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传播对转型期社会的言论生态及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其在官民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凝聚公民社会力量等方面的高效性,都促使我们对微传播视域下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助力进行研究。本文从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场域特性;公民社会微传播的媒介内容特质;微传播语境下公民社会塑造的思路与路径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社会形成与作用机制的微传播媒介特性。在微媒介赋权的过程中,媒介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发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一个介于公民和国家之间,公民积极参加的社会活动领域正日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20):49-56
研究主要通过"大阅兵"在微博平台的传播,具体分析被传统媒介预构的"媒介事件"话语共识,在自媒体平台到底存在话语解构危机还是共识重建效能?研究发现: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更倾向于构成一个不同言论相互影响的"诠释社区",但这并不影响专业媒介在"媒介事件"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同时,这种网络围观和集体协商过程也伴随着冲突与"脱轨"的话语显现,但其中的一些"抹黑"或"破坏"性信息,只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下的边缘性存在;同时,微博评论的立场与原微博立场有较大联系,负面立场的信息传播效果更好,这警示各大传播主体应积极利用微博平台理性表达自身观点。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很大相同的一个特征就是其言论空间的空前扩大。众多网民使用互联网的自由性同样体现在通过网络传播言论信息的自由性。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经历了从单纯转发传统媒体的言论信息到原创性地登载签约评论、特约评论和网友来稿,从借鉴传统媒体的言论传播到适应新的传播特点而日趋个性化的快速发展过程,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确立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媒介技术、媒介信息以及媒体言论和报道倾向与国际舆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晓娟 《新闻世界》2011,(5):112-113
自由传播权作为表达权的衍生,是公民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权利,而政府对于公民以及媒介的言论管制只有在确有必要,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情况,才能酌情对一些传播活动进行规劝,否则任何的限制措施都是不合理,不应该的。政府与媒介以及公民个人不应该是层级差序关系,而是信息交互式传播中的平等关系。本文藉由近年网络引发的若干事件,认为网络舆情具有吸纳民意,有利于制度内的政策与网络舆论达成互动。  相似文献   

6.
内容是媒介的灵魂,媒介内容分析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跟传统媒体的内容相比,网络媒体的内容更加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等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客家文化的网络传播,其媒介内容以客家文化信息为主,按主题可分为网络新闻、网络言论、网络娱乐、网络广播等方面,还可以按呈现形式分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麦克卢汉,生前以石破天惊的言论震惊了也惹恼了传播学界,在毁誉参半的喧哗之后,麦氏及其理论沉寂了许多年。数字技术催生的电子媒体和信息社会却无不契合了麦氏神奇地预言。麦克卢汉的研究方法具有现象直观本质和文学化倾向的特点,使得他能够出色完成媒介探索的任务,开辟了侧重媒介技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徐彦 《传媒》2014,(22)
正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并在《话语的秩序》中最早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观点。媒体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媒介控制者的手中,他们通过媒介生产和传播具有自我倾向性的信息或言论,以达到特定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当农民走向市场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时,传媒中离农民生活最近、传播信息最快的农村广播应加强信息服务,义不容辞地担起为农民传递各种信息的职责,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民听众信息需求的必然,也是广播媒介实现信息传播功能的必然。近几年来,江苏丹阳电台通过不断探索,突破了过去传统型的“催耕催种”式宣传,使农业宣传逐步栏目化、科学化、信息化,受到农民听众的欢迎。一、小言论、大道理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民听众需要广播媒介提供哪些信息呢?首要的是政策信息,包括政府制定的有关农…  相似文献   

10.
郭栋 《新闻实践》2012,(8):49-51
新新媒介是把双刃剑,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传播信息垃圾、谣言、攻击及煽动性的言论等。目前我国对传播失范的新新媒介问责力度逐渐加大,在问责主体、方式、法律法规适用等逐步规范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为对策,应该提高受众的新新媒介素养,建立健全法律规范等。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更大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引导舆论的潜移默化性,那么,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网站,应该如何有效利用论坛这个“言论和意见的自由市场”,抢占网络空间的思想宣传阵地,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就成为每位新闻网站从业者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一、从媒体属性看新闻网站论坛定位媒介作为社会信息组织的公共服务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媒介所从事的信息传播与信息服务的社会共享性,因此,无论在何种制度下,媒介普遍被视为一种公共事业,而被称为“社会公器”。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信息对于农村的致富和发展至关重要,媒介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从相对宏观的视角审视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以期能够转移国内相关研究对媒介传播效果的过分关注,重新重视媒介作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载体、信息来源以及影响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的观点认为,尽管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仍然缺点不少,其应用也有待挖掘和接受实践的考验,但不可否认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应当和即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颂辉 《视听》2012,(5):30-32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单纯依靠抢速度、抢独家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媒体竞争新局面,而借助新闻叙述事实,依托评论传递观点,这种述评融合的方式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媒介正在从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向深层次的信息解读转化,如何加强新闻短评无疑是值得思考的。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电视新闻的特点在于"短平快","小言论"  相似文献   

14.
信息即逆熵--解读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常的概念中,物质是不能被称做信息的,媒介却都是物质.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就是无从理解的荒诞言论.本文另辟蹊径,从最能揭示信息本质含义的"信息即逆熵"角度来解读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最后得出"媒介即讯息"普适于电力媒介,但并不能推广到印刷等媒介领域的新颖结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信息与传播主导的社会环境中,新的传播形态不断涌现,信息、媒介、传播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媒介、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变化,呈现出当前界限模糊、深度融合的复杂关系,并催生出媒介高度丰富低度呈现、信息空前集中空前分散、传播瞬时在场瞬时消解的无媒介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6.
处于传播科技目新月异的年代,“拥有媒介才能真正拥有自由”的传播预言,正在因网络所激发的言论民主,被越来越多地变为现实。当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电子媒介的所有者、媒体成为思想表达的有力通道之时,社会文化更新了内涵,并进一步获得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具有的正确地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有效地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也指受众的批判性思维反作用于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使人们掌握媒介进行传播的相关知识,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和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使人们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只是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相似文献   

18.
媒介触达了社会各个领域,也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不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中介,而是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参与并影响着社会事务的发展,推动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阐述了媒介化与媒介化社会的理论渊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媒介化社会网络信息传播面临的风险,希望通过重视主流内容传播、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持续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网络信息法规、提升媒体把关能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措施,助力网络信息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健康传播,推动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传统报纸新闻写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数字技术、电脑、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信息传播革命,对传统媒介形成巨大冲击,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存在产生于需要,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能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普及,对旧媒介形成强有力冲击,说明旧媒介在满足人们对信息丰富性、及时性、言论空间的要求方面存在差距。2000年1月17日传来消息,网络巨头美国在线收购世界最大的媒体公司时代华纳公司。这似乎意味着全球媒体产业的权杖从以报刊、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移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中。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收购之举同时也表明了互联  相似文献   

20.
王玮  金萍华 《新闻知识》2006,(12):32-34
一、体育已成为品牌信息传播的有效媒介在品牌信息传播和品牌塑造中,大众传播媒介一度功不可没。然而,随着信息爆炸、广告爆炸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传统大众媒介传播功效的有限性越来越明显。品牌行销策略的制定者在时时抱怨推广费打水漂的同时苦苦寻求更有效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而当耐克等体育类产品和可口可乐等非体育类产品多年来纷纷搭着体育运动的顺风车不断成功运作的时候,这种寻求品牌信息传播有效媒介的目光也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体育上。体育既是传播的内容,又是传播的媒介。体育通过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其本身,同时又作为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