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石评梅的离家"出走",不仅仅是其在"五四"思想和社会解放引领下被动式的个人选择,而更多地是基于要逃离俗常生活的内在叛逆愿望之驱使.从当时时代和知识青年关系看,石评梅离晋赴京应该具有空间性与文化性的双重指向.我们与其把它当作一种行为姿态,倒不如把它视为一种精神追求更为恰当.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正因为石评梅与传统以及传统主导的俗常生活有割不断的联系,她又不可能真正"逃离俗常",这是石评梅思想复杂性和精神悲剧性的真正由来.  相似文献   

2.
石评梅是活跃于中国二三十年代文坛上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时间不长,但留给后人的作品却不少。她的作品以散文和诗歌见长,大多是生平的自叙、心灵的坦露和真情的抒唱,是“自剖”文学。石评梅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这是社会时代的普遍性和个人的偶然性相结合的使然。尤其在与高君宇的爱情问题上,相爱又不敢爱,徘徊莫定,直到高君宇逝去才得以解脱,却又痛悔永失爱人。在她的哭悼文中,一改以往东方女性温柔含蓄地表露感情的形象,而是以呼天抢地,撕人心肺的大胆直白震撼读者,构成了同时代文学史上无人替代的石评梅式创作风格。同时,石评梅的悲苦一生以及无性的多愁善感,使她的作品冷艳、凄清,充满“感伤”的情调。当然,石评梅的创作风格并非单一化,《我告诉你,母亲》这类诗歌便具雄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石评梅作为五四一代的新文学作家,作品中充溢着一种悲剧意识。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石评梅作品中的佛文化倾向,并从其成长历程、人生经历等探究石评梅作品佛学意蕴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论石评梅小说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特别的视角评论石评梅小说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特征,认为石评梅小说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人物性格悲剧的交织融合,具有悲壮而崇高的美学特征,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应有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孤独意识是石评梅孤独敏感的天性与个人生活感情遭遇相融合的结果,也是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相对立、相冲突的必然结果,更是她的自我认识觉醒后的一种必然心理。这种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石评梅的生存状态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洗练的文笔和饱满的热情,多角度评析了本世纪初女作家石评梅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7.
石评梅笔下的弃妇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评梅作为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坛的女作家,与当时的冰心、庐隐、白薇、冯沅君、陆晶清等齐名,但由于自身的爱情悲剧和诸多社会原因,也最终未能出悲剧的人生。本分析了石评梅小说中的弃妇形象以及作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化背景,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心理及其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8.
石评梅的自然生命虽然只有二十六年,艺术创作也仅有六七年之久,从她悲剧性的一生却可深刻地体会到人性的至纯与至真。石评梅正与阿诺德一样:"彷徨于两个世界,一个已死,另一个却无力出生。"这种悲剧的矛盾性使得她的整体自我意识充满着踌躇与悔恨,移情与悬置。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初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灿烂时代,当时以北京上海为中心,出现了许多传播新思想的刊物和代表新思想的人物。就山西省说,当时最早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静乐的高君宇同志,他的战友石评梅同志是新文学战线上的一位作家。石评梅原名汝璧,1902年八月生于山西省平定县故里,她父亲石鼎丞先生系清末举人,民国初年在山西省立图书馆任  相似文献   

10.
第五大题 第五大题为文学作品阅读,含4个小题,共18分.今年4份试卷的阅读材料全部都是散文,分别选取了茅盾的<大地山河>、孙犁的<老家>、石评梅的<痛哭和珍>和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今年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考试,在保持题型稳定的前提下,主要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查的力度,也就是加大了对E级能力层级考查的力度.就拿石评梅的<痛哭和珍>来说,全部4道题中,涉及E级的题有2.5题,全部18分中,涉及E级的题占了11分.我们认为这样做,更能体现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石评梅青春年华之际写下的散文里,没有理想与憧憬,激情与浪漫,更多的是遍尝人生苦难的苍凉和超逸,历尽沧桑的幽深和哀叹.石评梅创作之所以会表现出这种透彻骨髓的悲剧气质,其原因有三:大时代背景下崇高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人生本是苦海"的生命本质的思考;寻找"小家"过程中不能如意的凄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鲜为人知的"闪电红颜",她就是"风流才女"石评梅,学名石如璧,乳名心珠,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所以自名为"评梅"。石评梅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深  相似文献   

13.
石评梅革命理想的形成深受其生死恋人高君宇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这并不完全。石评梅所接受、期待、敬仰的是英雄们的巨型思想/精神。这种精英思想对她的创作有着导引的作用。在精英思想的导引下,在自我的不断超越中,她抛开了个人的悔恨,把个人之爱升华为对英雄、民族的博大之爱。因此,她的人生和艺术同时散发着熠熠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凝聚着血与泪的思考与探索──浅析石评梅的散文创作连蜀石评梅这个名字,现代人已不十分熟悉了,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坛,尤其是当时的北平,她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石评梅是当时用若晨星的女作家中的饮姣者,是当时新文学天空里一颗过眼的垦...  相似文献   

15.
石评梅与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相比,她的创作时时表现出一种勇于尝试、力图创新的锐气,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题与题材的丰富多样性、文体灵活地相互渗透、浓郁地主观抒情色彩等,都源于她个人的艺术追求,充分地显现出其创作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石评梅,是我国二十年代继冰心,冯沅君等之后又一位活跃的女作家。她写诗歌,写小说,写剧本,也写散文……。从开始创作到一九二八年不幸病逝,短短六年左右的时间,就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观的文学遗产。其中,为数最多、在她病逝后又得以结集出版的是散文。石评梅的散文大多数是抒情散文。作品抒发的都是出自作家肺腑的真情。在抒情达意时作家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而且文采绚丽、挥洒恣肆,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受到时人的称赞。  相似文献   

17.
石评梅与三毛的出现相隔半世纪之遥,然而二人都存在着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意识与传统的文化和道德因素的冲突,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二人都有一种独特的矛盾的生存状态.其文与其人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与空白,评梅哀婉凄清,细观其文,忧伤中蕴藏着生命的燃烧;三毛则是洒脱、豁达的做派,其文却始终隐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悲凉与孤寂.伴随着心路历程的演进,二人的创作风格也都经历了鲜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石评梅是一个有着孤独生命意识的作家,这种意识决定了她的作品具有某种孤独的特质.石评梅生命中的孤独意识来源于她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和坎坷的爱情.高等教育的经历使她不能见客于世俗的群体,导致她虽然在精神上获得自由但却失找不到新的依托;深刻认识了现实的黑暗却产生了对现实的鄙夷和巯离,从而她陷入了深深的孤独.  相似文献   

19.
石评梅与三毛的出现相隔半世纪之遥,然而二人都存在着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意识与传统的文化和道德因素的冲突,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二人都有一种独特的矛盾的生存状态。其文与其人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与空白,评梅哀婉凄清,细观其文,忧伤中蕴藏着生命的燃烧;三毛是洒脱、豁达的做派,其文却始终隐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悲凉与孤寂。伴随着心路历程的演进,二人的创作风格也都经历了鲜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她的感伤体散文在现代文坛别树一帜。其作品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宣泄,不醉心于生活表象的图解,不沉溺于庸常悲切的哀诉,而具有博大的情感内涵,深邃的艺术意境,诗化的话语风格。这些作品在情感抒发、意境营造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抒情哀婉缠绵,意境凄幽淡美,语言冷艳清绮。石评梅散文独特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价值也正得益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