新历史主义突破"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海明威的《雨中的猫》既是一篇讲述历史的文本,又是文本形式的历史事实,因此该短篇小说富含新历史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源于法国并活跃于20世纪中叶的年鉴学派在历史主义问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其特征是进步,表现在文明的连续性与多样性上,而其动力则是抉择,即"回应",亦即对来自于地理、经济、社会与精神等不同方面"挑战"的反击;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及其所构成的社会,其任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则、构建客观性的历史事实,其性质为科学,其功用在于思想与精神的审美、理解现实及其缘由、构建人文学科知识,提供社会学研究的独特方法;历史认识的基石是时段,包括"短时段"即"事件史""中时段"即"社会史"与"长时段"即地理环境史,其认识方式则是基于社会学上的总体史学,或者说是整体史学,它要求用分门别类、条举件系的形式描述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其方法则是问题史学,即历史学家抱着"求知释疑"的动机,针对现实生活中所涌现的人类社会各方面出现的问题,"历史学从事物发展的角度予以阐述解释","从历史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是"历史文化主义"。相对于原来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历史主义而言,它将一种对于文学而言的外在性历史视角,转化为文化场域内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将历史文本化,历史首先被视为一种文本的建构而非客观的存在,动摇了历史叙述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语言透明性,使外在性的历史以"文本—文化"的方式转化成了内在性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将形式方法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将原有的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转化成了一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跨文体互文",新历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的纯内在性。这种泛文本化的思想方法为文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一种文化诗学、历史诗学。但这种文本化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境:其一是使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的否定性结构更为显著;其二是使"历史"被抽空了丰富性的内核,成了空洞的概念。新历史主义的这种困境也是文学理论尝试以二元对立的共时性结构来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重建一种文本自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一尝试的最终困境。新历史主义使文学理论走到了"文学之外",却没能使文学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文化之外"、"文本之外",新历史主义者依然没能走出杰姆逊意义上的"语言的牢笼",将一切泛文本化实际上否定了文学有任何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历史哲学的发展,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即历史观、史学观和哲学观.历史观以历史本体为研究对象,史学观以史学为研究对象,哲学观以历史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沃尔什所谓"思辩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划分,分别相当于历史观和史学观,只不过他本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本文则阐述了三种形态的历史哲学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主义是历史学无法回避的一个概念,也是学术界最有争议的一个概念。必须历史地看待历史主义,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历史主义。文章在分析历史主义的起源、流变及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主义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阐明了历史主义是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和研究历史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领域甚广,在史学方面,他提出了"现代的历史"观,主张把握历史的现代性,并运用综合方法研究社会史和经济史。其"新生机主义历史观",把文化作为历史进化的推动力。在史学史上,他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将中国史学史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其历史哲学,也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