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流行语的社会学意义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语”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部分价值观;通过对其总体特点、来源、所反映的心理现状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校园流行语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含义。流行语涉及当代社会重大的事件、现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流行语时代性强、传播面广,反映着当代社会人们的文化心态。在校园中,也有一些流行语。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是想通过这种现象揭示校园里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校园里的流行语有的是随新词汇出现而产生,有的是旧瓶装新酒,赋予旧语汇以新的含义,也有的是方言的借用和交融。例如:1.世界杯——厕所。厕所的缩写“WC”与世界杯“WorldCup”的开头字母相同,因此踢“世界杯”就是上厕所…  相似文献   

3.
当前“丧文化”成了网络上的热议话题,“我太南了”等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表现其“丧”的代名词,用来宣泄自身的情绪。在丧文化视域下流行语“我太南了”迅速演变成一种新型交际方式。该流行语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来源,其中的构成成分“南”字的语法功能由于语义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异,该流行语本身体现了当今丧文化的社会心态,由于该流行语本身的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促进了该词语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语”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部分价值观。本文收集了当前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通过对其产生根源、传播途径的分析,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提出了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优良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一“质疑××,理解××,成为××”句式是2023年网络流行语之一,通过某个人人皆知的角色、形象,表达一种从不理解某人态度或者做法到理解的状态。对此现象,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审题]这段材料介绍了一则网络流行语,从共性角度而言,流行语的背后总逃不开我们表达自我感受的需求,它对现代人准确表达自我具有怎样的正面或负面价值?从个性角度而言,为什么选择代入某一角色名而不直接用“我”来表达?“质疑”“理解”“成为”这三个词体现了个体心态什么样的转变?这一流行语背后蕴藏的是何种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吏隐心态表现为在官场中追求适意与超越的人生,它是公安派副将江盈科仕宦生涯的基本处世模式。同时,他的这一心态存在着“吏”与“隐”的二元冲突。吏隐心态既是传统文化的投射,又是时代思潮的心灵折光。  相似文献   

7.
时政,即时事与政治,时政流行语,就是针砭时政的流行语。广义地说,时事流弊、政策影响、官场上下,这些都与百姓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也成为百姓说不完的话题。由于时政流行语充满幽默与智慧,而学校又与社会密切相关,随着青少年对社会、人生的日益关注,时政流行语不断流入校园,成为校园一道时尚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郁闷”这个词作为校园流行语经常被大学生挂在嘴边.“郁闷”看似一句不经意的口头语,却从更深层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虑.对大学生“郁闷”心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赵国华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45-146,149
近几年,基于新闻事件而产生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这类流行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产生了不同的修辞效果,同时,新闻事件流行语也是一种"狂欢式"的话语表达,体现了普通大众的狂欢心理和游戏心态。  相似文献   

10.
江鸽宾 《学语文》2004,(3):45-45
流行语 ,是指某一时期最新潮的语言形式 ,诸如“酷毙了”、“哇噻”、“帅呆了”、“刷卡”、“美眉”等就是当下的社会流行语。究其特点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其一 ,时尚性。流行语是文化的一种流行现象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最早的流行语可能就是“258团”  相似文献   

11.
根据《咏贫士》的“仲蔚爱穷居”,可以判断该诗创作于晋宋易代之际,明确体现了陶渊明的全生心态:在乱世中驰骋官场,必遭无妄之灾;而安居田园,才是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知名语言文字杂志《咬文嚼字》日前发布了“2008年十大流行语”。“十大流行语”符合“时尚性”“大众性”“具有新颖强烈的表达效果”这三个条件。十大流行语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邓红华 《文教资料》2007,(14):119-121
校园流行语反映了学生这一群体独有的社会文化心态,它具有追新求异、幽默风趣、简洁快捷和偏激粗俗等特点。本文力求通过分析这些特点,进一步认识、了解校园流行语。  相似文献   

14.
文天祥与陶渊明所处时代和经历的相似性,使得他具有陶渊明抽身险恶官场、退隐山林的情结,也同样富有陶渊明隐居中悠然自得和隐中欲仕矛盾心态的情结,更脱不开陶渊明“唯云甲子”的忠义情结。  相似文献   

15.
王思喆 《成才之路》2020,(10):50-51
流行语是特定时期社会变革、文化发展及人的心态的写照。文章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源起,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归纳总结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提出要理性对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使网络语言既能积极表达公众的情绪情感,又能丰富民族语言,促进民族语言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流行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是透视社会的反光镜,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文化心理。人们可以透过流行语来观察社会的发展,了解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大众心态。以201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流行语的生成途径,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流行语蕴涵的文化心理,可窥见流行语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做革命事业的螺丝钉”是雷锋精神的集中体现,曾是社会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后来渐渐被遗忘、放弃和置换了,变成了做“国家栋梁”、做“拔尖人才”和当社会的“革新者、开创者、引领者”.这些提法多了雄豪之气、霸王之气,也多了焦躁、冲动、轻妄和咋呼的心态;少了沉稳之气、平和之气,也少了谨慎、谦虚、素淡和清静的情结.芸芸众生,如果都想当领袖,那么,谁来做“背心”?万千学校,如果都要培养学生当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那么,谁来做“八大员”,谁来扫街道、搞绿化、造房子?每位家长、每个教师都对儿童少年“恨铁不成钢”,都要他们争做“刀刃”,谁又去做“刀身”、“刀背”和“刀柄”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行语日渐成为一种话语时尚。"纠结"这一校园流行语的广泛应用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社会价值观。只有正确对待校园流行语,才能使其朝更加健康、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词语.有的流行语在流行之后,迅速在原来“模板”上产生一批类似的新的说法,形成一个“流行语群”,这个“模板”谓之“流行语模”.文章考察并探讨了当前正在流行的“中国式&#215;&#215;”“舌尖上的&#215;&#215;”“史上最&#215;&#215;”等流行语模.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独立学院的校园流行语揭示了独立学院学生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如积极进取心态与消极心态并存,彰显个性同时又盲目从众的心态,急于求成、盲目浮躁的心态,造成学生这些心态的原因既有就业的压力也有独立学院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研究学生特有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对于教师教学以及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