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民族高校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但目前这一工作面临“缺乏氛围”“形式单一”“人才不足”“文化冲击”等诸多严峻的现实挑战。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民族高校要不断加强环境营造、科技赋能、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从而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持续化”“数字化”“学理化”和“国际化”。民族高校通过推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成功开辟的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避免了同近代中国社会一道走向没落的命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翻开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在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集中优势挖掘黄河档案价值,讲好“黄河档案故事”,促使黄河档案的创造性转化是题中应有之义。黄河档案资源影视开发的逻辑起点是对文化根脉的探寻,黄河档案与影视的逻辑结合点在于实体静态的档案可以影视的方式进行鲜活生动的呈现。在一定条件下,影视本身也是一种档案,进行双重档案互文,达成群体认同的最终目的。黄河档案资源影视开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主体单一、开掘深度不足、作品数量较少。通过研究黄河档案资源的影视开发现实路径,从而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多元主体合作开发,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优化档案开发方式,大力丰富作品类型,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以期更好地促进黄河档案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形成了以红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红色基因库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载体与资源,是当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教材和“活”的课堂。构建红色基因库传播体系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现代文明的观照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历史证明,构建红色基因库传播体系的深刻内涵是展现“第二个结合”的文化新形态,增强“四个自信”的思想自觉,建设中华民族文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逻辑结构是把握意识形态要求,掌握传播规律,积淀成功经验;赓续红色文化创新路径是在构建红色基因库传播体系当中,运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向和指南。本刊特邀韩志斌、邹芙都、郑威、徐昭峰、谢乃和、梁晨、郭辉、董杰等八位历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科技史)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就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深入认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与意义等议题展开笔谈,以期为推动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起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根。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共富、天人合一等养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更有深度、厚度,引导中华民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论述,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认同,讲好“黄河故事”与百年党史相结合,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淬炼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谱系,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立场和方法去研究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新时期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话语     
《天津教育》2014,(7):3-3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检验、评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成果标准在于是否满足新时代需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前提在于坚定文化自信,顺利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根本在于立足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向善向美的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丰厚滋养和不竭源泉。开展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最高价值理想的现实彰显,同时也契合中华文明赓续的现实需求,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从方向、过程、效能维度深刻把握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更好推动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三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专场报告会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共有来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主题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舜文化”。议题大致体现在五个方面:舜孝叙事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舜文化、早期中华文明与舜文化、礼乐教化与舜文化、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提出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守正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与动力。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应以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为主要内容;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应以创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新、创社会主义文化之新、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为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双创”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努力实现“双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是舞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重要命题。文章立足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从其前期准备、内容立意、形式创造三个方面阐释“双创”理念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创作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提供参考,也为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民间与专业、东方与西方的借鉴与融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历史起点发出的伟大号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准确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价值引领、发展动能、生机活力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集体记忆,是独特的文化意识基因。高校作为国家、民族文脉历史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高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天然的联系性,可着重围绕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校园、校史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活络传统文化交流机制,深化高校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探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远自五千年以前,华夏先民就在"怀川"这片土地生活、繁衍,留下了丰富无比、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对黄河流域"怀川"地区神话传说的深入研究,探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及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为我们确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粹,具有博大精深的显著特性和常做常新的无限潜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能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存在着文化自卑心理产生、负面思潮影响和传承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利于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依靠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程度,以最新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新内涵,以全新话语体系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表述的策略,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18.
三线建设文化是三线建设孕育出的思想产物,是红色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彰显,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高职院校构建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文化的现实路径,将三线建设文化融入学校内涵建设,既可以拓展立德树人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又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推动新时代三线建设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遵循价值结构、情感结构、生活方式的基本结构。传统文化要实现创新性转化,就要创新表现形式,吸引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呈现方式,让人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让经典阅读成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滨州学院学报》2022,(5):58-62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来,山东省深受黄河文化的孕育滋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省黄河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齐鲁大地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彰显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新时代背景下,山东省应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深挖黄河文化内涵与独特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山东省黄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