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历史教师应加强课程资源意识,主动、积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区域人文资源的开发与课程教学的结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成分,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开发和利用本地历史课程资源,可以满足学生成长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以三水河口历史文化遗址作为教学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当今社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本土文化立足地域,扎根本土,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能够充分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语文学科作为各学科中最重视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关键的阶段,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文物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与文化内涵,也是历史生活和过去人民情感的缩影。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好文物这一资源,挖掘文物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探索中华文化之魂,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李勇 《中国德育》2022,(13):51-5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同样,文化在学校发展中也具有战略意义和地位。从农耕文明时代的个别化精英教育、工业文明时代的规模化集中式教育到当今智能化时代的生态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我们的教育一路在跌跌撞撞中走来,经历了一次次的改革。今天,如何克服应试教育的固囿,让学校文化价值重新回归到“人”和“人性”上来,唤醒人的自觉,发现人的价值,找回人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化经典有如恒河沙数,是我国文化史中的瑰宝,源远流长。从小就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能滋养他们的心根,使他们在经典文学的天地里自由地心驰神游,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心田,从而一生受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是中学历史教师肩负的一项神圣使命。文物是一部无声的史书,是一座精神的宝库,它蕴含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基因。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文物的价值,利用文物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寻找蕴藏其中的中华文明之“根”,铸就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民族只有它的历史和文明活着,这个民族才活着。”民歌蕴藏着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与思想,是记录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与变迁的“编年史”。因此我们提出“三感”统一的中小学民歌教学目标,即在中小学民歌教学中,要坚持以乐感为基础,以美感为核心,以文化感为指向,开展民歌教学。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中国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依托国学教育,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识、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广大小学生实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使他们传承并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文化育人"作为实施中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要求。班主任要深刻认识文化育人的价值和意义,切实把握文化育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担当起文化育人的职责与使命。一是要增强文化育人的自觉性。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教育的本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大学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高地,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灯塔。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立足山东大学120余年悠久办学历史及其积淀形成的“文史见长”学术传统和特色优势,对综合性大学如何利用平台优势进行文化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高校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育人成效提供指导。高校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科研成果、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拓展优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社会服务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3.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应章节: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三节)一、点题入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其中,文化建设是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P3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头。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关乎一代青年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5.
一篇《道士塔》,一个王道士,唤起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一支车队,一把铁锁,浓缩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悲剧!作者用幽默的语言作外衣,包裹着“良知”和“道德”,对一个民族坚守不了自己的文化财产的悲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朝廷和官员鲸吞文物的现象进行了抨击。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2023年10月7—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育人才、传播文化、赓续文明的重要使命,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文化创新创造中走在前、作表率,以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开创性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提并论,从而凝练地构建起"四个自信"的伟大思想体系。其中,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一、文化自信所谓何物1.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谓文化自信,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自身文化禀赋及其价值,并对  相似文献   

18.
<正>【热点点击】核心热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文化是美育的底色,精神是美育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美育的丰厚沃土和坚实根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相似文献   

20.
孙碧霞 《考试周刊》2009,(21):26-26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思想、文化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北京的语文特级教师韩军曾大声疾呼“没有文言,我们将找不到回家的路”。的确,作为民族文化之“根”,文言文教学确实应该成为我们母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又有点令人担忧。“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是当今中学生常发出的慨叹。对他们来讲,文言文的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